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影响音乐欣赏的心理因素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欣赏是一种在主客体相互交流体验的基础上满足主体需要,萌发感受能力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为了较好地欣赏音乐,必须培养主体欣赏能力.而培养欣赏能力,又必须以主客体相关联的心理过程为出发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2.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浪潮不断推进,改变了应试教育模式,从而使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高中美术教学是组成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对于提高学生审美欣赏水平、艺术水平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所谓艺术欣赏是指欣赏主体与被欣赏对象之间存在的一种审美联系,其表现在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表现出的一种审美认可及评价标准,另外还表现在审美对象制约着审美主体的审美水平及审美观方面。对于高中美术教学,美术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评价方面的教学工作,帮助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以及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3.
文艺欣赏是由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欣赏需求的欣赏主体与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的欣赏客体之间相互适应相互联系而造成的对艺术美的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文艺欣赏作为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它是由欣赏者通过对文艺作品物质媒介的了解以把握艺术形象或意  相似文献   

4.
书法欣赏是一种审美行为,是欣赏主体对欣赏客体的美的发掘与汲取,是提高当代大学生审美能力与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总结了当代大学生书法欣赏中的几个问题,并指明了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试论音乐欣赏中的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的美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它对于欣赏主体来说是否能成为现实的存在,这还要取决于欣赏主体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艺术语言是一种变异的语言艺术,对它的欣赏,有一些与普通语言不同的特征.本文分别从欣赏主体的超越性和欣赏过程的情感性、开放性三个方面对其基本特征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欣赏的主体,主要是少年儿童,但不能否认还有部分成人。儿童与成人在儿童文学欣赏过程中,有许多相同点与不同点,弄清其异同,对提高儿童文学欣赏的效果,肯定是有帮助的。一、关于欣赏的主体与条件毫无疑义,广大少年儿童是儿童文学最热心、最诚挚的欣赏者,是儿童文学欣赏的主体。因为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精神粮食,它反映的是儿童自己的或者是他们能够理解的生活,表现他们的感情和愿望,最能引起他们感情共鸣,也最贴合他们欣赏的心理和欣赏的水平。无可否认,文学欣赏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那么阅历浅、文化低、知识不丰富的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文学是我们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精神现象,是社会现实生活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而文学欣赏既是一种审美活动,更是一种再创造活动.在文学欣赏活动中,欣赏者与作品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互为主体的复杂对应关系,是一个充满着注意、期待、预设、回味等诸多心理活动动态的辩证过程,所以文学欣赏绝不是可以一蹴而就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9.
艺术语言是一种变异的语言艺术,对它的欣赏,有一些与普通语言不同的特征。本文分别从欣赏主体的超越性和欣赏过程的情感性、开放性三个方面对其基本特征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0.
郝飞龙 《西北职教》2007,(10):48-48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客体与主体发生一种审美关系。一方面,客体对人的审美感知和体验、审美能力和需要的本质特性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客体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其感知与体验必定表现为评价性;客体在主体心理中的地位和认可程度,都具有主体的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虽说评价本身不能创  相似文献   

11.
体验是主体的一种亲身经历,是主体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并形成经验的过程。学前儿童  相似文献   

12.
略论书法欣赏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健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6):104-107
书法欣赏是整个书法创作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欣赏者面对书法作品所进行的一种审美感受活动。相对于其它艺术门类的欣赏来说,书法欣赏又表现出自身的审美特点,具有再创造与再评价、抽象性、情感性、模糊性、共同美等重要特征。只有把握了这些艺术特征,欣赏主体的创造性才能在书法作品欣赏过程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获得理想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后,美术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的学科,在教育教学中担当着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重任。高中美术教学多以欣赏美为主要的教学任务。美术欣赏是一种陶冶人的情操的活动,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应是完全出于内心的情感自然流露。教师要充分关注主体的发展,发挥主体的作用,努力去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文艺欣赏是由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欣赏需求的欣赏主体与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的欣赏客体之间相互适应相互联系而造成的对艺术美的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文艺欣赏作为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它是由欣赏者通过对文艺作品物质媒介的了解以把握艺术形象或意境,并对艺术形象或意境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和理解,以不断从中感受美、体验美、享受美的过程。审美,唯有审美,才使文艺欣赏与一般的认识活动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5.
"新感觉派"的小说家穆时英,在其作品中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特征,即创作主体、创作手法、表现内容和接受主体审美欣赏的错乱式.  相似文献   

16.
王娇 《考试周刊》2012,(78):188-188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育应当以审美、表现美为主要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它以一定的美术作品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对画面的欣赏,实现对美术的美的感受和鉴赏。”由此可以看出,教会学生欣赏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可是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浅谈“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赏识教育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在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等方面与素质教育相吻合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的实施途径是 :发现优点 ,欣赏优点  相似文献   

18.
一、美术欣赏的教学常规类型根据美术教学常规,常见的美术欣赏教学类型可以归纳为四种:阐述式、问答式、讨论式、自由式。(一)阐述式。是指教师对美术作品或是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加以讲解、说明。在美术教学中,阐述式美术欣赏教学的类型最为常见,虽然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容易陷入知识灌输的模式之中,但在学生美术欣赏的初步阶段,教师授课时对作品做出选择,并能做到运用较好的授课技巧,仍不失为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在阐述中注重加强教师语言的艺术性,是盘活整个课堂的关键所在。(二)问答式。即教师就作品或欣赏知识、原理启发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学生在思考、回答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启发性教学方式。(三)讨论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课题或作品展开讨论,而教师仅作为援助者、鼓励者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是一种容易造就活泼气氛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言,即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萌芽。(四)自由式。是一种学生在主课结束后,自发的、自由的、自主式的作品欣赏探究活动。自由式的优点在于学生可自由选择与邻座同学或小组展开有目的的主题欣赏活动...  相似文献   

19.
石英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170+172-170,172
文学欣赏是一个从文本中提取意义的过程,因为欣赏主体的特殊性,幼儿的文学欣赏活动有其独特之处。本文认为,幼儿的文学欣赏活动需要注意幼儿审美接受的情感性、动作性和想象创造性三个方面特征,合理调动这些因素,注意文学作品本身特征与幼儿心理特征的契合,做到"随物宛转,与心徘徊",幼儿对文学的欣赏才会成为一种自由自在令人愉快的游戏。  相似文献   

20.
浅谈“赏识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赏识教育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的优点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在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等方面与素质教育相吻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