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写作能力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所有语文教师都要适应语言教学改革的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好作文。如何才能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作文写好呢?我想除了大力提倡学生多写、多练外,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写好“下水作文”。所谓“下水作文”,是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教师根据作文要求,自己先行写作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崔峦先生说:“教师‘下水’,这是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最好自己先写一写。写与不写大不一样。”的确,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启迪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还能提升教师的写作水平。一、“下水知冷暖”老师不写下水文,怎知学生写作的困难。许多老师在写“下水文”时也是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其实你的“难”也是学生的痛苦啊!写一写同一主题的文章,你就知道指导学生习作时该如何审题、如何取材、  相似文献   

3.
用“下水作文”指导学生写作,就是要求教师要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作“下水文章”,并用自己的作品给学生做出示范,来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师亲自下水写作,能够解除学生怕作文的畏难情绪,学生以教师的文章为楷模,写什么样的题目就有什么样的范文,针对性强,使作文教学直观,改变了过去教师学生各行其事的两张皮现象,教师由过去的发号施令者变成以身作则的引路人,使学生受到鞭策和激励。再加上我们认真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极地启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大胆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大中小‘学学生的作文水平,一些教师认为,作文指导教师应该写“下水作文。”教师究竟是否能写出“下水作文?”教师能否写好“下水作文?”教师应该写怎样的作文?本文对这一系列问题做了剖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鼓励教师常写下水文。所谓“下水文”就是在布置学生作文之前,教师按既定的写作要求及范围自己动笔写一篇文章。只有通过写作实践,才能饱尝作文甘苦,体验撰写此文的难易之处,使作文指导有的放矢。 一、教师写“下水文”的意义 纵使你是一位很有能耐的游泳教练,如果不  相似文献   

6.
徐雪明 《学子》2012,(4):36-37
众多语文教学前辈呼唤教师要“潜水”作文。当下的作文教学“革命者”管建刚对写“下水文”情有独钟。他说,学生崇拜老师的写作,作文教学那就成功了一大半,一个老师常写“下水文”,必然会有很多切身的作文经验,这样有利于习作教学。“下水文”是习作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份资源,它弥散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儿童写作兴趣激发、  相似文献   

7.
作文“导写”能力是指教师所具备的指导学生写作的“指导能力”和自身的“写作能力”。“指导能力”的主要体现是教给学生的作文方法切实可行,“写作能力”的主要体现是教师能够写出像样的“下水作文”。教师常写“下水作文”,既可提升自身作文“导写”能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笔者试就利用“下水作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写“下水作文”已经被提倡了许久,一些教师说自己每次作文指导课都和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并且大肆宣扬这种做法的好处。笔者以为,“下水作文”并不在于次次都和学生一起写,关键在于注重实效,落到实处。那么,怎样把“下水作文”落到实处,做出实效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做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崔拥军 《科学教育》2006,12(3):35-35
笔者已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我认为语文教师要擅长写“下水作文”。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师‘下水’方能深知作文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教师“下水作文”好处。1“下水作文”的好处1.1可激发学生兴趣,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同学生一起写作文,可启迪学生写作的思路,可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克服对作文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0.
齐娜 《考试周刊》2009,(10):66-67
本文针对目前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写“下水文”的不重视以及写“下水文”的时机和形式问题,结合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自己的理论学习,参阅相关资料,提出了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写“下水文”的重要性:既是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又是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文,促进作文教学完成的好方法;同时还就“下水”的时机和形式提出了自己的观念,以期为教师在写“下水文”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师素质,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下水作文”是教师能力水平的体现,更是教师榜样力量对学生的昭示。学生听读教师的文章,不仅在于知识技巧的学习,而且在于优良学习品质的培养。经常写“下水作文”而且写得较好的教师,学生就会从心底里佩服他,就会在教师榜样力量的感召下,把写作活动变成一种自动、自由、自乐的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2.
姜琴 《广西教育》2010,(28):55-55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谋求作文教学的高效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的心愿。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写作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实践证明,教师常写“下水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3.
“下水文”是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前自己撰写的文章。它一般要能体现本次习作的要求,接近或略高于学生的习作水平,为学生提供范例,是写作指导中较有效的手段之一。一方面,通过写“下水文”,教师能真正体会写作的甘苦,获得感性认识,发现问题,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习作。另一方面,教师写“下水文”,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范文,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调动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写“下水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所谓“下水作文”就是在学生写作时,语文老师给学生就该作文命题写的范文。它可出现在学生作文前、作文中、作文后。长期以来,中小学作文教学提倡语文老师写“下水作文”,许多语文老师也确实写了不少下水作文。那么写“下水作文”的利弊得失是什么?它反映了什么教育思...  相似文献   

15.
下水方知“深”与“浅”。教师写“下水文”,从一个侧面探测作文教学的“深”与“浅”,这对指导学生作文是极有帮助的。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写“下水文”。一、写“下水文”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发展素质教育,首先强调的,应该是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所谓“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之说,言下之意不外乎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点知识,作为老师,必须有更丰富的知识。写“下水文”,不要简单地看成是一种“应付”,而要当成是一种锻炼写作能力,培养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  相似文献   

16.
提倡教师“下水背诵”○王家永时下有教师“下水作文”,即老师与学生写同样命题、同样材料的作文。教师的下水作文写好了,对学生是受益不浅的。然而,这里我要说的是既然有“下水作文”,何不也来个“下水背诵”呢(教师与学生一起背,我们姑且称之为“下水背诵”)。讲...  相似文献   

17.
“下水文”,一般是指语文教师写给学生看的“同题作文”,也可以称为“范文”。很多语文教师都很推崇写“下水文”。认为它是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笔者认为这值得商榷,因为这种教学手段如果不能正确合理使用,将会违背写作规律,束缚学生思维,使学生的主体性写作沦为空谈。 关于“下水文”,通常的观点都认为语文教师通过亲身写作实践获得的体会。对学生的写作最有帮助。对此叶圣陶有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曾提倡语文教师写“下水文”。他说:“这无非希望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材,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作文训练是“攻坚战”,只有教师身先士卒,勤于练笔,才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提高教师自身写作水平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把作文讲评课上得有特色,用自己的“实战”经验和教训“现身  相似文献   

19.
正如刘围正先生所言,游泳教练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笔者认为语文教师理所当然的要常写“下水作文”,常“下水”好处多多。教师写“下水作文”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刘飞 《山东教育》2010,(6):35-36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跟学生作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进步。”在教学中,下水文在起示范作用的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下水文还能够让教师在写作中体验学生习作的甘苦,避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指导,把自己换位在学生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