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2006年10月中旬,上海豫园连续多日举办了南京博物馆馆藏的100多件金银器珍品展览,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并引发了沪上一阵金银器收藏热。金银器一直是收藏领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门类。金与银都属于稀有的贵金属,它们具有美丽的光泽,质地柔软,易于加工,因而深受人们欢迎。金银器又具有不易氧化和耐腐蚀的特性,历经千年,仍新亮如初,因此不少金银制品代代相传,成为传世之宝。虽然目前一些造型和品质俱佳的金银器在收藏市场上不易觅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金银器制作始于商周,但在唐代以前金银器皿是很少的。唐代开始金银器兴盛起来。金光闪闪,银光熠熠的金银器显示了唐王朝富丽堂皇、灿烂夺目的文化艺术,而金银器又代表了唐代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就目前来说国家发现的唐代金银器就有600多件,北方南方都有。  相似文献   

3.
西夏金银器是中国古代金银器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党项贵族奢华生活,也反映出西夏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西域文化之间的交融。西夏金银器在继承唐代传统工艺的同时,又受到宋、辽、金及回鹘文化的影响,并根据本民族的生活习性而创造出了富有特色的金银器制品。西夏金银器的生产,主要出现在西夏建国以后。随着党项人与汉族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党项贵族们对各种奢侈品的欲望也日趋强烈起来,特别是金银器。由  相似文献   

4.
蔡国声 《收藏界》2010,(10):109-110
金银器作为独立的器皿.此类工艺美术品在唐以前是比较少的,到了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开始辨盛起来,其制作精美且品种纹饰繁多,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地,它代表了我国历史上金银器制作水平的最高端。  相似文献   

5.
正宋明两代,商品经济发展带动了金银器制造业的兴盛。宋代金银器一改唐代雍容华贵之风,器形趋于精致小巧,显得典雅秀丽。随着金银器大量流入民间,其类型及装饰摆脱了域外文化影响,更具生活气息,呈现出本土化风格。明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在前代基础之上又有新的发展,造型美观,制作精细,装饰繁复。此时流行在金银器上镶嵌珍珠、宝石,产生了一系列的合璧产品,表现出浓艳华丽、富丽堂皇的特点。南京作为两宋时期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明初京师所在,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我国金  相似文献   

6.
金银器收藏一直是收藏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门类。金与银都属于稀有的贵金属,它们具有美丽的光泽,质地柔软,易于加工,因而成为最受工匠艺人欢迎的加工材料。与其他材料相比,这种易于加工的特点,使金银器还能够加工改制、花样翻新,从而形成多种形式的金银制品。金、银又都具有耐氧化和腐蚀的特性,可历经千年,仍新亮如初,因此不少金银制品历代相传,成为传世之宝。  相似文献   

7.
1970年10月在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金银器是上世纪唐代金银器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它不但全面反映了唐代金银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同时也再现了大唐王朝的盛世风采以及雄浑博大的大唐文化。国宝级的鹦鹉纹提梁银罐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  相似文献   

8.
蔡国声 《收藏》2006,(12):95-95
我国的金银器制作始于先泰,但在唐代以前金银器皿是很少的。唐代,金银器突然兴盛起来。目前发现的唐代金银器有600多件,北方南方都有,基中银器占了绝大多数。而金器又鑫出在北方,且矿体 中于长安,即今西安附近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尹钊  刘宝  张继超 《收藏》2013,(8):82-87
中国金银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每一时期的金银器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徐州出土的汉代金银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金银器的发展轨迹。这些金银制品,除继续用包、镶、鎏、错等方法用于装饰外,还将金银制成金箔或泥屑,用于漆器和丝织物上,以增强富丽感。重要的是,汉代金细工艺本身逐渐发展成熟,最终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尹钊  刘宝  张继超 《收藏》2013,(15):82-87
中国金银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每一时期的金银器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徐州出土的汉代金银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金银器的发展轨迹。这些金银制品,除继续用包、镶、鎏、错等方法用于装饰外,还将金银制成金箔或泥屑,用于漆器和丝织物上,以增强富丽感。重要的是,汉代金细工艺本身逐渐发展成熟,最终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宋笑飞  张敏 《收藏界》2011,(5):111-114
中国最早的黄金制品是甘肃玉门夏代古墓出土的金耳环,距今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金和银以其独特的材质美,被人们视为珍宝,成为财富的象征,历来被皇家权贵制成精美的器物、饰品。金银器又因其材料的特殊性,稳定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使之能够加工改制、花样翻新。因此,我国古代金银器传世的不多,主要来自考古发现,多年来全国各地出土的金银器达万余件。这些出土的金银器数量大,种类多,年代明确,省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7,(4)
正党项族是居于中国北方草原地区西部的一个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密切,在经济、文化方面频繁往来。公元1038年,党项族拓跋氏首领元昊仿汉制,建立大夏政权,史称西夏。西夏金银器处于北方草原金银器发展的鼎盛时期,从风格匕讲,在唐文化的影响以及西方因素的渗透下,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金银器文化。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敕禁门》规定,一般官吏、百姓不许穿黄色衣服,不允许使用金器,建  相似文献   

