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研究中心是指建立在大学或研究机构中集工程技术研究、工程教 育、企业合作、技术转移于一体的跨学科交叉合作平台 , 是科研机构联系和沟通 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文章以美国工程研究中心为例, 从起源背景、发展历程、经 费支持、运行机制和取得的成果等方面, 详细介绍了其 30 年的发展过程与变革; 同时介绍了我国工程研究中心在推动技术转移转化与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的成 果以及在实际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 对比了中、美两国 工程研 究中心在战略目标、组织运行、经费支持、企业参与 、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差异, 剖 析了形成的原因 ,并对我国工程研究中心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工程研究中心是指建立在大学或研究机构中集工程技术研究、工程教育、企业合作、技术转移于一体的跨学科交叉合作平台,是科研机构联系和沟通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文章以美国工程研究中心为例,从起源背景、发展历程、经费支持、运行机制和取得的成果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其30年的发展过程与变革;同时介绍了我国工程研究中心在推动技术转移转化与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在实际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中、美两国工程研究中心在战略目标、组织运行、经费支持、企业参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差异,剖析了形成的原因,并对我国工程研究中心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1983年夏,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首先提出了创建工程研究中心的倡议,阐明了工程研究中心的组织结构、运行模式、经费来源及其他要素,强调:“创建工程研究中心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工程研究和教育来增强美国未来的工业竞争力。”翌年,国家科学基金会就制定了创建工程研究中心的计划,推出了题为“新的工程研究中心:目的、目标和期望”的报告,确定了工程研究中心应达到的两个目标:其一是提高工程研究大学进行有重要工  相似文献   

4.
中美澳工程研究中心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程研究中心作为一种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工业竞争力的制度创新形式,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先后组建了工程研究中心.对我国来说,工程研究中心作为一种产学研官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目前尚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必须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工程研究中心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本文通过对中美澳三国的工程研究中心的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工程研究中心计划的有效运行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工程研究中心是科研成果验证与工程化的平台和基地, 是下一代技术 的发源地, 是科研文化和产业文化的融合界面, 是科研成果与市场沟通的桥梁。 在中科院启动的“率先行动”计划中, 明确提出了建设科技服务网络、打造国际一 流国家科技资源公共平台 、提升服务支撑科技创新的能力。 文章从国外工程中心 的发展历程出发, 详细回顾和总结了中科院工程研究中心工作经验, 分析了现状 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提升中科院工程化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和支 撑经济社会发展出发,提出了今后中科院工程研究中心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辉  牛栋  梁栋  田原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1):105-109,125
工程研究中心是科研成果验证与工程化的平台和基地,是下一代技术的发源地,是科研文化和产业文化的融合界面,是科研成果与市场沟通的桥梁。在中科院启动的"率先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科技服务网络、打造国际一流国家科技资源公共平台、提升服务支撑科技创新的能力。文章从国外工程中心的发展历程出发,详细回顾和总结了中科院工程研究中心工作经验,分析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提升中科院工程化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出发,提出了今后中科院工程研究中心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合作研究中心,一种新颖有效的科研组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俊华 《科研管理》2002,23(2):28-32
本文介绍了合作研究中心是澳大利亚独有的一种新颖而富有成效的研究组织和形式,在分析合作研究中心诞生的背景基础上,探讨了合作研究中心运行方式、管理结构、研究方向和目的,突出合作研究中心的对外合作与联系、对教育与培训的重视以及在研究领域和学科中取得的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1,(27)
"新工科"建设的全面启动与部署对未来工科人才的培养和工科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高校优秀教育力量与产业领域优质资源的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实现"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但目前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新工科"改革中所发挥的作用不甚明显,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的评价机制没有适应"新工科"的发展要求。本文对当前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评价机制分析基础上,结合高校工科教育现状提出了更加适应未来"新工科"发展需求的工程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中心建设与发展建议,为未来工程中心的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校研究中心( URC)是随着研究活动复杂性不断提高而出现的多学科交叉、多主体合作的产物,也是高校为了迎合无形智力成果产业化、商业化的理性选择结果。采用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发现,高校研究中心的主体构成与利益诉求分析有助于在较长时期内维护各方的稳定合作关系,高校研究中心定义的主要途径有助于厘清其内在属性,高校研究中心基于不同维度的分类有助于全面认识其社会功能,高校研究中心的不同角度评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投入产出观。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分析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千亿产业研发中心、自治区工程院、工程研究中心等5大工程类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广西工程类创新平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分类整合平台功能、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3个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工程类平台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