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来测量温度的 .摄氏温度把            的温度规定为 0度 .图 1中 ,温度计的示数是℃ .(1 99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题 )2 如图 2体温计的示数是℃ . (2 0 0 1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题 )3 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虽然大量吸热 ,但温度. (2 0 0 1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题 )4 如图 3所示是一种晶体的熔化过程图像 ,由图可知 ,该晶体的熔点是℃ ;图中AB段表示物体处于态 ,物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时间间隔为min.(2 0 0 0年四川省中考题 )5 如图 4所示为晶体萘的凝固图像 ,由图可知 ,萘…  相似文献   

2.
海波与蜡的熔化对比实验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节的一个重点实验,也是整个初中热学的一个重点实验,该实验采用水浴加热法,实验图如图 1所示.该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晶体、非晶体概念的建立,对晶体与非晶体熔化过程的不同特点、规律的认识,是这节课的关键所在.这个实验容易出现的问题首先是熔化时间太短,如果不注意实验的细节,海波的  相似文献   

3.
蔡启仙 《物理教师》2007,28(10):31-32
在浙教版《科学》教材7年级上册的第4章第1节“熔化和凝固”中,编者试图通过探究海波熔化特点的实验,让学生发现晶体熔化时,继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的规律.为了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总结出晶体熔化的规律,教材中的实验采用“水浴”加热,如图1所示.采用水浴加热海波,其目的是为了使海波受热均匀.但是用该实验装置测定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时,却难以观察到熔化过程中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的规律.下面我从实验的异常现象入手,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两点改进措施,供同行们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二节中有“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中要求研究晶体的熔化,教材提出利用海波(硫代硫酸钠)完成该实验。本实验能帮助学生感性认识晶体熔化过程及其特点,是基础实验之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二节中有“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中要求研究晶体的熔化,教材提出利用海波(硫代硫酸钠)完成该实验。本实验能帮助学生感性认识晶体熔化过程及其特点,是基础实验之  相似文献   

6.
1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是高中物理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有几点明显不足: (1)平面结构,不便学生观察与比较。  相似文献   

7.
高亚儒 《物理教师》2005,26(3):28-28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50页的图4—7是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笔者在教学中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效果比较好.如图1所示,在原实验基础上,只在烧杯的水中加一支温度计测水的温度,试管中的晶体用萘,萘中的温度计测萘的温度,当酒精灯对烧杯加热时,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同时升高,当温度达到80℃左右时,萘开始熔化,继续加热,  相似文献   

8.
电流化学效应即电流流过导电溶液时溶液中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 .电流的化学效应按华东版初中物理第二册 16页图 16- 5所示的实验中 (见图 1) ,“烧杯中盛有硫酸铜溶液 ,A、B是两根碳棒 ,闭合开关 ,通电几分钟后 ,仔细观察跟负极相连的碳棒 B,会发现它上面有红色的铜生成 .”采用该装置的实验存在几个不足之处 :( 1)电流较弱 ,实验时间长 ;( 2 )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 3)可见度小 .图 1为了克服上述缺点 ,有的老师将实验改装成如图2所示的装置 ,将装置水平放在投影仪的书写台上进行演示 ,学生能从各个方向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碳棒上有气泡…  相似文献   

9.
肖谷华 《物理教师》2002,23(5):26-28
1 试题内容西湖中学“STS”小组 ,为研究西湖水污染问题 ,张敏同学采集了如图 1所示的污水样品 ,李丽同学正确地测量了样品的质量 ,当天平平衡时 ,盘内所加砝码的位置如图 2所示 ,汪亮同学将样品倒入图 3所示的密封隔热的装置中 ,用恒定功率为 82W的电加热器加热(不计热损失和其他物体吸热 ) .三人共同测出表 1中时刻t和温度T的几组数据 .表 1 t/min 0 2 4681 0 1 2 1 4T/℃ 2 3 3 95 5 71 871 0 3 1 0 3 1 0 3图 1     图 2     图 3   (1 )在方格纸中作出实验的温度—时间图像 .(2 )根据实验计算或指出与污水相…  相似文献   

