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孙祥虎 《红领巾》2007,(6):11-11
春天里,蚕儿刚从卵粒孵化出来时,被称为“蚁蚕”。蚁蚕经过数次睡眠、蜕皮后,变成胖胖的“蚕宝宝”。这时蚕儿就停止吃桑叶。开始从嘴里吐出细细长长的晶莹闪亮的丝来,这就是蚕丝。  相似文献   

2.
蚕与蚕丝     
大家都知道,绚丽多彩的绫罗绸缎主要成分是蚕丝,可是你了解蚕丝吗?蚕丝又是一种什么物质?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还得先从蚕说起。春天里,蚕儿刚从卵粒孵化出来时,个子很小,就像蚂蚁一样,这时人们叫它“蚁蚕”。蚁蚕  相似文献   

3.
陌上桑     
正小时候爱养蚕,一见桑枝绽出绿芽,回家赶紧用棉花包蚕籽,贴在胸口孵,睡觉也不离身。刚孵出的蚕宝宝又黑又小,蚂蚁似的,故又称"蚁蚕"。蚂蚁给人以张牙舞爪的感觉,蚕则是温良的,只知趴在桑叶上默默地吃。蚕长大变白后,模样更可爱。  相似文献   

4.
“我们要养蚕宝宝” 一个春意融融的早晨。我走进教室,只见许多孩子将糜晨阳围得水泄不通。人群中不时传出惊叹声,“哇!这是真的蚕宝宝耶!”“这是蚁蚕!这是蚁蚕!”其实,孩子们在二年级学过一篇名为《蚕姑娘》的课文,对蚕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亲眼见到、亲手摸到这活生生的蚕,还是  相似文献   

5.
蚕短文八则     
<正>蚁蚕今天是2007年4月20日,同学汤心怡送给我六只蚕,我要拿回家养着。我小心地捧着蚕盒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它们到底什么样  相似文献   

6.
春日养蚕记     
我家养蚕已经很多年了,每年都会保存一些蚕卵,等到春天孵化成蚕,今年春天也不例外。我家的蚕养在大纸盒里,有一百多条。有的通体黑色,像蚂蚁似的,这是一龄蚕,也叫蚁蚕;有的呈灰白色,体型较瘦小,这是二龄或三龄蚕;有的全身雪白雪白的,又大又肥,这是四龄蚕;还有的半透明半黄绿色,这是五龄蚕,也是最老的蚕。  相似文献   

7.
5月初。科学老师说要带领孩子们养蚕.我这个语文老师也很兴奋。如今的孩子,能与蚕亲密接触者凤毛麟角,有的甚至连见也没见过.更别说亲自养蚕了。从蚁蚕到结茧差不多需要一个月,学生能这么长时间地与蚕近距离接触.与它们朝夕相处,这期间的动人场景、  相似文献   

8.
桑地壮,桑地肥,长出桑叶大又肥,桑叶大,桑叶肥,蚕儿吃了胖又肥,蚕儿胖,蚕儿肥,养蚕阿姨笑微微。养蚕阿姨笑微微@黄晨星~~  相似文献   

9.
蚕儿蜕皮     
今年“五一”节,我终于观察到了蚕儿蜕皮的全过程。 5月3日早上8点,我发现蚕儿已经一动不动地躺在盒子里了。这一天,我哪儿也没去,守在家里观察蚕儿的变化。蚕儿一直静静地躺着,直到下午3点,它们才开始慢慢地、不停地扭动头颈。大约在3点20分左右,蚕儿停止扭头,开始往前爬行,不过爬得很慢很慢。爬了几分钟后,我忽然发现它那黄色的尾巴渐渐地变成黑褐色的了,而它们的头又开始上下扭动起来。  相似文献   

10.
蚕宝宝     
我买了一群蚕。这些蚕十分可爱。它们白白的,血管清晰可见:头上有个大包包,鼓鼓的。尾巴上有一小块凸起,软绵绵的。有的蚕脚显黄色,有的蚕脚呈白色。金色脚的蚕我把它叫金丝蚕,白色脚的我把它叫银丝蚕。我把蚕儿放在手上,它们柔软的身子蠕动着,感觉冰凉冰凉。蚕儿特别贪吃,饭量大得惊人。我买回来一袋桑叶,它们一夜之间就一扫而光。蚕吃桑叶的样  相似文献   

11.
"只有保持童心的人才是完整的人"。带着这份责任与期待,让我们牵着童话的手,牵着童年的日子,轻柔而惬意地在孩子心中流连。——题记教学场景1:《蚕姑娘》老师揭示了课题,学习了"蚕"的字音字形后,就投影出一大段文字,边上有一小花框儿——"小知识"。  相似文献   

