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教育电视台正在推广和扩充的卫星电视VBI数据广播业务,将对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开展远距离教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卫星电视VBI数据广播的技术特点和它在远距离教育中显示的优势。期望充分利用卫星电视VBI数据广播的信息资源,推动我校计算机校园网的整体工作。  相似文献   

2.
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在于远程课件资源的传输和交互活动,常见的形式有传统的无线电广播、地面电视广播、卫星电视广播和现代的计算机互联网、卫星IP数据传输、双向视频系统。电大系统主要采用卫星电视广播(含VBI数据传输)和卫星IP数据作为大面积传播课件资源的方式,本就VBI数据传输和卫星IP数据接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常见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VBI数据广播是一种多快好省的信息传输方式 ,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本文介绍了数据广播技术及其特点 ,详细论述了构建电大VBI数据广播远程教育平台 ,提出了VBI数据广播在电大远程教学方面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媒体技术VBI/IP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其中包括VBI数据广播和IP数据广播的原理和各自的特点.VBI数据广播技术和新一代的网络技术IPv6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5.
齐振国 《电大理工》2002,(4):9-9,11
介绍了利用电视逆程扫描时间进行数据广播的原理及其系统构成。  相似文献   

6.
VBI数据广播技术的教育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数据广播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大众传播技术。本文综述了 VBI数据广播技术的原理与发展 ,阐述了它在大众传播中的应用及特点 ,对近年 VBI技术在教育中运用的现状以及特点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并提出了今后 VBI教育运用的发展方向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早在70年代,在欧洲的法国,瑞典、德国等国家,发展了一种基于在立体声调频节目的副载波上,发送数字信息的广播方式,简称为“RDS”(Radio Dalo System)的数据广播系统。这是一种继声音广播,电视广播之后的又一种广播形式。它传送的信号不是声音,也不是电视图像,它是把需要传送的信息数据化后,调制到调频节目的副载波上,和调频节目一起传送出去。它首先应用于节目跟踪和全球寻呼等方面。几乎是同时,美国率先推出图文电视广播业务。图文电视是将数字化了的信息加载在电视节目的“场逆程”行扫描线上。它对正程电视节目的传送毫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VBI技术在电大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 BI(Vertical Blanking Interval)技术是指利用电视画面(逆程)的逆程消隐期间(逆程)传送计算机数据,将 计算机的各种格式的信息随电视节目播出到其覆盖区。VBI与其它媒体相比,具有经济、快速、高效、灵活、可控等优点, 符合远程教育媒体所要求的“能存储、能重现;传得远、传得广;方便获得、方便自学”等特点。VBI作为一种教育媒体,其 综合性能优良的特性已在电大系统的应用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前彩色电视机场输出电路中广泛采用OTL功放电路,由于场偏转线圈电感的作用,逆程期间出现较高的电压,因此要求场输出电路电源采用较高电压,以保证足够短的逆程时间,使场输出电路效率远低于音频OTL功放的效率。由于场输出管的功耗主要是在扫描正程期间较低电压,因此在彩色电视机OTL场输出电路中均采用正程期间较低电压,逆程期间较高电压的供电方式,这样既保证逆程时间不致延长,又可减少场输出管的功耗,提高电路效率。目前在彩色电视机中采用的这类电路有:双电源开关切换式电路、自举脉冲放大式电路和电源波动式电路。双电源…  相似文献   

10.
移动数据库及其三级复制体系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复制是移动数据库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技术。本文通过对移动数据库的系统模型的分析,说明了传统分布式数据复制技术不能有效支持移动数据库应用,并对移动计算机环境下服务器级复制、数据广播(空中复制)、移动客户机缓存相结合的三级复制体系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1999年,教育部批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该试点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通过综合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地网)与卫星电视网(天网)为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2.
所统计分析的数据集是前列腺癌基因数据集.采用分片逆回归方法和线性判别分析(LDA),二次判别分析(QDA).对基因芯片(微阵列)数据进行分析.用SIR降维,用LDA和QDA分类.讨论分片逆回归方法和二种方法对基因样本进行分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空际卫星和计算机网络的结合技术VBI,重点阐述了VB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用途,并对其在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移动数据库及其三级复制体系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复制是移动数据库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技术。本通过对移动数据库的系统模型的分析.说明了传统分布式数据复制技术不能有效支持移动数据库应用,并对移动计算机环境下服务器级复制、数据广播(空中复制)、移动客户机缓存相结合的三级复制体系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电大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国家级课题“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实现现代开放教育的研究”的第 3子课题。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电大实现从第二代到第三代远程教育飞跃的必由之路。课题研究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和内容 ,对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九五”期间中央电大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是 :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制订和实施 ,计算机网络建设和应用研究 ,基于网络的开放教学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对直播课堂教学和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等的应用研究 ,对视频点播、VBI广播和其他类型数据传输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开发及其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中央电大电子 (数字 )图书馆建设和全国电大系统图书馆三中心建设的研究 ,广播电视大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 ,中央电大教学专用题库系统建设和无纸化考试的研究探索 ,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基本情况数据库系统的开发 ,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开展网络教育的研究探索等。课题研究成果有广泛的实践应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价值 ,同时还存在若干问题 ,也揭示出一些值得今后进一步重点研究的课题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电大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国家级课题"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实现现代开放教育的研究"的第3子课题.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电大实现从第二代到第三代远程教育飞跃的必由之路.课题研究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和内容,对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九五"期间中央电大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是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制订和实施,计算机网络建设和应用研究,基于网络的开放教学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对直播课堂教学和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等的应用研究,对视频点播、VBI广播和其他类型数据传输的应用研究,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开发及其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中央电大电子(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全国电大系统图书馆三中心建设的研究,广播电视大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中央电大教学专用题库系统建设和无纸化考试的研究探索,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基本情况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开展网络教育的研究探索等.课题研究成果有广泛的实践应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价值,同时还存在若干问题,也揭示出一些值得今后进一步重点研究的课题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一、前进发展中的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是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 ,采用广播、电视、文字、音像教材、计算机和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远程教育的开放性高等学校 ,是一所高等专科和本科学历教育的办学实体。广播电视大学自建校以来 ,已发展成为由省电大、市 (地)级电大、县 (市 )级电大组成的 1 2 8所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协调发展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中国的广播电视大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远程教育大学 ,她列居世界 1 0所“巨型”开放大学之首。广播电视大学在全省范围内举办开放本科、专科教育、“注册视听生”教…  相似文献   

18.
彩色电视机的行输出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导通时流过的工作电流大,截止时承受的反峰电压高,因而在工作中行管损坏率高。根据行输出电路的原理,行扫描逆程期间,行管截止,其时间是由行逆程电容与行输出级等效电感构成的LC自激振荡周期决定,在振荡的后半周,由于阻尼管的导通,使扫描逆程结束,所以,逆程时间:r=T2π樤LC(式1)式中C为行逆程电容量,L为行管输出端负载的等效电感。大致为行偏转线圈的电感LH与行输出变压器初级等效电感LB的并联值。T为L、C的振荡周期。从式1可知,行扫描逆程时间Tr大小由L和C的数值来决定。正…  相似文献   

19.
电大由于采用广播、电视、互联网,VBI等媒体进行教学,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以此为依据,明确其投资主体,办学方向,模式,提高使用率,本文的目的在于用公共产品理论来说明电大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为西产开发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系统介绍了当前对电视逆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种形式的原理 ,并对电视逆程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进一步的分析、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