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长春 《中国德育》2012,(23):65-68
“四发式”话题指发生话题、发现话题、发展话题、发挥话题。以“话题”代替“课题”作为教学基本范式,为学生提供话题形态学习窗口。首先选取最真实的话题并透视话题,把学生角触引向话题的背后,拓宽话题学习视野,进而引导学生提出主体思想,“突破”话题本身的某些观点,尝试着对话题进行差异性发挥、对抗性发挥。最后,将话题进行“迁移”,...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语言学习是以话题为中心,我们要立足于话题,来源于话题,以话题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从而归于话题,为话题服务,达到熟练自如地运用语言,依据话题进行说读写。  相似文献   

3.
现在中考作多是话题作。关于话题作,在训练时有必要搞清楚几个问题。一是引子和话题的关系。话题前面的引子,仅是引出话题的材料,对话题有阐释的作用。也就是说,命题人怕考生对话题理解不到位,特地给了这么一段材料。这样,我们就应该重视这个引子,以求正确理解所给话题,打开写作思路,写出优秀作。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引子和话题是从属关系,话题包含引子,话题的范围要比引子大。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话题作文成为升学考试使用的热点形式,被大家所关注。话题作文的重要特点是:话题作文一定有一个“话题”,大家都围绕这个“话题”做文章;话题作文只有“话题”而没有规定的题目,它方便我们在一定的范围内选写自己最能写的内容;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一个引子,它需要从话题出发进行作文,  相似文献   

5.
尽管话题作文不设置审题障碍,但还有部分考生脱轨走题,因此,话题作文也要准确审题:逐字逐句读懂话题材料,并以材料话题作为媒介去写人记事或抒情议论;另外还要根据话题提示语去挖掘话题材料的隐含信息,围绕同一话题去求新求异。[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音乐世界》2010,(12):16-17
娱乐圈永远不乏话题,话题组合S.H.E,话题人物男版苏珊大妈,话题人物造型百变的笔笔,他们的世界,总是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7.
被告未听清问话者所提出的话题,被告回答含混或模糊不清或回答偏离所提出话题,问话者认为被告在某话题上不合作等都会引起法庭讯问的话题重复。话题重复在一定程度上是法庭上被告合作与否的一个指示器,被告发展话题表述要尽可能明白晓畅,以提高交际效度,消除有意逃避某一话题的嫌疑。  相似文献   

8.
苗金德 《湖南教育》2002,(12):47-47
199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一次出现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篇作文的切入口与众不同,你有多大能耐,它就能为你提供多大的舞台,真正是英雄有用武之地。话题作文出现后,材料作文从此退出了占据高考舞台四五年的历史,在各种语文报刊上无法觅到它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连篇累牍的话题作文,谈话题作文的应试技巧、谈话题作文的种类、谈话题作文的方方面面。老师在课堂上翻来覆去讲的也是话题作文,学生乐此不疲的也是话题作文,一时产生了“话题作文”的热效应。话题作文文体基本不限,学生可以自由地挥写。擅长记叙的,可以…  相似文献   

9.
笔者看2004年各地中考话题作文。明显地发现命题形式更趋规范化。一般都有话题材料、话题、作文要求三部分组成。这里更趋向命题成熟的则主要表现在对话题材料的设计上,真正体现了话题作文自由中有约束这一特点。但从阅卷情况看,很多考生因审题时只关注“话题”的开放性,而忽视了对话题“材料”设计意图的领会,导致许多考生偏题、跑题。看来,加强话题材料的审视,明确设计意图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话题材料设计的目的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话题作已成为中考作的主要形式。这类作往往要求学生自拟题。但不少考生却不会拟题,他们每每直接用话题作题目。殊不知,话题范围都较大,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宜把话题直接用作题,题应该紧扣话题去自拟。常言道,题目是章的“眼睛”,有了好题目,章就会神采焕然,先声夺人。那么,话题作该如何拟题呢?  相似文献   

