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初中历史教材作为渗透情感教育、渗透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重要使命。可以说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历史教材中有着广阔且生动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民族情感等方面的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这些素材挖掘出来,科学引导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那么如何才能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出来,如何加强情感教育呢?笔者从以下四点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曾说过,历史是爱国心的源泉。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则是历史教学永恒的主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民族团结观念具有重要意义。一、进行民族自尊心教育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感集中地体现在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民族气节)方面,其表现为对祖国山河及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以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学要注重运用形象思维、渗透情感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实现青少年和历史老人的对话,让历史走进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4.
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以讲授历史知识为主,忽视着将情感教育蕴含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着学生对历史学习存有较为刻板的印象,降低着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本文以职业学校历史教学的情感教育为探讨核心,首先解析职业学校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将情感教育渗透于职业学校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将情感教育渗透于历史教学的策略,以期促进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向着更加合理化、完善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知识,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从培养兴趣,激活情感;以情传情,感染情感;激励评价,体验成功;创设情境,加深情感四个方面,研究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6.
历史课堂是学生人文情感培养的重要载体。历史课堂中情感场的营造,情感教育的渗透是促进初中生形成价值观、人生观的强大动力。在教学《北方民族大交融》一课时,教师从激发情趣到引导情思再到融入情意最后掀起情感高潮,使学生由表面认识转向内在体验,即经历情感体验的过程,在对知识判断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  相似文献   

7.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强调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促进 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家国情怀存在于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 传统文化之中,七年级历史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 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落实家 国情怀教育,进而形成强烈深厚的民族国家情感。  相似文献   

8.
高中历史课程,是一门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培养不应该仅仅限定在历史知识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让学生了解自已身上所担负的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正历史教学在诸多学科中最为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深刻的思想性,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同时也要结合历史人物事件、历史发展规律等,强化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促使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发展,使他们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一、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以史明鉴方可更好地展望未来,历史学科承担着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的三维教学目标,在青少年成长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育非常重要,学好历史应该从初中抓起。初中历史的教育对学生的求学之路以及成长之路有很大的影响。要让学生喜欢历史,接受历史不能仅仅靠普通的教学方式,情感教育的渗透更能打开学生的心扉,获得学生的青睐。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提出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案例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一课,属于历史常识类课文,着力向学生抒发一种深邃的人文情怀,培育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渗透的是文化启蒙的教育。学习本民族的历史,在历史中寻找民族的根,能培养人的爱国主义基础情感,这也是儿童个体发展中的情感需要。这一课的教学集中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这是历史教师值得研究和深思的课题。在《中国历史》教学中 ,更要讲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方法 ,逐步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 ,激发学生为祖国献身的热情。  相似文献   

13.
颜长香  卫伟 《考试周刊》2011,(81):158-158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新课程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历史,能极大地增强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族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在这条音乐历史的长河中,民族乐器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财富.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更应该首先了解和积累众多民族乐器文化知识,并使之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中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中学音乐教育成为弘扬民族文化、渗透民族情感、提高广大青少年民族音乐素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通过几年的历史教学,我发现:现在的学生更需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更有优势。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全面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是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的现代公民,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在历史教学中,该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呢?一、充分展示中国所取得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不仅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科学成就方面也令世人赞叹不已。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价值观和情感体验的教育。历史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课程,教师的教学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增加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情感体验和责任感。因而,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注重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历史教师在课堂中适时、适度地设置情景或情境,使学生获得一种情感的体验,以达到启愤发悱、愉悦心情、激发情感、砥砺志向,并从中培养对历史的审美感。这是一种激情励志艺术,也是一种不断探究创新的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的突显,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必然得到重视,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既必要也重要。一、中学历史情感教育的必要性1.是中学历史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内容标准》(实验稿)中对情感态度与价  相似文献   

19.
王东 《考试周刊》2014,(57):125-126
历史教学中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充分挖掘历史教材本身蕴涵的丰富情感,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下诞生的"交互式"教学法有助于打破传统单调的"疏导式"情感教学方法形成的局面,通过课堂教学中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渗透情感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情感作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感悟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