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人 《师道》2004,(7):60-62
“渤海之滨,白河之畔,巍巍我南开精神……”从私立时期的南开学堂到如今日新月异的南开中学,一代又一代南开人聆听着这首校歌成长,这首歌曲见证了百年南开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商文杰 《天津教育》2022,(16):27-28
<正>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历史中方能汲取坚定前行的智慧力量,广大青少年应该走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在感悟“四史“内涵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三爱”情怀。南开百年,话剧一直是其重要的传统之一。1909年南开编演话剧《用非所学》,1914年成立南开新剧团,1919年新文化运动先驱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文,称南开“新剧团要算中国顶好的了”。当时的话剧界就有着“南有南国社,北有南开新剧团”以及“南洪(深)北张(彭春)”的说法,话剧与南开早已紧密相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相似文献   

3.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成立于1909年9月19日。百年老校,如同美酒佳酿,越陈越香醇。追寻这所百年名校的传统精华,诚然应该具有一切成功名校的一切特质:规律和特色。但新老实验二小人共同认为的“爱的教育”与“习惯培养”是精华之所在,是瑰宝之光,熠熠生辉!我们按这个传统办怡海分校,也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4.
秉记公能校训,传承南开精神(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白艳玲)"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每一个南开人熟悉的校训,所谓的日新月异,意为不但每个人要接受新事物,而且还要能成为新事物的创始者;不但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还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百年间的办学实践和卓越的人才培养成效已充分证明,南开办学遵循教育规律,治学严谨,理念超前,管理科学。走进南开的人会被浓浓的人文气息和厚重的学术气氛所感染,走出校  相似文献   

5.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悠扬动听又饱含激情的南开中学校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南开学子,南开精神也在历史的传承中被不断发扬光大。2009年是天津南开中学建校105周年,也是杨静武担任南开中学第七任校长一周年。这位年轻有为的校长拥有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在南开中学已工作20年,为人谦和低调,举止儒雅大气,言谈见解独到。对教育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作为南开中学校长,他如何看待百年南开的辉煌?他如何继承和发扬南开的传统?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他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采访了杨静武校长。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得好“十年磨一剑”,真正能够在战场上劈杀的宝剑尚需十年的磨砺,更何况一个要面对广大用户群的产品,更需反复的锤炼。以“产品代表人品,服务永无止境”为宗旨的南开太阳产品代表着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南开太阳精神。我们的每一位员工都在用自己的整个身心磨砺着南开太阳这把“宝剑”。南开太阳的研发者们更是沿着先辈的足迹努力开拓、追求着共同的理想。南开太阳餐厅管理系统至今已升级了18版,其2.56A版诞生于1996年5月,它继承了1.28版的功能特性,并将单机负载能力提高到256台。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南开太阳餐厅管理系统已由2.56A版发展到256M版。版本的升级凝聚了开发者的智慧,更吸取了广大用户宝贵的使用经验。软件在不断升级,但我们的原则一直没有变。第一:不断提高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二:尽量满足用户的需要。我们从没有为了  相似文献   

7.
刘广妹 《天津教育》2014,(23):50-51
学校办学特色是在学校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学校特色构建与学校历史积淀密不可分。同时校史又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校史铸就了“百年南开两总理”的灿烂辉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史承载着水木清华的无尚荣光。这种历史的激励,胜过了学校规模、办学条件乃至教学成绩对学生的影响。校史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悠长深远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校史的这一功能。  相似文献   

8.
庞颖 《教育》2006,(22)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南开精神,激励了无数优秀中华儿女。“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精神,以其“不借妖艳争春晖,独守孤贞待岁寒”的独特气质孕育在渤海边这片肥沃土壤。走进南开园就会为一种凝重而震撼,在马蹄湖中央周恩来纪念碑上,铭刻着周总理手书“我是爱南开的”这句名言。记载着他对母校的依依眷恋,也道出了所有南开人的心声。总理雕像似乎是总理生命的延续,他注视着守望在渤海湾边母校历史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日寇炸毁南开的历史至今依旧让人刻骨铭心,炮火侵袭,所有的建筑被夷为平地,图书资料皆成灰烬废墟。在今天的南开校园…  相似文献   

9.
随着天津市委、市政府“再建几所南开、耀华”决策的实施,短短两年时间,天津的示范校建设工程已在津城遍地开花,引来国内外教育界的好评如潮。作为示范校工程的“样板校”之一,南开中学的办学特色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春风和煦的一天,记者走进了百年学府南开园,聆听了这所学校历史上的第六任校长康岫岩的一席谈。谈起南开中学的历史,康校长可谓如数家珍。南开中学是百年老校,从南开校园中走出的不仅有周恩来这样的历史伟人,还有一大批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南开中学的历史积淀无疑是深厚的,那么她的办学精华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赵煦 《中国德育》2010,(1):38-44
提起北大、同济、南开等等这些著名的百年高等学府,国人心底会自然流淌出一种莫名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源头就在于这些学校百年来所积累的底蕴,所形成的内涵,所体现的气质,所散发出的深沉厚重的历史气息,历经百年而不衰的执着育人精神,令人感动而神往。而这样的中学也不少。  相似文献   

