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肉刑是中国古代早期一种残酷的刑罚,延续千年,而在汉文帝时得以废除,有其历史必然性。汉文帝废除肉刑这一事件本身也反映出汉初特有的思想文化、政治文化和经济文化,汉初统治者的慎刑思想、"无为而治"的治世理念以及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都是废除肉刑改革的催生剂和内动力。同时,汉文帝废除肉刑的成功历史经验也给当代中国废除死刑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尤其对于死刑改革中政治决策者作用的定位及刑罚改革的立法技术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汉帝废除肉刑后,历代兴废之争此起彼伏,通过对汉魏晋及后世法学家对肉刑废立争鸣的探讨,指出立法与用法应随时而作,刑罚体系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并与时代特征紧密相联的,以肉刑为代表的集原始性、野蛮性、残酷性为一体的刑罚体系的废除并向明化、人道化、轻刑化方向的演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肉刑是中国奴隶社会刑罚体系的主体,因其耻辱刑和中间刑的双重性质,汉文帝废除肉刑,并没有提出具体完善的新刑来代替.自其废除之日就不断有复议肉刑的呼声,特别是魏共有三次复议内刑的讨论,东晋元帝时的讨论也非常激烈.本文结合当时具体历史环境,总结这几次复议肉刑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肉刑复议并不能改变废除肉刑的历史潮流,但对其的讨论在中国历史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类迈过了漫长的发展空间,从茹毛饮血的原始部落,到今天体系无限发达的社会群体,一步步经历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刑罚也一步步由野蛮走向文明。从最初的肉刑泛滥到取消野蛮的肉刑;从死刑定罪的任意性到今天世界各国都在高唱废除死刑的战歌.这些都标志着人类的刑罚正在挣脱不人道的束缚,越来越贴近人性的要求。也在不知不觉问引导并反作用于人性。  相似文献   

5.
尽管废除死刑是当前世界刑罚改革的潮流,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刑法理念以及立法方面的影响,短期内废除死刑还难以实现,现实的选择只能是在司法上通过转换观念、严格解释死刑适用的条件等方式来限制死刑的适用,为最终废除死刑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6.
肉刑是一种野蛮的刑罚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在汉文帝废除肉刑之后,三国两晋时期关于肉刑存废的争议屡见不鲜。本文试图从历史角度揭示该时期争论的根源,即人口的极大减耗及世族豪强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世界范围内死刑在逐步被限制并走向废止的同时,由于世界各国面临毒品犯罪的严峻形势,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2000年的20年间,世界上毒品犯罪规定死刑国家的数量却出现了明显增加。当前,虽仍可认为"国际法并未完全禁止使用死刑",但死刑的废除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毒品犯罪死刑废除并未得到我国当前立法的支持,但鉴于运输毒品罪的特殊地位和其社会危害性,立法上或司法上先行废除其死刑的适用,对于减少我国死刑的适用、推进我国毒品犯罪死刑的废除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死刑制度的改革,一直是中国理论与立法界争论的热点。当前我国死刑改革面临着重重困境:立法上废除死刑罪名的步伐缓慢,司法上适用死刑的标准难以统一,国民对死刑的观点分歧巨大。要化解困境,就要以宪法为指导,推动立法减少死刑罪名,严格司法上适用死刑的标准,科学引导民意,以经济诉求的满足来缓解被害者家属的报复情绪等。只有通过多途径持续努力来化解死刑难题,逐渐减少乃至最终废除死刑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从长远眼光看,死刑的命运必然是被废除。本文分析了我国死刑的立法现状,并从死刑自身的缺陷、作用的局限性、国际发展趋势、刑事司法合作等方面阐述了废除死刑的理由,最后指明了我国废除死刑的必然性和道路的漫长性。  相似文献   

10.
论死刑存废的应然与实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人类刑罚史,刑罚的人道性是人类刑罚发展的动力与方向,死刑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严厉的刑罚经历了由兴盛到衰亡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国际社会反对死刑的呼声渐高,很多国家废除了死刑。本文就死刑的价值、废除死刑的基础进行探讨,以从理论上澄清废除死刑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以及中国所面临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鉴于近年来权威主义非主流儿童观返潮,借鉴贝卡利亚倡导废除死刑时的分析框架,笔者对权威主义儿童观从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视角进行跨学科批判和分析。笔者认为,体罚无论从一般预防还是从特殊预防的角度而言,都是有害无益的。对受罚学生本人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有害影响可能从幼年持续终老。体罚源自成年人的过度自恋,维护这种自恋的方式本身是一种恶,一旦把克制体罚的理由移除,自制力一点小小的弱化,就足以导致体罚冲动的升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刑法中现在还存在死刑。废除死刑是国际发展趋势。讨论死刑适用与存废问题,应该从刑罚哲学的角度加以探讨,才能把握问题的方向和本质,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刑罚的哲学根据,按照通说有报应论和功利论。从康德和黑格尔的报应论来看,死刑只能用于罪大恶极的暴力犯罪,适用死刑是出于对生命价值的重视,对于经济犯罪适用死刑贬低了生命的价值。从古典功利论发展出的刑罚个别预防论也提出了保留死刑、限制死刑的主张。为此,以刑罚的哲学根据为视角,得出经济犯罪处死刑缺乏正当性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历史上内刑的废除之艰难和外国废除死刑之后的反复来看,废除死刑将更为艰难.尤其是,我国现行刑罚体系的不完善也证明了死刑不可轻言废除.目前,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尽力对死刑加以完善,包括三方面内容:公开死刑执行人数,提高现行刑罚等级、严格死刑执行程序,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4.
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就是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化学反应的限度。  相似文献   

15.
酝酿多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被提交给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这意味着,中国在继2007年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院后,在控制死刑方面的又一次实质进步。死刑是一种生命刑,在历史上多有适用,然而随着人权理论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废止死刑的呼声日益高涨。试从死刑的产生,发展及现状开始介绍,从世界上对死刑存废的观点,结合我国死刑对死刑的局限性及其存在价值做出总结,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创造条件,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16.
死刑是一种最严厉的刑罚.从世界范围看.废除死刑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厦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刑法还不能废除死刑,但应顺应时代和潮流的发展。不断完善中国的死刑制度,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体现慎刑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死刑制度在刑罚体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有人认为没有死刑的刑法根本就不是刑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废除死刑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有些国家虽有死刑的罪名,但也只是个摆设。不管各国的决定如何,死刑存废问题虽已争执了200年,但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我国同样陷入这一敏感话题中。  相似文献   

18.
对于同一法律问题,不同学者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阐述,可谓是见仁见智。笔者认为,人们之所以热衷于在死刑存废问题上展开激烈的争论,究其本源还是因为对“刑罚的人性基础”存在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