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多方面的生态智慧,这种生态智慧集中体现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这一思想在现实生活层面上,即在实践观上,体现为限度生存的实践原则。这一原则与当代生态伦理学有着相同的价值取向,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指示着方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达到了饱和,不仅使得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污染,生态系统也出现了退化的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任重而道远。在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的墨家就已经提出了诸多至今都适用的思想理念。墨家思想蕴藏的生态智慧表达出一种敬畏自然、兼爱平生的生态伦理思想,站在人民和自然的立场上,与当今社会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一致的,警示人们要敬畏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及努力实现生态的和谐发展,这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美丽中国的实现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重点导读     
正1中国生态环境议题国际传播的挑战、转向与创新当前,中国已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与生态观,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但在向世界推介阐释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与话语的国际表达不充分而引发西方误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成就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而招致西方质疑等多重挑战。为破解这一困境,中国生态环境议题的国际传播需实现两大转向:一是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人类二元对立""经济思维主导"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已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与生态观,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但在向世界推介阐释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与话语的国际表达不充分而引发西方误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成就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甚至招致西方质疑等多重挑战。为破解这一困境,中国生态环境议题的国际传播需实现两大转向:一是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人类二元对立""经济思维主导"的价值取向,转向中国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价值取向;二是从各国传统的利己政治诉求,转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播诉求。而与之相适应,中国生态环境议题的国际传播也亟待创新,包括重建生态环境议题国际传播的主体性,重构生态环境议题国际传播的强势框架,以及重视生态环境议题国际传播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5.
作为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力量,中国企业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好中国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国际传播,是宣介全球环境治理领域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重要渠道之一。国际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以及中国企业在实践方面的积极探索都为中国企业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国际传播提供了机遇。与此同时,西方舆论的攻击抹黑、中国企业自身国际传播能力不足以及在对外投资方面的资源能源倾向等也是中国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国际传播领域面临的挑战。有鉴于此,一方面需要持续提升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为做好国际传播工作筑牢实践基础;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企业自身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中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国际传播效能。此外,还应不断深化中国企业生态文明国际话语和叙事的研究,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范蠡作为履践道家哲学思想先驱式的人物,继承了老子的天道观思想,将"阴阳"的观念引入天道,这就使老子原始素朴的天道思想有了形而下层面的落实。范蠡以"天道阴阳"思想为指导,在"因""时"两论作为具体实践方法论准则的基础上,强化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认识到矛盾双方对立转化的哲学智慧,并将其运用到商业思维中,最终获得成功。范蠡上承老子,下启黄老,作为推动道家理论学说分化传承的重要人物,其哲学智慧思想值得后世发掘和传承。  相似文献   

7.
浙江余杭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再加上山水如画、名人荟萃,这无疑为余杭产品品牌提供了一片沃土。在这片产品品牌沃土中,余杭工商人用智慧和力量面对挑战,挖掘新角度,尝试新思维,实现新跨越。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生态美学研究基本上使用的是西方环境美学的话语,与中国文化有着某些不兼容的弊端,所以紧迫的问题是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探索。中国古代是一种"生生"为其核心、以"天人之和"、阴阳相生"为其背景的"中和论生态与生命美学,几乎渗透于儒释道等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也渗透于绘画、音乐、诗学、建筑与民间艺术的各个方面,构成相异于西方古代实体论哲学与形式论美学的理论风貌,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有着更强的文化自觉,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宝贵的中和论生态与生命美学,并在与西方生态文化的对话交流中建设新的生态哲学与美学形态,使之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张晓丽  应丽春 《职业圈》2007,(10):83-84
在电子商务技能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结合信息化社会的时代特点,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教师尝试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引,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娱乐+经商"的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智慧的课堂内,巧做慢工细活,锻炼经商意志,实现网上淘金.  相似文献   

10.
正在扶贫攻坚工作中,云南省大姚县把"森林大姚"建设与推进脱贫攻坚工程有机结合,坚持扶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围绕"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产业脱贫一批"要求,按照"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户一策、宜林则林"的思路,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农村能源、核桃、花椒等林业生态产业(项目)为依托,推行"生态+林产业+贫困户"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聚力做大做强林业生态产业,把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群众增收脱贫的过程,走绿色扶贫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美是教育实践的一种深度,没有这种深度,艺术实践将是贫乏和肤浅的;追求艺术实践美的取向是艺术教师始终怀有寻找精神家园的永恒冲动.了解艺术教育实践美的标准和外显特征,使我们认识到艺术教育实践的美是"真"、是"善"、是思维方式、是精神追求、是一种"情感智慧".  相似文献   

