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如果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带来了以报纸为代表的大众传播的第一次革命;广播电视技术的发明与应用标志了大众传播第二次革命的里程;那么,大众传播跨世纪的脱胎换骨的第三次革命则是由  相似文献   

2.
电子出版及其对科技期刊的影响马智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1]“本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现在正在进行‘第三次世界大战’”。不过前两次是枪炮战,这一次是经济战,经济战的实质是技术战。”而现代技术革命的核心和主流是信息技术革命,这场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3.
迎接新的技术革命对图书馆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际,西方国家的学者们惊呼他们的国家正面临着一场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有同等意义的伟大革命。他们有的称这次革命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有的称之为“第三次浪潮”,称谓不一。所谓“第四次工业革命”,按照西方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70年代,第二次始于19世纪40年代,第三次是在20世纪初开始,以电子、化学制品和汽车的发展为标  相似文献   

4.
谭天  陈菲 《中国广播》2012,(9):54-57
21世纪开始的十年,是新媒体发展蓬勃的十年。传统广播媒体借助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创新,在竞争中谋求新的生态形式和平台。广播新闻秉承全新的发展理念,在历经语态、传播方式的革命后,微电台的加入迎来第三次革命。本文重点论述广播新闻终端制胜的第三次革命,将促使广播新闻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同时进一步提出广播新闻研究需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
电子出版及其对科技期刊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智 《编辑学报》1996,8(3):156-157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本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现在正在进行‘第三次世界大战’。不过前两次是枪炮战,这一次是经济战,经济战的实质是技术战。”而现代技术革命的核心和主流是信息技术革命,这场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不亚于过去任何一次工业革命。电子出版物应运而生,它对印刷型科技期刊势必产生革命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现代化诸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博物馆改革的中心课题是实现现代化当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一个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主体,以控制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人们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或"第三次浪潮".它导致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恩格斯说:"科学发现和科学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  相似文献   

7.
人类自诞生以来,已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现在正进入意义更为深远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科技博物馆作为产业革命的产物,也已具有百余年的发展史。在当前我国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回顾一下科技革命和科技博物馆的发展历程,无疑对我国的科普事业,特别是科技博物馆事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浪潮为农业化;第二次为工业化;第三次是信息化。托夫勒认为,信息化革命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次浪潮,预示着人类文明史将步入一个崭新阶段。吴军在《浪潮之巅》中说:"人在一生中赶上一次浪潮就已足够幸运,而最幸运的,莫过于赶上一波大潮。"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技术正可谓此次信息技术革命中的一波大潮。作为传播学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的第三次媒介革命黄玉顺,肖娅曼在人类的新闻传媒历史上,已发生过两次革命浪潮;第一次浪潮是近代报刊的兴起,第二次浪潮是现代广播电视的崛起。目前,新闻传媒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正在迅疾地涌来,可称之为"*C革命",即一电脑传播"(computercor...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中国革命成功的起点是土改,让广大农民获得土地,从而天下归心,中国改革成功的起点则是分田到户,对人民公社运动拔乱反正,把土地的部分产权归还给农民,而现在,我们显然是已经到了启第三次土地革命“现代土地产权制度”的时候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新闻改革迫切地期待理论的指导和支持。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我主张创立、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众传播学。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新闻传播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产生、并且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让我们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回顾一下人类传播发展的历史和随之而产生报学、新闻学、大众传播学的发展过程吧。人类传播在历史上经历了四次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语言的诞生。它使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走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第二次革命是文字的出现,人类由口头语言传播发展到文字传播,使信息和知识能传播到异地,流传于后代。第三次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印刷机,人类社会随之有了三种  相似文献   

12.
高娟 《现代出版》2002,(2):51-53
信息载体时至今日已经经历了三次大的媒介形态的变化。第一次是口头语言的产生,它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扩散提供了有效的方式;第二次是书面语言的出现及印刷技术的诞生,它为信息的保存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提供了信息的无地域性的传播;现在信息载体正经历着第三次革命,这次革命以电和数字语言的运用为标志,它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速度,扩大了信息的覆盖面,并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在第三次变革中,我们不能不提到计算机和网络。计算机的出现,使文字文本通过数字0,1的组合转变为数字化文本,并得以高效率地…  相似文献   

13.
李柯 《新闻前哨》2000,(7):25-25
如果说印刷术的发明及近代报纸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传播革命,那么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的问世则是第二次传播革命,而在现代科技中与通信技术、传播技术相融和的电子技术将是意义更为重大的第三次传播革命。电视的出现,使人们对文字的模糊想象变成了具体的声音画面,正是电视声画统一的优点,使它成为现代人生活中极为重要不可缺少的部分。 声音和画面同为电视的两个要素,相辅相承,任何一方的缺陷都会影响报道的完美。专题片作为比新闻更深一层次的报道,尤其要求声音与画面的配合,这里的声音既包括现场音、采访,也包括解说词…  相似文献   

14.
电子图书与出版发行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星 《电子出版》2003,(3):23-26
随着网络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电子图书出版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正在日益走近我们的生活。图书作为一种积累文化、传播科学知识的载体,在图书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中,有人将纸张的出现称为书业的第一次革命,将印刷术的发明称为书业的第二次革命,那么,以“比特”传播为特征数字化的电子图书出现,则被称作是书业的第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是“数字地球”、“信息时代”,档案的作用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它正从保存信息的“珍宝”演变发展为提供化产品和服务的“化”。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是继字和印刷术发明之后的第三次信息革命,其结果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引起整个社会的变革。可用于档案工作的各种信息处理工具、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系统以及超本、超媒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印刷术和印刷机的发明导致了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则导致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并将推动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跃入信息社会.这场革命已经并将继续给文化领域带来巨大变化.曹经在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中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中华传统文化应抓住机遇,在第二次信息技未革命中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30年前,几乎没有人敢断言,互联网会成为今天的主流媒体.1年、2年、3年、5年之后,谁又敢否认140个字的小小微博不是主流媒体呢?今天,微博已经风靡全球,正如当年的QQ聊天工具一样发展凶猛.微博是PC和互联网发明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正在以神奇的魅力和超常规的速度不断蔓延.  相似文献   

18.
1936年,当法美两国的电视台开始定时播送节目时,世界迈步走入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时代,同时这也意味着人类文化传播史上的第三次革命翩然而至:电子声像传播的出现与普及。  相似文献   

19.
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李幸 《视听界》2004,(1):5-7
本文通过阐述中国电视十年来三次革命的走向,剖析了第三次电视革命精英——明星———平民的回归历程,揭示《南京零距离》等南京地区一批民生新闻的广泛、深刻影响及保障人民知情权的意义之所在。第三次革命不仅使得电视的大众性、平民性终于浮出水面,还体现在对百姓日常生活状态的直播。未来的电视将像广播一样朝着地方化小型传媒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当我们回顾已经过去的100年时,注意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点,中国20世纪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就是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把辛亥革命与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在一起,这是对辛亥革命意义所作的高度评价与重要结论。因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不仅在于推翻了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清王朝,而且还在于推翻了延续二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