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静玉  戴红琴 《考试周刊》2013,(64):179-180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标准、态度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态度及对美的鉴别能力。文章就如何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解读与评价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一、为幼儿建立艺术夹 艺术夹是美术活动中最基本的评价工具,它有助于教师识别每个幼儿独特的兴趣和风格。艺术夹内美术作品的收集应关注幼儿美术学习与发展的全过程,记录幼儿的美术能力发展的成长历程。传统评价过分注重甄别与选拔,过分强调总结性评价,导致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艺术夹收集了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美术作品,关注幼儿美术学习过程与美术能力的发展:美术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美术能力的培养、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美术能力的发展建议等。艺术夹中幼儿作品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是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动态进行的,评价活动与美术教学活动应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幼儿美术作品是幼儿情感流溢的产物,他们借助点、线、形、色等造型元素来表达自己欢欣或发泄心中的冤屈或描绘异想天开的梦幻世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幼儿其实并不追求造型上的完美.他们需要观看者的认同,更需要得到人们的理解。幼儿的自信心最初都是从成人的评价中获得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辅导幼儿绘画时,对幼儿的鼓励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老师的每一句赞扬的话语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黄晓梅 《文教资料》2010,(22):115-116
教师准确而又恰如其分地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在美术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通过表扬鼓励等激励评价手段让孩子获得自信,保持对美术活动的持久的兴趣;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尊重个性和差异,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都有收获和提升;要认识幼儿的年龄特征,不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要学会解读幼儿的作品,注重童趣,珍视童心,让孩子参与评价过程,提高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老师应尊重幼儿的个人见解,尽可能地发现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优点,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并保持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要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地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评价是美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如果说幼儿美术创作过程是一幅张扬个性的图画,那么评价则是画卷中画龙点睛的一笔。惯用的集中性评价总是教师说得多、幼儿听得多,幼儿的自主性无法得到发挥。而常常因为幼儿作画完成速度不同,这使得教师无法进行集中性评价,导致评价这一环节经常不了了之或只是蜻蜓点水般地流于形式,体现不出评价应有的价值。那么,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评价?如何让评价在促进幼儿素质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7.
幼儿的动态造型能力是提高美术表现力的重要组成元素。大班幼儿已能自发地造型和构图以及简单的动态造型表现,但是由于对动态中的形象变化感知有限,他们在表现形象更为丰富的动态造型时,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在平时幼儿的动态造型教学中也存在较多的弊端与缺失。阅读绘本和美术都是孩子喜爱的活动,幼儿阅读的绘本中蕴藏着众多可借鉴的美术教学资源,其中就包含形象的动态造型元素。依托绘本,发现绘本中蕴藏着的众多可借鉴的美术教学资源,以此来发展幼儿的动态造型能力,拓展了美术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绘画是幼儿生活与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是他们借助五颜六色的画笔来表示自己认知世界和个人意愿的特殊形式。幼儿绘画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在绘画过程中 ,成人对其作品的评价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年龄越小 ,越依赖于成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 ,并往往把这种评价当作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积极肯定的评价与恰当的指导 ,会使幼儿获得心理满足 ,增加学习兴趣和信心 ,提高绘画能力与技巧 ;而消极否定的评价 ,则会使幼儿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怀疑 ,甚至是自卑心理。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绘画情绪 ,不利于绘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 ,成人一定要高度重视自己对幼儿绘画作品的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9.
幼儿美术作品蕴涵着幼儿的经验、情感和想象。教师在对幼儿美术作品的分析与评价中,应以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促进入格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评价既不能只强调美术的技能技巧。也不能完全忽略技能技巧,应把培养幼儿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评价的标准,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作品取样是记录幼儿发展进步的可靠方法,也是教师理解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了解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媒介。文章从三个层面详细阐述了美术作品取样在实践中的操作:首先是在作品取样的内容安排上兼顾共性与个性,呈现幼儿美术作品取样的结构化;其次是对收集的作品进行合理筛选,选择反映幼儿现阶段真实表现以及幼儿能力发展进步的"典型"作品,保证幼儿美术作品取样的代表性;最后,对幼儿美术作品取样采用多形式、多角度评价,真实解读幼儿的内心世界,立体诠释幼儿的动态成长。幼儿美术作品取样的实践促进了教师美术教学和评价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我国幼儿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只注重绘画活动的培养,而忽视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我根据对大班幼儿绘画作品所进行的观察和调查,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存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潜力,而他们对美术欣赏的要素及各个层面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抽象化作品进行欣赏能力的培养,对具象化作品进行欣赏能力培养,对抽象化与具象化之间作品进行欣赏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对他们进行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探讨为保持大班幼儿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感受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及情感体验、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欣赏的能力及创造性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指南》艺术领域指出: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一面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每个幼儿都希望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增强自信心。《指南》背景下的幼儿艺术作品评价方式,将探寻如何借助作品欣赏介绍法、电子照片展示法、个案追踪研究法等评价方式,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的想法,理解幼儿独特的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借助评价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并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活动拓展与提升他们的经验,促进幼儿潜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间玩具的民族文化特征较为突出,不仅具有玩耍、审美的基本特点,而且还有教育、陶冶幼儿情操之功能。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旨在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与动手创作来引起幼儿的兴趣,进而加强培养其审美能力与美术艺术的创作力,最终达到通过审美的教育形式促进幼儿人格发展的目标。本文就主要针对民间玩具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作用进行分析论述,其目的在于我国幼儿美术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蔡敏 《考试周刊》2014,(5):191-191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需要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的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倾向等,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的确,教师恰当适时地肯定与评价,是每次绘画活动成功的关键所在,教师要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美术活动,多鼓励,多表扬,充分挖掘绘画作品中成功的东西,让幼儿有继续作画的欲望。以观察、教育叙事、个案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案例解析,探索幼儿美术作品分析的要素、方法,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要,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并富有个性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张美 《孩子天地》2016,(4):194-195
幼儿画有着不同的表现,每个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是不能用一个标准"像不像"优劣来评价的。通过,改变传统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了解幼儿的绘画创作特点,研究幼儿绘画时的心理;以鼓励为主来评价幼儿的作品;给幼儿创设互评作品的环境。使幼儿的自信、自强、自爱逐步增长,他们的创造性更强,画面更有动力。  相似文献   

17.
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为保证幼儿美术教育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与学习体验获得之目标的实现,幼儿园教育者应重塑有关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排除当前教育功利化的消极影响,积极改革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途径与评价方式,并营造家园共育的良好环境,通过创设充满审美情趣的幼儿园美术环境与开展丰富的美术作品评鉴和赏析活动,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促进其审美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对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目的 ,是为了激励幼儿 ,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增强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因此 ,教师在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 ,应该把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 ,尊重幼儿的个人见解 ,不能把自己的见解强加在幼儿头上。幼儿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在许多方面与成人显然是不同的。教师要抱着欣赏幼儿爱护幼儿的态度去评价他们的美术作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美术评价的激励作用 ,增强幼儿运用美术语言能力。一、教师应正确认识幼儿的美术作品教师在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之前 ,首先要了解幼儿画画为了什么。有人认为 ,…  相似文献   

19.
幼儿美术欣赏是幼儿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感知美术作品(包括名人作品、幼儿作品、工艺品、雕塑等等)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欣赏作品,理解作品,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我觉得美术欣赏活动是一个薄弱环节.被孤立起来.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在这里.笔者谈谈自己对幼儿美术欣赏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针对幼儿艺术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曾明确提出我们"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也再度强调要"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然而受传统幼教思维模式的影响,教育实践中我们在幼儿美术作品评价上偏离了教育指导的要求,值得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