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对来说,生物科技是澳大利亚强项领域.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为生物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市场.澳大利亚各州都有农、牧业科技研究机构,从事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直接为农牧业生产服务.另外.国家级的科研单位,包括澳大利亚工业科学研究组织、国家支持的合作研究中心、大学等等.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应用、改良作物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发明专利数据库收录的农业生物技术相关专利为研究对象,利用专利计量的分析方法和可视化的分析工具,从专利管理、专利技术和专利法律状态三个层面对中国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物技术正处于蓬勃发展中,专利申请量较多的省市是北京、上海和江苏等,美日等国在我国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也占有一定比例,从申请量排名看,高校比企业强、申请主体较集中,但就申请总量而言,企业的居多、申请主体较分散;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是微生物或酶、变异或遗传工程等,且与其他方面研究关联较大;从专利的法律状态可看出我国申请人的专利保护意识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生物技术正处于商业化的起飞阶段.在本世纪剩下的最后几年里,全世界的生物技术市场将增加30%,到2000年达600亿英镑.生物技术产业的就业人数将占就业总人数的17%,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0%.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泰国为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把生物技术列入优先发展领域,制定计划、投入巨资、进行研究与开发,以使其产品跻占国际市场。 1 泰国生物技术研究的现状 在过去的10多年中,泰国在发展生物技术方面,强调重视经济效益。虽说在发展生物技术方面,其实力不能同美、日、西欧相比,但也已表现出促进经济增长和利用新技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医药是现代生物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随着人类对生物技术认识不断深入,相关国家纷纷把生物技术运用于研究、开发和生产新药物.欧盟的科技实力在世界占有显著地位.本文简要分类评述了欧盟在生物制药、疫苗、药物开发、体外诊断、新兴疗法等领域的生物技术应用情况,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生物技术与生物经济对生物技术的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为“对基因、细胞、器官、胚胎、微生物、动植物等生命体进行研究开发运用的技术活动”。就本文的生物技术研究(非农学意义,而是社会-经济意义上的)来说,对生物技术的一切研究都必定是建立在对生物技术如何具体运用于中国本土社会和人民的研究之上的,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背景的。生物经济是生物技术顺延而来的一个概念,2000年美国科学家Stan Davis和Christopher Mayer基于生物技术的迅疾发展及其影响,正式提出了“生物经济”(B i o-e c o n o m y)的概念,“它是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开…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6,(23)
随着近几年科技的进步,生物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微藻生物技术可以说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近几年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物技术的进步,已经将微藻生物技术的研究当做近几年研究的重点。微藻生物技术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开发成为生物能源,进而有效的应用生物能源,改变目前对一些污染性能源的依赖。本文会从微藻生物技术的产业前景进行分析,探索相应的伪造生物技术,对我国生物能源的运用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保健食品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及其优势、弱势的分析,认为孕产妇用、更年期用、婴幼儿用等保健食品是今后中国保健食品开发的主要方向,而生物技术应用是今后主要的研究热点之一。进而就生物技术在活性多糖、功能性低聚糖、活性肽和活性蛋白质、功能性油脂、黄酮类、皂甙类、抗营养因子、乳酸菌类和转基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
王文娟 《内江科技》1997,18(2):28-29
现代化工生物技术的开发,与传统的生物技术有着质的差别。现代化工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对象,主要是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它要解决的课题是人类面临的大问题,如粮食、能源、资源、健康及环境等。据预测,生物技术最有应用前途的领域是医药、农业、能源、精细化学品、基础化学品及环境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人》2005,(3):50-50
为推动我国的生物技术与医药的研发和产业化.及时地了解国内外生物医药技术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促进国内外生命科学和药物研发的交流与合作,上海市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办公室决定于2005年4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银河宾馆举办“2005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国际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现状,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与综合、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当前国际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监管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发现当前生物技术两用性问题日益严重,国内外对此开展一定研究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总结这些管理措施具有有法可依或有章可循、但管理模式存在差异,管理对象类型不同、管理范围有宽有窄,对于特殊研究开发活动多以许可方式严格管理,设有特定的安全管理机构等特点,以期对我国构建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很多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都是以大学生物科学基本理论研究为基础的。而大学的这些研究,大都受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其他公共保健组织的资助。随着遗传工程研究的进展,药物工业就成为应用生物技术的首要工业了。 生物技术最重要的应用或许是进一步促进生物医学的研究发展。这方面对生物技术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是神经领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癌症。由于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可以洞察到疾病和健康身体的功能机制,因之,有关大脑结构和功能、行为性质和机体功能调节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都可以得到解答。而这些现象的阐明,反过来又可能推动新药品的开发。 在很多方面可以用生物技术来改进药物的生产。有的,可用克隆基因的生产方法代替化学合成或组织提取等药物生产方法;有的可用重组DNA技术(rDNA)来弥补传统的生物加工方法进行抗体和其他一些药物的生产。或许更重要的是,新生物技术可使以其他方法无  相似文献   

13.
现代生物技术是由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先进技术渗透到传统生物技术中而形成的一个新领域.这项技术已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这一领域,不论是基础研究或是应用开发研究,近年来在我国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和进展,下面将一些主要成就加以介绍。 1、“工程造血生长因子”在我国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14.
世界生物技术领域专利计量研究(200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世界专利数据库--<德温特创新索引>专利数据,对世界生物技术领域专利进行计量研究,对我国生物技术研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世界生物技术领域专利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中国大陆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世界生物技术领域专利前10强机构则分布于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大陆和印度;中国大陆的生物技术研发接近世界前沿,但急需解决的是中国大陆高校生物技术专利产业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建立持续经济增长的基础及解决很多突出的环境问题方面,生物技术将扮演一个主要角色.在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要把理论知识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仍然需要强化对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最近一篇报告的编者和作者之——迈克·格里菲斯博士说:“生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生物技术大步进入各个领域,正在引起世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比,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和支柱。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竞川投入优厚的资金.先进的设备,一流的技术力量,力图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现代生物技术是当前 具有生命力与发展前景的  相似文献   

17.
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及态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概述了近几年来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特点、发展的态势及促进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措施,结合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现状,从机制、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有助于促进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具有广阔的生物技术产品市场前景,相当丰富的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人才资源.比较完善的生物技术研发体系,初具规模的生物技术产业等战略优势。因此,中国应以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能源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为战略内容,以精神生态、人才团队、物质平台、制度环境为战略关键,以管理体制、投融资与财税、知识产权、生物资源为战略保障。  相似文献   

19.
生物技术学科是目前生物学领域中最活跃、与国家经济发展联系得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学院于1993设立了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继而于2003年设立了生物技术博士点。生物技术领域的课题组主要从事1、拟南芥及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植物抗病、抗除草剂、耐寒、耐旱基因工程研究;2、药物及疫苗的研究,如天花粉蛋白的定向改造、HIV和牛结核杆菌的疫苗及药物研制;3、干细胞的定向分化及细胞治疗研究。陈章良北京大学教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主要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抗病毒病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及应用以及基因调控的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20.
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受关注的高新技术之一,特别是英国多利克隆羊的问世,更为这个神秘领域增添了令人眩目的光彩。 生物技术按其学科划分,应包括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和医学生物技术,此外,酶工程和发酵工程也属此范畴。这里只就动物生物技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