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持续八年之久的报业大战,2003年明显地沉寂下来,就连《新京报》这样的重磅炸弹似乎也撼动不了市场几分。报业大战会不会持续下去?新一轮媒体竞争热潮是否到来?透视这场报业大战,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杨晓白 《青年记者》2007,(23):68-69
2018年这个年头已经比较平静了,我们甚至都很难记起2000年到2012年期间困扰着报纸和广播电视业的那场骚乱了。骚乱?有时让人感觉是恐慌。如今的媒体从业人员,大概曾假设没有人能从那段时间的混乱中幸存。你也知道,十年前大家所预测的报业的灭顶之灾并没有发生。仍旧有很多幸存者。但是也的确有不少伤亡,包括一些大规模的城市报纸。  相似文献   

3.
九省通衢. 武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特大型中心城市,其报业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今天武汉报业的棋盘上回望,两个集团谋局布棋的格局,是经过了几个节点、几回分合才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荐     
《中国传媒科技》2014,(9):17-17
<正>2012年、2013年报业经营收入大幅下滑,影响力逐渐变弱,危机重重。报业转型成为必须。不转型必死无疑,转错了方向同样必死无疑。怎样转型?朝哪个方向转型?报业有没有活路?活路在哪里?报纸会不会死亡?报纸的未来在哪里?这是报人们面临的困惑和急需突破的困境。陈国权的《报业转型新战略》一书,立足于报业转型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提出了平台再造、增量改革、报纸分化、范式转换、重心下移、专业精耕等6  相似文献   

5.
彭明端 《新闻窗》2005,(1):22-24
作为西部省会城市的贵阳,报业市场的竞争如何?市场的空间还有多大?未来的走势又将怎样?在这里,不妨作一些分析,以利贵阳的报业筹谋下一步的战略。  相似文献   

6.
"报业没有经营人才","报业最缺经营人才",受这一观念影响,一些经营相对落后的报社不惜重金从业外挖高手,从其他行业寻找高参、引进人才.但实际情况是,这些报社的经营效率与经营质量却没有质的提高.报业真的没有经营人才吗?报业的经营人才要从哪里来呢?  相似文献   

7.
《传媒》2008,(5)
与报业经营思路的大发展相比,中国报业在运营体制机制上,改革却依然显得谨慎有加。体制机制改革是报业改革的根本,顺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报业又该怎样重塑市场主体,为报业集团赢得进入市场经济体系的合法身份?身份以及身份背后的问题在一些报业集团老总心里纠缠成结。  相似文献   

8.
方琦、申支燕在《大众传媒》2007年第6期撰文认为,数字报业已经给未来的报业拓展了一片新的价值蓝海,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国数字报业到底有哪些优劣势?它的发展存在哪些制约因素?发展趋势怎样?这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媒体的发展方兴未艾,党报党刊等传统媒体正面临转型。全媒体发展是未来传统报业发展的方向,抢占移动终端是传统报业发展转型的新路径。移动终端有哪些优势?如何抢占移动终端?它会是党报党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行通道吗?本文试图给出一些解答。  相似文献   

