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
画大师的画     
《特区教育》2009,(7):F0003-F0003
这幅画恐怕是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了。画面左侧是柏树,一棵燃烧的柏树!天空中有星星,它们翻滚着……小镇似乎笼罩在某种不安之中。圣雷米的那一夜果真如梵高笔下的那般扭曲、翻滚吗?正忍受精神病折磨的梵高用这幅画要告诉我们什么?他要选挥死亡?还是……  相似文献   

2.
一、读懂画意、画旨这是一幅讽刺性漫画,其表现方法是显示矛盾,强调矛盾,并以此暴露事物的真相。画面上的主体部分是两具山羊骷髅,正顶撞在小河上的独木桥中间。虽然它们都已丧失了生命,成了骷髅,可双方谁也没有退让。作者创作这幅画的意图显然不在于讽刺这两只山羊因互不相让而自食其果,寓意是极其深远的,需要我们联系社会实际细细地“领悟”。关于这幅画,我们可以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1.独木桥上的两具山羊骷髅,它们为什么如此?2.这幅画为什么画山羊骷髅而不画活的山羊?3.这幅画同我国古代的哪一个寓言有联系,不同点是…  相似文献   

3.
<正> 画漫画是一种享受,也非常容易学这幅漫画画的是我自己!最好的开端就是在画别人之前先画自己!最佳的办法是找出一些自己的照片,还有镜子,然后……  相似文献   

4.
1.在圣诞节之夜,我们家大堂里的高而长的桌子,摆满了几个星期来早已准备好的食物:大火腿、馅饼、奶酪和各式各样的面包,当然少不了肉丸子。在瑞典,我们吃大量的肉丸子……毫无疑问,爸爸是在我们吃这些东西之前画的这幅画。妈妈特别喜欢这幅画,因为它画出了她的最好的桌布,上面织着长长的花坠。  相似文献   

5.
现将湖北省洪湖县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徐葆琼教学语文第四册27课《关怀》的实况记录整理如下: 师:这一节课是看图学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板书“关怀”,出示大挂图),先把整个画面看一看。生:(认真看图) 师:(看后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 生:这幅图画的是在教室里。师:图上画了一些什么人? 生:这幅图上有小孩子和周总理。师:这样回答好吗?应该怎样说? 生:这幅图上有小学生,还有周总理。师:这幅图主要是画周总理还是主要画……(一个学生有所悟,连忙接口回答) 生:这幅图上有周总理,还有小学生。  相似文献   

6.
《基督下葬》是卡拉瓦乔 30岁期间绘制的一幅最著名的祭坛画。这幅画是当时圣玛利亚·德拉·瓦里契拉教堂的订件。这幅画内容是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后 ,圣玛利亚和使徒约翰、尼哥底母等为他安葬的情景。约翰和尼哥底母抱着基督 ,慢慢地将他放入石墓 ,圣玛利亚和两个女信徒悲痛地为基督送行。这是一幅具有古典意味又透着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 ,画面的构图、人物造型、明暗及色彩的处理达到了非常完美的程度。这幅画公开展出后 ,受到了众多的赞扬 ,连卡拉瓦乔的对立者也不得不承认画家的艺术修养。这幅画的构图紧凑而集中。送葬的场面一般讲都较…  相似文献   

7.
黄怡 《中文自修》2004,(4):32-35
云南省昆明市中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老师带着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大家对一幅名为《绿太阳》的画很感兴趣。画面上绿绿葱葱的树林下是碧绿的草地,上方是一轮绿色的太阳,绿太阳发出绿色的光芒,照耀着树林和草地。几个学生在画前争论起来,学生甲说:“这幅画画得不对,太阳应该是红色的。”学生乙说:“这幅画画得很好,艺术家很有想像力!”学生丙说:“有一次,我从树林里看太阳,太阳真的是绿色的!”老师说:“同学们的看法都有道理,看同一个事物,角度不同,方法不同,结论也可能不同。不要轻易改变你们  相似文献   

8.
张志盛 《新作文》2004,(11):25-25
据载,宋徽宗时设画院,每年以考画录取新生。有一回。主考官以“深山藏古寺”命题,让考生们精心构思,挥笔作画。结果,有的画面上画了高山峻岭.山下一座古庙;有的画面上是苍山幽径.深山丛林中闪现一个古庙的塔顶。其中有一幅画既没有古庙,也没有塔顶,只在云山缭绕的山脚下溪流旁边,画着一个汲水的老和尚。主考官对这幅画大加赞赏.认为这幅画充分表达了“藏”的意境,技法高超。不落俗套。  相似文献   

