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诗经》中的“词头”这一语言现象,历来有多种解释方法。《诗经》中的大部分诗歌是对《诗经》时代民歌的记录整理,具有民歌的特色,从民歌的特点出发,可以对《诗经》中的“词头”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对朱熹《诗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废序解诗、还回了《诗经》尤其是《国风》之为文学的本来面目的一面。近年来,学界对朱熹《诗经》学所谓“发现了文学的最正确的真价”观点有所质疑,但对朱熹以何种方式摆脱了《诗》序,建构其《诗经》学的看法,仍存在不准确或不完整之处。而由于此种认识上的不准确、不完整,也就难于对朱熹《诗经》学的影响做出准确的认识和评价。总体来看,朱熹汲取了此前和同时代尤其是郑樵、吴棫的《诗经》研究,立足于其理学性情论的修养程式,以“思无邪”为理论基础和前提,统合并重新解释了《诗经》为乐歌、淫诗论及赋比兴等重要论述,建立其《诗经》学体系。朱熹《诗经》学打通了《诗经》与乐府就民歌和一般文人乐府创作的通路,这是朱熹《诗经》学与文学思想发生关联的基础。朱熹“思无邪”的诗教固然在观念上笼罩了民歌,但因“思无邪”对个人性情修养的特别强调,反而允许了民歌甚至所谓淫诗的存在。在这个几乎是悖论的逻辑之下,民歌赢得了发展的空间。而朱熹“叶韵”之学,因其证诸方言,故亦通于民歌。这种观念对元代乐府诗影响极大,其体现于杨维桢“铁崖体”乐府观念和创作尤为典型。  相似文献   

3.
明清两代的民歌时调虽然赶不上同时的小说和戏剧那么知名,但与传统诗词歌赋相比却毫不逊色。明清民歌时调主要来源有二:一是从《诗经》中的风诗直至南朝乐府民歌,二是唐代初露苗头的俗曲俚词和金元之际勃起而盛行不衰的散曲。明清两代的民歌时调既有共同特点也有相异之处,而且,相同和相异都带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4.
肖利军 《语文天地》2012,(14):25-26
杜甫是唐代最具盛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他的作品广泛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而被称为"诗史"。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最早是从周代民歌开始的,《诗经》中的《伐檀》、《七月》、《氓》等都是优秀的代表作品。到两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精神和表现手法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  相似文献   

5.
孔子关于《诗经》的评论对后代《诗经》的研究与接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兴观群怨”说是孔子诗论中一个重要观点。文章从文化的视角,联系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解读其中一个重要命题即“《诗》可以群”,试图再次探究孔子提出这一命题的深层含义。文章认为“《诗》可以群”对中国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命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的人物,既有对勇武尚力英雄人格的崇拜。又有对温柔敦厚君子形象的赞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范型得以在《诗经》中共存,反映了商周各自信仰观念的差异引起的审美变化。从审美理想层面看,英雄蛮武是商早期游牧文化的积淀,君子人格则反映了周代礼乐文化精神和人文色彩。两种文化的相互激荡、融合,使《诗经》中的人物形象趋于丰富和生动。  相似文献   

7.
《诗经》中没有楚风,在《诗经》研究史上几近公论。然则对《诗经》没有楚风的深层原因的探讨却众说不一。深究这些说法,都缺乏充足的证据。这里面有一个影响深远的因素在,这就是所谓《诗经》“国风”绝大多数是民歌的观念。其实,楚风带有浓厚的民歌特性。而《诗经》多是当时贵族创作的诗歌,反映贵族阶层的兴趣,自然不会收入民歌色彩的楚风。  相似文献   