12.
管丽珺 《文化学刊》2015,(2):217-220
葛洪《抱朴子外篇》的价值观,体现出一种"知止"的思想原则和人生智慧。儒道在"知止"的问题上,各有不同侧重,折射出关涉生命的不同理解。而葛洪将两家杂糅,综合乐观与悲观的生命之道,丰富了传统的身心性命之学。  相似文献   

13.
长安街的玉兰花绽放枝头,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2008年3月3日至14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来自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的2000多位政协委员会聚北京,大会发言、小组讨论…一次次发言,一个个建议,凝聚着委员们的思考和心血,透射出他们认真履职的情怀。笔者就"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如何倾听世界的声音,了解世界的进步与对话"等问题,分别在委员驻地和人民大会堂采访了十几位委员。他们分别从事新闻出版、外交或外事工作,行走在国与国之间,有着丰富的涉外阅历和深厚的思想积淀。聆听着他们闪烁智慧光芒的见解和认知,笔者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开局之年、北京奥运之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这些委员们畅谈新形势下的对外传播,联系自身对外政治、文化、经贸交流的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对我们的对外传播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十多天夜以继日的奔波和采访中,笔者留下了诸多感慨。"两会"上有幸遇到这些领军人物和资深专家,面对这场思想的盛宴,面对平时在书本上难以读到的"稀有资源",怎能匆匆而过?尽管身心疲惫,但笔者尽可能接近每一位委员,在智慧和思想中穿行,使人感奋,催人前行…"结束了紧张的采访,带着一身的征尘,在片刻的停留中,把采访到的全国政协委员们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对外传播"的思想和观点以及他们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汇集起来,以飨读者,希望能给在外宣工作领域的工作者带来启迪和感悟。  相似文献   

14.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开放和共享颠覆性地改变了原有的舆论生态和传播环境,能否构建一个符合大国地位的新型国际传播体系已成为我国顺利进行各项国际传播工作的关键。媒体融合作为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削弱发达国家话语霸权的同时,也为我国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提升国际话语权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中国的对外传播应不断聚焦、聚众、聚力,扩大"至"的范围,产出"质"的内容,挖掘"知"的深度。对外传播媒体应顺应趋势、踩准节奏,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互联网,从传播理念、原则、内容、方式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战略和战术的设计,驱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通过重塑结构、再造流程、聚合平台,实现向新型主流媒体的转型,努力探寻迈向智慧全媒体生态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道家文化的生态理念源于"道"与"自然",这种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高度和谐,在能源、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今天,道家文化生态理念更凸显出高瞻远瞩的光辉,对环境恶化的治理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让事实说话”,这是对外传播的一条基本原则。怎样做到“让事实说话”,看似简单,实则大不易。正如沈苏儒先生在他的《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所说,“只有掌握了这一原则,才算领悟到了对外传播的精义,才能达到对外传播的最高境界。”作为地方外宣期刊的编辑、记,在十余年的采编实践中,对这条原则有着自己的遵循过程和一管浅见。  相似文献   

17.
廖为海 《职业圈》2007,(21):97-98
行动研究是由教师发起的调查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改善教学实践,让教师能更充分、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整个教学过程.行动研究既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研究方法,也是教师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智慧"的源泉所在.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面对人才竞争国际化、激烈化的新态势,科学总结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实践作出的重要决策.作为医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刻领会党管人才的原则,树立新理念,采取新措施,建立新机制,把"党管人才"的原则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正一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全面部署时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不仅彰显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信念,体现了这一科学理念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而且指明了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十八大报告正是从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管理科学理论和经营管理方式.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构成企业发展的经济要素,视为一种关键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共同点,即都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知识由人在现代社会大生产中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所决定的,在管理中二者都将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信任人、培养人作为共同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将最大限度地开发员工的潜能,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以及发挥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其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