9.
文字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间的关系和异同,无论理论家们如何解释,这二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古今中外都是很普遍的.正所谓“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钱钟书《旧文四篇·中国诗与中国画》,吴龙翰语)但是如果作家仅像画家那样满足于直观物质的画,那他便永远也不能超过画家,不可能完整地表现出这幅画面所蕴涵的全部意义.莱辛说得好:“…… 在绘画中虽然不是实在的东西却仍然是潜在的,如果用文字来描绘一幅物质的绘画,只有一个正确的办法,那就是把潜在的东西和实际可以眼见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否则…  相似文献   

10.
一位酷爱书画的年轻人欲拜到书画大师的门下,他带着自己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画成的一幅瀑布去求见大师。大师看了这幅画,轻轻地摇了摇头说:"还好,只是没能画出瀑布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一幅画     
小明是一个绘画爱好者,画画已有五年的历史了,他画柜里的画真是数不胜数,有的还得过奖。可是在这么多画中,只有一幅画保管得最好:不仅有画框,还特地整理出一块不小的空间专门存放。你们可能认为这是一幅多么多么好看的画,可正好相反,这幅画上只画着一张脸:一个又大又圆的头,两个圆圆的眼睛,一个弯弯的笑着的嘴巴,没有任何色彩,也没有其他装点。那么这幅画为什么会受到如此“优待”呢?且听我细细说来。  相似文献   

12.
拿破仑入侵罗马时,带着大炮、马匹,翻越了看似无法翻越的阿尔卑斯山。他率部下进入圣彼得大教堂,欣赏达·芬奇的画。副官非常意外地发现拿破仑在流泪,于是问道:将军,您翻越了险峻的阿尔卑斯山,在困难面前,您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为什么却在这幅画前流泪了呢?  相似文献   

13.
画稿点评     
主持派对雪花(感慨):啊,好多卡娃依的女孩,好多卡娃依的男孩……真的好漂亮的说……(注:卡娃依是日本语“可爱”的音译词。此类图为雪花最爱。) 阳光:卡娃依?你是说陈峰同学的这幅画名字叫“卡娃依”?(注:阳光喜欢有“坚硬”感觉的画。) 雪花:我晕……人家画的是十二铜人啊……  相似文献   

14.
认真分析一下油画《光荣的岗位》,对我们肃清“四人帮”在美术创作中的流毒很有好处。《光荣的岗位》这幅画,曾参加过全国美展。展出后,不少报刊采用,还被选进了大画册。更甚者,有人把这幅画捧上了天,称作者“遵循毛主席……教导”“对所描绘的人物和环境都作了独具匠心的艺术概括”,说这幅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强烈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是一幅严于选材、深于开掘、富于战斗性的好作  相似文献   

15.
日前,林州市姚村镇一中迎来了美国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恩佳勒先生。 这是思佳勒第二次来到姚村一中作客。1996年9月,他就曾带着14岁的儿子菲利普来到这儿,受到师生们真挚友好的接待。美术教师作画赠予菲利普,这幅画至今还挂在菲利普的床头。 这次,恩佳勒带着两个女儿又来到了学校。同学们用不大流利的英语与客人谈中国农村学校生活,谈美国有趣的风土人情。学校还就教育体制问题与美国客人作了友好的探讨。林州姚村一中迎来美国客人@田纪英  相似文献   

16.
    
正这是一幅水彩画。画面的中心是一个美丽的女孩儿,她衣袂飘飘、长发飞舞、目光如水……她手中的手工艺品是亮点,是这幅画的点睛之处。整幅画的色彩丰富而和谐,亮部和暗部的处理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7.
自然若砚,生命如墨,生活似笔,这世界宛若一张纸。砚研出墨,墨融于笔,笔在纸上描绘出一幅无与伦比的图画,而这幅画,是多么美……  相似文献   

18.
大头回信     
《红领巾》2010,(5):54-55
大头:谢谢你费心创作的小编合影!可是,我不得不告诉你,因为这幅合影.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欲知详情,请往下看——话说,当这幅合影在编辑部正式亮相,棒子、丁、十一、荷花等大人首先爆发出悲愤之音:“不是合影吗?为什么没有我们?我们做错了什么?”画上有名的猪、兔、喵天等大人自然窃喜不已,  相似文献   

19.
①②③④⑥⑤加只脚才好看,可别让人发现呀!哼,竟敢乱涂乱画,好大胆!你知道这幅画值多少钱吗?你必须叫你的家长来一趟!这幅展品是一位很有潜力的画家画的,被你儿子毁坏了。⑦⑧⑨⑩111213你必须承担经济责任,赔偿2万元钱。我只好请律师来帮我。我向你们赔礼道歉,但是赔钱……是  相似文献   

20.
自然若砚,生命如墨,生活似笔,这世界宛若一张纸。砚研出墨,墨融于笔,笔在纸上描绘出一幅无与伦比的图画,而这幅画,是多么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