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取消农业税降低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为改善自身的财政困境,地方政府开始寻找新的税源,发展税率高、见效快的粗放型工业产业成为首选.本文以安徽省16个市作为研究样本,构建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取消农业税与农业大省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发现,取消农业税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环境污染问题,并通过增加工业税收的渠道破坏了生态环境.进一步将安徽省分为皖南、皖中和皖北,可以发现取消农业税对皖北地区的环境影响最严重,因此取消农业税将恶化农业大省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以粮食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农业税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由于农业税不再符合税制建立的基本原则,取消农业税成为税收运行规律的客观要求。在我国经济发展到可以以工补农的阶段的时候,取消农业税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取消农业税的意义不仅在于取消农业税本身,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取消附加在农业税之上的各种税外负担,推进农村政府机构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从财政和经济的角度看,取消农业税有利于减少财政支出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取消农业税,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有着积极意义,必将对我国现存的乡村治理结构带来深远的影响,也给农村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和不可回避的挑战。研究取消农业税对农村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影响,提出发展农村非营利组织的政策建议以巩固正面影响,化消极为积极,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减免农业税是新时期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在广西北部调研的切身经历,就我国实行减免农业税政策的必要性、减免农业税面临的困境和对策以及一些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富有自己的特色,它面向劳苦大众,为土地革命战争服务的教育方针、政策;采用普通教育和干部、平民教育的文化教育类型及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现阶段革命老区的文化教育仍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乡村治理所面临的困境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税费改革和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从理论上彻底打破了基层政府对乡村资源汲取的合法性。税费改革后,我国乡村治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缺失、乡镇政府职能行使的偏差、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政策执行不到位等多种因素使得乡村治理面临着困境。乡村治理改革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建立和完善乡村治理的相关法律、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力度、规范发展民间组织才是解决乡村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现行农业税存在种种弊端,废除它是历史的必然。但废除农业税并不意味着农民不再向国家交纳任何税收,可改农业税为耕地使用税,既体现了税收公平、普遍征收原则,又符合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取消农业税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使乡镇财政收入锐减,乡镇财政困境显性化.因此,必须通过发展地方经济、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来化解取消农业税对乡镇财政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税法进行经济学的分析由来以久,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我国农业税,发现我国目前的农业税是一个不合理的落后税种,应该废除.我国制定农业税免征法律制度,将有利于我国农村经济,乃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废止《农业税条例》、取消农业税后,全国已经先后有28个省份抢先迈进了“后农业税时代”。全国农民税负减少的同时加强了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了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步伐,逐步实现基层政府运转、农村义务教育等供给由农民提供为主向政府投入为主的根本性转变。必须看到,因取消农业税而带来的乡镇财政减收;普及义务教育、农村合作医疗困难;城乡之间仍然存在的“剪刀差”等问题。因此,在完善和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同时必须建立配套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1.
论大革命期间共产国际对中国土地革命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北洋军阀的统治。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必须要服从于统一战线。实践证明,减租减息是当时最适合的土地政策,但共产国际却要求中国共产党开展没收地主土地的土地革命。这既超越了当时的中国实际,也为年幼的中国共产党所难以胜任。而且开展土地革命会造成国共合作破裂,从而导致大革命失败。在指导中国革命时,共产国际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明显犯了“左”倾错误。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亦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西党团组织对兵运工作进行了较为成熟的部署,这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成立、乃至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对其部署的经验、成果进行探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把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成"一个自由的光明新天地"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的需要.为此,中国共产党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以发展农业生产、组织农民参与苏维埃民主政权建设、提高农民文化教育水平、改善农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这一历史经验对于今天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党在这个时期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追溯这条道路的思想渊源,是党在三大前后开始把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用来指导中国进行土地革命,这也是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思想形成的时期。我们党就是通过深入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在土地革命中从幼年逐步走向成熟的。  相似文献   

15.
民主革命时期,作为根据地政权监督重要形式的群众监督,以其广泛性、实效性成为根据地民主政治实施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三个时期建立的民主政权中,根据地群众通过民主选举、控告举报、参与陪审、检查政府工作、座谈会等多种监督形式,保证了根据地政权的民主运行。各个时期群众监督的主要宗旨就是要监督根据地政权,是不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不是遵纪守法,是不是工作上廉政高效,是不是在生产、工作、斗争中起模范作用,是不是密切联系群众,体现人民的利益。在一定意义上而言,民主革命时期的根据地群众监督机制,对当前我国政府监督机制的改善仍有积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初步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开始萌芽;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毛泽东初步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走向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又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人民英勇奋斗而取得的光辉成果。毛泽东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不仅领导了苏维埃共和国的革命实践,而且对其实践进行了理论总结,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苏维埃共和国思想。一是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必须与发展人民武装,实行武装斗争相结合;二是苏维埃政权的实质是工农民主专政;三是苏维埃政权的组织形式——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是最完满的民主制度;四是苏维埃的基本任务是组织革命战争和改良群众生活;五是苏维埃的前途是准备将来变到社会主义去.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闽西》一文认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六次来到闽西。事实上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至少七次到闽西开展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开展的大规模反“改组派”斗争,杀害了大批优秀党政干部、红军指战员和革命积极分子。这场在革命阵营内部开展的反“改组派”斗争是一起历史冤案,它也是直接导致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