12.
养蚕记     
<正>每年春天我都养蚕,每年我都被蚕儿逼得走投无路。它们像恐龙,不 把天下所有的桑叶吃光就决不肯吐丝结茧。这种小虫子最好别去招惹, 可是,我真的很喜欢它们。 今年又是这样。本来我早就打定主意洗手不干,却经不起同学小琪 的诱惑。他像个慈善家,收留成千上万"弃婴",然后想方设法把它们托 付给有"侠义心肠"的人,比如我。照他的说法:哪怕桑树树尖上只剩 下一片桑叶,哪怕那棵桑树长在火山口上,我也会把它摘下来喂进蚕儿  相似文献   

13.
如蚕人生     
女儿买回几条蚕儿,一片桑叶上,蠢蠢蠕动如蚂蚁。城里没有桑树,女儿每天从校门口买了桑叶,洗净放在冰箱里。我从此除了读书、作、养女儿、养猫咪,兼养蚕儿。 小蚕儿长得很快,一天一个样儿。几天后便有半寸长,变为灰白色。撒上桑叶,小蚕儿们立即蜂拥而至,昂起头,沿桑叶边缘,一缕一缕大吞大咽,“蚕食”一语委实准确到极处。  相似文献   

14.
乡下教书时,我曾细心观察蚕在其生命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由黑珍珠一般的蚕子儿,到胖乎乎的蚕儿,到沉睡的蛹,最后羽化成蝶。看着它振动透明的双翼,时而以舞者的姿态翩飞于屋檐下  相似文献   

15.
蚕儿     
<正>从棉袄里撕下一疙瘩棉花,摊开,把一块缀满蚕子儿的黑麻纸铺上,包起来,装到贴着胸膛的口袋里。在老师吹响的哨声里,我慌忙奔进教室。课堂上,我偷偷摸一下胸口,那棉团儿已经被身体暖热了。我想拿出来看,但看到老师紧盯着我,只得作罢。下课后,我跑出教室,躲在房檐下,展开棉团儿,啊呀,有两条小蚕出壳了!我用一根鸡毛把小蚕儿粘起来,轻轻放到备好的小铁盒里。再一看,又有两条蚕儿刚刚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写作内容是学生平时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中所得,因而,迫切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观察兴趣,养成观察习惯 1、抓住儿童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强的特点,诱发观察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持久地去认识周围的一切,从变幻无穷的生活中获取更多、更广的知识。要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就要根据儿童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强的特点,因势利导,启发鼓励他们去观察。有一次,一位学生带了一些蚕虫回校,同学兴趣可浓了,围着蚕儿吱吱喳喳地议论开。有的说:“蚕儿怎么结茧?”有的说:“蚕儿怎样变飞蛾?”听了孩子们天真的议论,教师就抓住机会启发他们:要解开这个秘密,就要认真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在观察中会得到答案的。第二天,孩子们真的带回小蚕儿放在生物角一下课就蛮有兴趣地观看,还把它们生长变化的过程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7.
<正>作茧自缚的本意是: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在学习了"洋思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之后,最近又读了"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结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对教学模式的运用,我对"作茧自缚"这个成语有了新的理解。由黑珍珠一般的子儿,到肉嘟嘟的蚕儿,到沉睡茧中的蛹,最后羽化成蝶,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作茧不是为了自缚,  相似文献   

18.
养蚕记     
每年春天是 蚕(can)儿生 长的季节,学校 门口经常有人卖蚕,今年我也买了几只,回家养 (yahg)了起来。 蚕看上去白白胖胖的,人们都喜欢叫它蚕宝宝。 每当我给它们放上鲜嫩(nen)的桑叶时,它们就  相似文献   

19.
陪儿子养蚕     
儿子弄回来二十几条小蚕。丈夫竭力反对,说影响学习。没办法,儿子眼泪汪汪地向我求助。于是,我们母子俩齐心合力说服了丈夫,留下了蚕宝宝。此后,乡下的大哥每隔几天就从乡下送来桑叶。每天,我们都为蚕宝宝换新鲜的桑叶,清除蚕粪和剩叶。蚕儿贪吃,吃饱了就睡眠。蜕了皮接着吃,一天一个样。看着蚕儿贪婪的吃相,不时扭动着笨拙躯体的憨态,我和儿子开心地笑了。我充分利用陪儿子养蚕的机会,注意增长他这方面的知识,教  相似文献   

20.
小学四年级《现代科技》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养蚕》,学习本单元的关键是让学生知道蚕的一生是怎样发育的;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分析等能力。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没见过蚕,单靠教师在课堂上讲养蚕,枯燥无味,怎么讲学生也是一塌糊涂,而且各种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因此,我们决心克服重重困难指导学生亲自养蚕。我们打听到市郊有一养蚕场,通过联系我们弄到了一批蚁蚕,我们决定先分给科技组的三十多名学生分散喂养,有了经验后再让全体同学喂养。他们小心翼翼地把蚕放到准备好的“房子”里。从此他们精心喂养,与“宝贝”朝夕相处五十多个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