8.
张朵 《语文知识》2009,(3):4-5,8
《孔子诗论》是上海博物馆所藏《战国楚竹书》中一篇极为重要的文论文献。其中,第八简集中评论了《诗经·小雅》中的五篇作品,这些作品,历代都有较多解读。孔子认为,《十月之交》的特点是善于揭露和批判,《小曼》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执政能力的怀疑。这些评论,对推进《诗经》相关作品研究的深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孔子对《诗经》的评论历来是《诗经》及古诗论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但由于孔子所论过简,后人理解分歧很大,故本文试做集成式研究:以《论语》为主,尽可能全地勾稽孔子《诗》说;分类研究,认为孔子主要论及《诗经》的性质、功用、用诗方法及审美标准;本意考辨,尽可能全地勾稽历史上对孔子《诗》说的不同理解,考辨孔子《诗》说本意;考镜源流,孔子发展了前人零星片断的见解,又直接影响了汉儒的《诗》学观念及儒家功利主义诗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论述汉乐府民歌的审美特色和艺术成就。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对《诗经》民歌和汉乐府民歌的比较,探讨了乐府民歌与《诗经》民歌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独创性及其社会文化根源,从而指出汉乐府民歌独特的艺术成就在于:把人物形象作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对象塑造,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着重表现人物直面现实的浪漫精神,达到了绘形和传神、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一定程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重言是《古诗十九首》诗歌语言的特色,重言作为汉语词汇复音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古诗十九首》重言现象颇有特点,分析其特点与功能:《古诗十九首》中的重言既体现出它对《诗经》等民歌中营养的汲取,同时亦体现出其文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2.
历代民歌中,均有多种表现手法运用其中,因其使用得贴切与普遍,有些已成为某种歌体的标志,如《诗经》之比兴,六朝民歌之双关等等,《挂枝儿》、《山歌》中亦是如此。比兴、重叠、双关等多重表现手法的运用,极大增强了《挂枝儿》与《山歌》的表现力,使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民歌史中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3.
《诗经》民歌能在房县千古流传,除了房县与尹吉甫的历史渊源以外,靠近周代文化中心的地理因素和房县人民自古好歌的的习俗也是重要原因。《诗经》民歌在房县流传地域广泛,形式多样。现在流传的《诗经》民歌不仅内容丰富,"后缀式"、"嵌入式"的形式创新也使其展现出独特的生命力,"意义相同式"是房县《诗经》民歌传承的一种特殊现象。《诗经》民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文化意义对房县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孔子有一个著名的论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这个论断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明·李贽说:“三个字便讲了一部《诗经》(《四书评》).人们普遍认为,这不仅仅是对《诗经》的认识,也是孔子对诗歌的认识.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五》:“盖知诗人之意者莫如孔孟,虑学者读诗而不得其意者,亦莫如孔孟,是以有‘无邪’之训焉.”  相似文献   

15.
孔子删诗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否经孔子删定,至今仍无定论。本文从五方面加以考辨,以说明孔子删诗说之可信。1.有较早较多的史料赞成孔子删诗说;2.否定孔子删诗说者的主要根据不足以服人;3.孔子有必要也有能力删诗;4.从《诗经》本身可以看出孔子删诗的迹象;5.现存先秦文献中,亦有孔子删诗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周易》中的卦爻辞多为当时的民谣,它是我国比《诗经》更早的远古民歌。本文从文学角度分析了《周易》卦爻辞民歌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色,并阐述了这些民歌长期被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诗骚辨异     
《诗经》与《楚辞》异质异构,在化渊源、艺术形式、创作内容等方面,皆有相反相成的性质。《诗经》对民歌采取玩赏的态度,而《楚辞》则与民歌融汇认同;《诗经》属乐府体式,而《楚辞》是吟唱体式;《诗经》是周代社会之面面观,而《楚辞》是一个失意士大夫人格之面面观。即使相同题材,二也有迥异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房县是《诗经》的产生地,是《诗经》整理者”诗祖”尹吉甫的故里。《诗经》中的一些诗歌采自古房陵一带,从周、召二风的语词看,其诗歌多出自包括房陵在内的江汉地区,也有周公、召公治下的洛阳民歌。《诗经》中的动物有103种,植物有158种。拥有如此丰富的《诗经》文化资源,房县完全可以大手笔地书写《诗经》产业开发篇章,可以以《诗经》中的动植物为主要载体,进行相关方面的产业开发。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个把《诗经》作为教材用于私人学校的,《诗经》在孔子的心目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他认为通过学习《诗经》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并借以考察社会、批评朝政,做一名合格的政治家或外交家。孔子对《诗经》社会功用的论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并已作为儒家学说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而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20.
曹操对《诗经》既有接受,又有创新。他对《诗经》的接受具有经学和文学双重性,这两种因素在不同的语境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化用《诗经》诗句、四言诗体和现实主义精神三个方面,曹操都在吸收《诗经》养分的同时,予以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