13.
杨永琴  佟强 《收藏》2008,(3):126-127
金代出土和传世的金银器以小件居多,包括生活用品和装饰品。常见金代金银器有耳饰、带銙、银盏、冠饰等,纹饰柯莲花、盘长、凤凰等,这些器物制作精良,构思新颖,典雅秀美。  相似文献   

14.
刘丽文 《收藏》2013,(2):106-110
我国古代金银器以其材质贵重、纹饰华美、工艺精湛而深受人们的珍爱。唐代是中国古代金银器发展的鼎盛时期,金银器是富丽堂皇的唐代宫廷艺术的标志之一。1982年元旦,江苏省镇江市丁卯桥发现一处唐代银器窖藏,埋藏深约1.3米,出土银质酒瓮一口,瓮内装有各类银器,另有大银盒、盆、钗等堆放在银瓮的西侧。该窖藏出土银器共计950余件,有酒瓮、盆、鎏金“论语玉烛”龟形酒令筹简、鎏金酒令筹、托、碗、盒、  相似文献   

15.
林利 《收藏》2009,(11):78-83
辽西地区是魏晋时期鲜卑文化的中心,本文介绍的金银器主要出土于该地区魏晋以前尤其是三燕时期的墓葬中,它们见证了当时的金银器制作工艺水平,同时也揭示了匈奴、鲜卑、汉诸民族文化的鲜活特征及其相互交融的史实。  相似文献   

16.
刘丽文 《收藏》2013,(3):106-110
唐代是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的鼎盛时期,金银器是富丽堂皇的唐代宫廷艺术的标志之一。本刊于2013年2期杂志上刊登了《奢华的大唐风韵——镇江丁卯桥出土的唐代银器窑藏(上)》,介绍唐代银质茶器、熏炉和首饰,此次刊登下篇,呈现唐代银质酒具,餐具及药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刘丽文 《收藏》2013,(5):106-111
唐代是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的鼎盛时期,金银器是富丽堂皇的唐代宫廷艺术的标志之一。本刊于2013年2期杂志上刊登了《奢华的大唐风韵——镇江丁卯桥出土的唐代银器窑藏(上)》,介绍唐代银质茶器、熏炉和首饰,此次刊登下篇,呈现唐代银质酒具,餐具及药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王永彪 《收藏》2006,(10):90-93
建国以来,常德境内先后发现了一批元代窖藏和墓葬,出土了一批精美的元代金银器。金银器多为杯,碗等器具和饰件,其中22件(套)颜具特色,出土地点明确,并于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鉴定专家组确认定级,现与藏友共赏。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20,(9)
正10世纪的唐末、五代及北宋初期,是陕西耀州窑青瓷烧造工艺发展的重要时期。其种类丰富,新品迭出,功能细化,某些造型还融入了金银器的艺术因素,从而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本文结合窑址考古发掘报告资料及相关墓葬出土文物研究成果,对10世纪耀州窑青瓷造型中的仿唐金银器因素进行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金银器     
金银是硬度适中,具有延展性,易锤打成形,又有亮丽的天然色泽,且不易氧化变色的贵重金属。金银器在世界历史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商代已有金银制品;春秋战国有了金银镶嵌工艺;汉以前少见金银器皿,到唐代开始有较多发现。我国古代金银器不仅类型多样,范围广泛,而且工艺复杂精细,科技价值含量很高,用途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且一开始就以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