10.
2009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殃及中国,原来已经在媒体格局中日渐式微的中国报业再受影响.一面是报业相对落后的介质形式、生产方式难以适应科技与市场的变化,另一面则是政府主导的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报业这艘老船继续前行,但这样的动力将有多大?报业真的还有前途吗?中国报业茫然地徘徊在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1.
刘宗奎 《青年记者》2013,(22):23-24
历史上的改革都是在困境中孕育并择机而发的。报业发展遇到了新问题,看似危机重重,实则蕴含着"调结构、转方式"之机、深化内部资源整合之机、适度产业多元化之机、多媒体融合之机、资本运营之机。当消亡论、数字化、广告下滑、转型、裁员等消息纷至沓来的时候,似乎让人感到报业危机重重。但是如果我们心平气和地回望近十年来的报业发展之路,客观审视、思考报业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临近年底的盘点, 显示了中国报业2005年经营状况出现下滑态势,于是报业遭遇"寒冬" 之声在业界和学界中飘荡。那么, 中国报业在2005年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本刊选取了广东、上海、成都三个区域市场,作一个比较客观简要的描述,虽然难以起到窥斑见豹的效果,但从中透露的信息显示:中国报业市场的竞争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媒体的发展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总体给人的印象是:谋求发展和历练内功并行,顺势应变和主动出击齐下。相信一个更为理性、成熟的报业市场一定会到来。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临近年底的盘点, 显示了中国报业2005年经营状况出现下滑态势,于是报业遭遇“寒冬”之声在业界和学界中飘荡。那么, 中国报业在2005年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本刊选取了广东、上海、成都三个区域市场,作一个比较客观简要的描述,虽然难以起到窥斑见豹的效果,但从中透露的信息显示:中国报业市场的竞争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媒体的发展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总体给人的印象是:谋求发展和历练内功并行,顺势应变和主动出击齐下。相信一个更为理性、成熟的报业市场一定会到来。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临近年底的盘点, 显示了中国报业2005年经营状况出现下滑态势,于是报业遭遇"寒冬" 之声在业界和学界中飘荡。那么, 中国报业在2005年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本刊选取了广东、上海、成都三个区域市场,作一个比较客观简要的描述,虽然难以起到窥斑见豹的效果,但从中透露的信息显示:中国报业市场的竞争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媒体的发展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总体给人的印象是:谋求发展和历练内功并行,顺势应变和主动出击齐下。相信一个更为理性、成熟的报业市场一定会到来。  相似文献   

15.
在山雨欲来的报业"危机论","拐点论","调整论"中,中国报业忽然找到了一把金钥匙--上市!一时之间,"上市"、"资本运作"成了报业集团老总经常挂在嘴边的时髦词汇,并且被列为报业发展规划之头等大事.据悉,目前排队等待主管部门批准其上市申请的国内新闻出版企业已经有10多家.更有甚者,西部某省一再要求辖区内媒体上市,原因是该省的文化产业中目前还没有上市的公司.可是,在这一波"上市热"中,需要冷静地问这样一些问题:报业为什么要上市?中国的报业集团是否已经具备了上市的条件?上市之后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岁末年终时节,年初的种种经济猜想基本已水落石出.宏观层面,受各国经济政策的刺激,国际金融形势渐趋稳定,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低谷.回望2009年,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的报业负重前行,国外众多报纸纷纷裁员,休刊、合并、破产保护,美国新闻业共有201家媒体被迫关闭,其中报纸达105家.作为全世界报纸发行总量最大的报业市场,中国报业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作为仍具潜力和拓展空间的市场,今年中国报业市场依然有不少亮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活动主体呈现多元化.报业的对外投资和合作日益增多.在投资中,报业多以其无形资产作为投资.1996年曾有机构对上海一家专业报的无形资产价值进行了评估,确认其商标和名号的无形资产价值为6988万元.2000年7月,有机构对一家报业集团作了评估,其无形资产评估额为39.2亿元人民币.报业无形资产成为引起众人瞩目的新事物.那么究竟何为报业无形资产?报业无形资产经营有何重要性?又如何对报业无形资产进行经营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活动主体呈现多元化。报业的对外投资和合作日益增多。在投资中,报业多以其无形资产作为投资。1996年曾有机构对上海一家专业报的无形资产价值进行了评估,确认其商标和名号的无形资产价值为6988万元。2000年7月,有机构对一家报业集团作了评估,其无形资产评估额为39.2亿元人民币。报业无形资产成为引起众人瞩目的新事物。那么究竟何为报业无形资产?报业无形资产经营有何重要性?又如何对报业无形资产进行经营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新的一年,各行各业都面临新的形势。我们报业面临着一个什么样的形势呢?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报社是办报的,而办报是让人看的,怎样满足读者的需要,满足读者哪些方面的需要?报业竞争激烈,如何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进一步办出自己的特点?这就是我们报业所面临的新形势。具体说有五点: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旗下的大地发行中心与香港上市公司泛华科技旗下的泛华媒体于2002年10月合资成立大华媒体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与齐鲁考格尔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共同组建济南舜图物流有限公司。为什么物流得到报业的重视?物流对报业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它在未来报业的发展中将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