11.
南开区是天津近代教育的发源地。这里拥有多所百年老校: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南开中学、中营小学……在南开这片沃土上,曾经培养出三位总理和近百名两院院士。所以,如何继承南开教育的光荣传统,树名牌、争一流,以最好的教育成果向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一直是南开区教委领导班子时时刻刻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南开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头等大事来抓。他们在区域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实施了由低向高的教师队伍建设的“形象工程”、“知能达标工程”、“三青三名工程”…  相似文献   

12.
张美玲子 《教育》2011,(12):50-50
“教育要对每一个家庭负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对社会负责。”这是天津市南开艺术中学校长阚东升时常说的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3.
话语     
《天津教育》2011,(12):3-3
南开培养了我,南开是我心里的一块圣地,我是爱南开的。过去如此,现在依旧。而且愈发强烈。南开精神像一盏明灯,始终照亮着每一个南开人前进的道路。我愿同师生们一起奋斗,做一个无愧于南开的南开人!  相似文献   

14.
晓英 《教育》2007,(14)
早在58年前,著名文学艺术家老舍、曹禺就说过:“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这不是吹,也不是谤,真的,天下谁人不知,南开有个张伯苓!”  相似文献   

15.
评论家刘锡庆评汪曾祺的散文时说 :“文字功夫极深 ,可谓不温不火 ,炉火纯青” ,“是雅俗杂糅 ,是陈年佳酿”(《散文 :五十年的沉浮与成就》)。正如这样 ,《胡同文化》语言朴实平淡不乏雅致 ,是“佳酿” ,很有味儿 ,尤其是地道的京味儿和幽默味儿。一、《胡同文化》的京味儿作者汪曾祺在北京生活四十余年 ,北京的民风民俗到了作者笔下 ,一股浓郁的京腔京调的“胡同”韵味 ,醺人欲醉。先看看那些独特的京话动词短语 :“约 (y仭o)二斤鸡蛋什么的”(意为称重量 )。“挪窝儿”(搬迁 )。“处街坊”(和睦相处 )。“随一点‘份子’”(随便表示个…  相似文献   

16.
脊梁     
那是多么清瘦的背影,一袭袭长衫,一卷卷书册;那又是多么挺拔的姿态,昂扬、不屈。我们隔着百年相望,却仍唤他们:“先生。”百余年前,这样一群年轻的书生,怀揣着一腔热血与满怀壮志,行走在中华大地之上。他们之中,有让“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未名湖畔生根发芽,“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蔡元培;有坚信容忍是自由的根源,予世间永在光明的胡适;有自称“是一只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中国叫醒”的马相伯;有一手缔造南开系列学校,笃诚实践教育救国之志的张伯苓;有直言“所  相似文献   

17.
提到“南开精神”,人们很自然就想到南开中学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这一校训影响了南开中学千千万万的学子。南开学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自觉地遵守这一训导,把它作为为人处事的座右铭。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在纪念母校95周年校庆题辞中写道:“大猷1921年入南开,中学四年,大学四年,任教二年。六十余年以来,求学、为人、就业从未有违伯苓校长教诲(之)南开精神。”诚如老校长张伯苓所讲:“南开精神不可变,  相似文献   

18.
曾看过百年老校浦东中学的历史,这是所由黄炎培担当首任校长的学校。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有“北南开、南浦东”的说法,说明该校当时办学质量是相当高的。深入研究其缘由,除了课程注重选修、重视因材施教外,还有学科“教授研究组”这种教师合作体。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这类学校还有。这种合作体可以说是现今较普遍的学校“教研组”的雏形。  相似文献   

19.
不忘校风     
我的办公室窗外是南开中学的南楼(范荪楼)。每当我向外瞧的时候,大门上方悬挂的匾额上,周恩来总理的题词“我是爱南开的”便映入我的眼帘。此时,便常常想起周总理的谆谆教导:“不忘校风”。我想,“南开”所以他值得爱,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她具有优良的校风,这也是教育家张伯苓治理学校的重要一招吧。校风是一个学校师生所表现出的集体性的比较稳定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反映着学校某些优良的传统和特点。它具体表现在领导干部的作风、教师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参考》2011,(24):2+81-82
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母校。学校注重传承“敬业乐群、敦品励学”的百年校训,弘扬叶圣陶“为人生而教育”的德育思想、“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教师发展思想。以“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引导自主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带好每一个班级,抓好每一个环节,教好每一个学生”的现代教育理念,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南,并在长期实践中成为学校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