10.
初二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中 ,有部分学生画出水沸腾的图象如图 1所示 ,并得图 1图 2出水沸腾一段时间后 ,水温降低的结论 .这跟多数同学得到水沸腾时水温不变的结论不一致 .为使学生自己弄懂原因所在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重新做水沸腾的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一、实验要求1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讨论现象产生的原因 .2 .水烧干后 ,温度计的读数怎样变化 ?二、学生实验记录的归纳及分析1 .两支温度计的读数记录如下表所示 (当时气温 1 7℃ ) .2 .观察到的现象及分析 :( 1 )刚开始时 ,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 ,这是空气中受热的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而成 .( 2 )烧杯底和内壁有气泡 .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 ,烧杯和水的温度升高 ,烧杯外壁的水珠消失 ,附在杯底和杯壁上的空气以及溶解在水里的空气受热膨胀 ,在杯底和内壁产生气泡 .( 3)水面上方有“白气”,温度计露出水面的部分附有水珠 .加热过程中 ,水温升高 ,水蒸发加快 ,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有的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气”,有的附在温度计上 .( 4)水沸腾前温度计 2的示数高于温度计1的示数 ...  相似文献   

11.
用图像来描述物理现象,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熔化与凝固》的实验教学中,描绘图像是必要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学会了描点连线的方法来描绘图像。这里我们谈的是用Excel来描绘海波熔化图像的一种方法。以下就以"海波熔化"实验为例,介绍这种描绘方法。1测量并录入数据在研究海波《熔化与凝固》实验中,观察海波的状态变化,每隔1min记录1次温度,并录入到Excel中,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2.
<正>题目(2015年高考江苏卷节选)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一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图中电流表的读数为。(2)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表1。请根据表中数据作出U-I图像,由图像求得电动势E=__V,内阻r=__Ω。答案:(1)0.44(2)U-I图像见图(暂不  相似文献   

13.
一、对化学教科书上碘升华实验演示的讨论现行高中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化学》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3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密封好的玻璃管内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而原高中教科书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 )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95年 1 0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图如图 2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上口用盛有水的圆底烧瓶密封的烧杯中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按原教科…  相似文献   

14.
《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对钢条的热胀冷缩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将一根钢条固定在木板上,在钢条的一端钉一颗钉子,然后用酒精灯加热钢条的另一端,观察钢条长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课堂实验时发现,即使将钢条加热很长一段时间,也难以发现钢条长度的变化。怎样设计一个实验,让效果更加明显呢?我对这个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5.
1 实验装置说明1 1 实验装置电路图 :图 11 2 实验装置选用器材、规格 :初中学生电源 (0~ 4 5V)、开关 2个、教学演示电流表 (量程选 0~ 5A) 2个、教图 2学演示电压表 (量程选 0~ 5V) 1个、小电珠 (3 8V、 0 3A) 2个、导线若干。1 3 按照图 1将选用的实验器材用导线连接成实验装置 ,如图 2所示。 (注意 :连接实验装置过程中开关应断开 )2 实验过程2 1 将开关S1闭合、S2 断开 ,观察电灯L1和L2 的发光情况以及电流表A1、A2 和电压表V的示数 ,并填入下表中 :2 2 将开关S1、S2 均闭合 ,观察电灯L1和L2的发光情…  相似文献   

16.
一、教具说明水土流失对比演示实验装置是配合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4课《土壤的保护》内容而设计的(如图1所示)。除此之外,本教具还可兼做沙土、黏土渗水性对比实验装置(苏教版三下1单元第2课《了解土壤》)和高山上破碎岩石的搬运实验装置(苏教版六上2单元第5课  相似文献   

17.
氯化铜溶液电解后 ,阳极逸出氯气、阴极析出金属铜 ,这些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早为人们所掌握。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还发现阴阳两极区溶液的颜色、p H和浓度发生了变化。在教学中 ,学生也不断提出有关问题。为了从理论上解释这些现象 ,给学生较为明确的系统的实验知识 ,我们做了多次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 ,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一、实验1.实验仪器和药品( 1)低压电源 :12 V ,5 A( 2 ) U型管 :40 m L ,石墨电极( 3 ) p H81— A型酸度计( 4 )光电比色计 :5 81— G型( 5 )氯化铜晶体 :分析纯2 .实验装置图如附图所示。附图 电解 Cu C…  相似文献   

18.
统编教材初中物理第一册136页图6—3所示的“阿基米德定律演示实验”笔者作了改进: 如图所示准备好器材、装置(液体备好水和酒精,先用水做,再用酒精重复一遍)实验时,由两位同学上前分别观察物体C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弹簧秤A、B的读数,并请其余学生作好记录:(1)在图示位置,(2)通过滑轮缓缓下降到刚要与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2-2吸热反应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演示实验之一。该实验是将大约20 g Ba(OH)2·8H2O晶体研细后与约10 g NH4Cl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气味,用手触摸烧杯下部,并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然后试着用手拿起烧杯,观察实验现象。教材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人教社版)第40页中有以下叙述: “从实验得到,液体在冷却中凝固成晶体的图像如图4—9甲所示,它表明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而且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