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维定势即人的一种思维习惯.这种习惯由于受自身感性认识和思维隋性的束缚,往往对知识的理解产生偏差甚至扭曲,造成对知识准确理解和全面掌握上的障碍.因而把起消极作用的思维习惯称为消极思维定势。从哲学角度看来,消极思维定势应属于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狭隘经验论的范畴。如学生对物理概念“压力”的理解,由于从自身头顶东西或肩挑担子的感觉出发,认为压力的方向总是向下的.又如从自己跑动、被绊倒这一事实出发,误认为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对电流的理解总和熟悉的水流相等同等等思维偏差.若不克服这些消极思维习惯.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定势又称首因效应.报易时后继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消极的一面在后继学习中通常表现为思维的习惯性、成见性(先人为主)、想当然性.它影响着学生对新事物的追求和探索。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发展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3.
理科文摘     
理科文摘影响学生名河岸士七二二二动不1.思维定势的影响.当学生已经掌握某一知识(方法),如果继续用类似的旧知识(方法)去强化定势,必然会出现思维的惰性,影响运算的速度.2.思维消极的影响。辨认模式是决定解题方法的关键.如果模式特点比较隐蔽,那仅仅靠被...  相似文献   

4.
苏祥 《广西教育》2013,(42):59-60
心理学研究表明,先前的经验越有效,思维定势往往就越强烈。思维定势有积极的一面,它有助于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造成思维的僵化和呆板。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自已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维方式.即思维定势。在重复出现的、熟悉的情况下.思维定势能帮助我们顺利地解决问题。但当人面临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现象时.思维定势就有可能变成“思维枷锁”.表现出消极的思维方式。因此,平时要引领学生认识思维定势.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6.
所谓思维定势是指人们按照一种固定的思 维和习惯去考虑和解决问题,从而使思维活动 呈现一定的方向性,其积极作用在条件相似时, 可以较快地理解题意,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 方向和方法;其消极作用表现为思维的依赖性 和呆板性,在条件变化时,会仍然按照原来的思 路和习惯去思考,干扰正确解题思路而产生错 误.这种思维惯性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特 别不适应“3 x”考试.这就需要我们对其消极 影响作以分析,考虑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失去兴趣.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并在注意力、思维方式、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及行为中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态度。它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在厌学程度方面.分为潜在厌学、将会厌学、正在厌学、已经厌学、重度厌学。在英语学科上出现厌学心理的学生.表现为成绩持续下滑,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课,思维迟缓.情绪消极,提不起精神,作业拖沓,  相似文献   

8.
鉴于思维的两重性,对教学中如何正确认识思维的两重性,采用适当的对策,充分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以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使负效应适时地向积极作用方面转化,使学生思维能力向高层次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思维定势是指已有的生活经验、实验情景、解题思路、学习过程,使人对刺激情景以某种习惯的方式进行的反映,它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可加快解题的速度,但有时也有消极作用,它会影响开拓思维,甚至会在解题中出现原则性的错误,现以浮力题为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思维定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教学时要注意克服其消极的作用,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