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1,(57):77-78
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非常重要的科目,小学阶段的数学不仅是对学生数理知识的启蒙,更重要的是通过小学数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小学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学方法的重大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深刻地理解数学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让数学学习中的"理"能够渗透到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各个环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之"理"。文章主要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感悟数学之理中的重要意义,接着进一步提出在"问题导向"的方法带学生感悟数学之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数学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数学思考能力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在"问题""操作""反思"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思考;通过动手操作,以"动"激"活","动"中有"悟",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考;通过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串"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采用有效的数学问题串,让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数学转化为对"问题串"的探索过程,使模仿、记忆为主的学习变为活泼的、有效的求解"问题串"。采用"问题串"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改进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数学交流"的能力,标准中的"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都体现了数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这就要学生要对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进入高中阶段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谈一下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一、创设问题情景,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指根据课堂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周丽 《教书育人》2020,(3):64-65
"问题导学"是"用问题来导引学生学习",导向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能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层次性问题、开放性问题以及反思性问题,培育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灵动性和批判性。问题导学,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弗赖登塔尔说过:"与其说是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课本上的过分"成熟"的题目使学生跳过了"数学化"的过程,不利于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的意识"几乎被忽略,导致学生只会被动地做题,而不会主动地提出问题.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学会解题,使数学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把"数学问题"还原为"数学现象",可以让学生从"数学事实"开始,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让他们深度地参与"数学活动",增强"数学体验",促进领悟与反思.  相似文献   

8.
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原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问题链",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设置"核心问题""阶梯性问题""针对性问题"和"启发性问题"等,展现"问题链"的深度、广度、厚度与角度。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方向,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思维的能力,拓宽加深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深度,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意,解决一个问题要"想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0.
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它是数学概念的建立、数学规律的归纳、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问题解决的基础。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把"问题解决"作为四大目标之一,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殷堰工 《职教通讯》2011,(12):30-33
开展数学实验教学,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发现知识",让学生从"听"数学变为"做"数学,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能力,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数学实验使得数学教学创设了一种"问题—实验—交流—猜想—验证"的新模式,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使不同学生的能力在各自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数学实验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存在着不少问题,对数学实验教学进行审思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导研式"教学,要通过"导问"来激发学生思考数学问题,通过"导研"来促使学生探究数学问题,通过"导思"来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里提出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指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又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  相似文献   

14.
数学探究活动是围绕某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并最终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开展数学探究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数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式有"融入课堂的数学探究活动""源于教材的数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5.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数学能力。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16.
许艳 《小学生》2013,(7):36-3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时明确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发展"模型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并不多见,笔者曾有幸聆听过数次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教研课,  相似文献   

17.
金丽莉 《小学生》2012,(10):1-1
<正>《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解决问题,而应让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国数学教学长期偏重于"问题解决"模式,没有重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我国学生习惯于回答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中国教育的缺憾。为了改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人为本",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要学数学、会学数学、学会数学、学好数学、会用数学"。  相似文献   

19.
"大问题"就是"不完全结构问题",是触及数学学科本质,切入学生数学学习"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炼设计"大问题",应用延展"大问题"。通过"大问题",促进学生的"学力提升"和"素养生成"。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弥补数学新授课"碎片化"的缺陷,数学章节复习课需要:从"点"出发,浓缩全章整体,设计利于联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沿"线"梳理,抓住核心知识,设计利于整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依"面"再探,关注基本问题,设计利于融合的问题,拓宽学生的认识视角;立"体"思考,挖掘数学文化,设计利于育人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