11.
自1999年全国高考语卷开始考话题作以来,在一片叫好声中,话题作方兴未艾。从那以后,不仅高考考话题作,而且中考也考话题作;无论高中初中,平时作训练也大都是话题作。话题作之所以如此时兴,据说是因为其无审题障碍,章立意和体选择灵活自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12.
这里所说的话题是教师根据诗歌拟写对话的题目,它是展开与诗歌对话的依据和中介。在诗歌教学中围绕话题,探究诗歌内容,挖掘诗歌意蕴,提升学生诗歌赏析品鉴的能力与素养。诗歌“微言大义”的特点决定了拟写的话题要精当,不能脱离文本、剑走偏锋;话题不能浮游于文本、过而不入。在诗歌阅读教学过程中,理想化、高效度的“话题”,是教学的导航,师生置身话题中感受乐趣,在话题创设的交流语境下,用话题牵引教学,诱发对话交流、思维碰撞。  相似文献   

13.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兴起并风行全国各地的命题方式。所谓“话题”,一般不是文题,也不是主题;而是话头,是说话的起点和范围。具体地说,分为三类:①命题式话题;②提示式话题;⑨材料式话题。  相似文献   

14.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以“纪念”为话题,细研试题后,感觉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形式求变,难度降低。与去年作文题比较,今年作文形式仍是话题作文,但其类型有所不同。“语言与沟通”是并列式关系性话题,“纪念”是单词语性话题(只有一个词语构成的话题)。“纪念”就是话题的核心和写作范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5.
自1999年高考话题作文出现后,大家对这种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的作文形式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同时对审题却谈的越来越少,似乎话题作文就不需要审题了。实际上并非如此,话题作文的审题不仅不容忽视,比起以前的材料作文的审题,我们要做的反而更多了。话题作文的作文题目可分为三个部分:材料、话题与注意事项。和其他形式的作文一样,话题作文的审题的核心也就是通过题目搞清楚写什么和怎么写。在话题作文中,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就必须准确理解话题的含义,要通过材料与话题的关系和话题本身所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来理解;而怎么写则主要在…  相似文献   

16.
从1999年开始,高考作文由过去的单一材料作文转向话题作文。且由单一话题或概念式话题向组合式话题发展。于是审题时紧扣话题立意选材就成了广大语文老师及中学生在作文训练中的必备课程。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许多同学认为话题作文只要抓住话题、看看要求,就可以写作了。对于所给的材料只是走马观花,甚至有的看都不看。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和话题若即若离,或貌合神离,或打插边球。  相似文献   

17.
话题作文已是当今考试作文的主流形式。高考作文必考,中考作文要考,初一作文要也有了出现。初写话题时,许多学生常犯一些毛病,以话题为标题,内容杂乱,中心模糊,千人一面。这些毛病的产生,与不了解话题作文、没有掌握话题作文的写法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有的学生常常问,话题作文是不是命题作文,与给材料作文有没有区别,这说明对话题作文的认识还有些模糊,往往与命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混为一谈。因此,要真正把握话题作文,写作时体现出话题作文的特点,还必须明确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的区别。一、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的区别话题作文的限制比命题作文少。话题作文的题目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拟定,如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不必以“读书”作标题,习作者完全可以自由拟标题,只要内容与“读书”有关即可。而命题作文的题目是规定的,如要求以“一次难忘的实践”为题写一篇…  相似文献   

19.
话题作尽管引领中考、高考命题数年,但是许多人对它的认识仍是模糊的。例如有人认为高考采用话题作已有7年(1999年始),有人却认为只有6年(2000年始)。出现认识的分歧最主要的原因是对什么是话题作缺少理性的认识,在概念上缺少阐述,即所说的“名不正则言不顺”。笔查阅有关“话题作”的研究资料,对什么叫“话题作”的阐释少而又少或语焉不详。南开大学学院教授徐江老师是这样描述“话题作”的:以某种完整的材料为由头,归引出一个特定话题,然后以此话题相关范围进行作,这种作命题形式叫“话题作”,并进一步指出这样的命题形式为“话料引题作”。笔认为,徐教授对“话题作”的描述只是就话题作的基本组成形式的说明,反映其中一种话题作形式的特征,并不能反映话题作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所以还不能称为其概念。  相似文献   

20.
所谓话题作文,意即作文的命题仅提供一个可供谈话的“话题”以及一个实例,并非规定死了的题目,作文只要不离开这个话题别起炉灶就符合要求,就不会“跑题”。话题只是一个引子,它不要求对话题本身进行引用、分析,它只需要从话题出发进行作文。其具有开放、灵活、创造的特点,给每一个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