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测范围、要求和目的 试题检测初中代数第三册第十三章常用对数和第十四章函数及其图象中第1~4单元。试题分A、B卷,共100分,90分钟内完成。 本学段教学内容的检测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法则,理解常用对数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对数进行计算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了解函数的意义,掌握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正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  相似文献   

2.
新编初中《数学》第四册第六章是“指数和常用对数”,下面就这一章的教材系统、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等作一些初步的分析,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新编教材把指数概念作为引入对数概念的基础,并在指数运算的基础上建立对数运算法则。关于指数和对数知识的叙述也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分  相似文献   

3.
初中《数学》第四册(试用本)共有三章。前两章是代数内容。其中“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包括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还包括了能归于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一些高次方程、分式方程、根式方程以及一些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指数和常用对数”一章包含了零指数、负整数指数、分数指数、n次根式,以及关于常用对数的一些性质和计算,至于对数函数的内容,则在高中第一册。最后一章“相似形”是几何内容。这是继初中《数学》第三册的“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以后的内容。到了第五册,还有“圆”的一章,就结束了平面几何部分的内容。现分别对本册各章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初中数学课本第四册第六章“指数和常用对数”(本文以后说的对数都是指的常用对数)中,通过实例得出了“10的整数次幂的对数是一个整数”和“任何一个不是10的整数次幂的正数的对数是一个小数”。后一结论对  相似文献   

5.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课程设计阚士刚一、教材分析“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是现行教材初中代数第四册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要求约3课时。本节教学内容涉及到“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等重要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时,我采用...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一至四册中,每册各有一个议论文单元。但都没有作为重点单元安排,后面都没有附有关的知识短文。到了初中三年级,开始把议论文作为重点单元来安排,这是从《大纲》提出的要求考虑的。初语五册安摊了两个重点议论文单元,并分别附了知识短文《论点和论据》,《论证》;初语六册中,也安排了一个重点议论文单元(第四单元),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九义教材《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约数和倍数”,在整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专门教学整数范围内的有关数论的初步知识。这个单元涉及整数范围内的概念繁多,内容抽象复杂。尤其是关于各种“数”的概念,繁多而抽象,相关又相别,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混淆不清,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而这些知识又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所必备的基础,所以,这又是教学的一大重点。  相似文献   

8.
在天津市数学教学研究会(等三团体)第一届年会 上的讲话共大任(1·2) 谈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某些问题路见可(2·2) 教学参考培养分析能力,注意易教易学 —初中《代数》第二册修订说明 蔡上鹤(1·4)适当减轻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一初中《代数》第三册修订说明 哀明德(4·2)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代数》第三 册简介饶汉昌(4·3)分散难点,注意渗透,便于人门鲍珑(5.2)试谈数学课的引进范金林(1·6)应加强运用集合概念解题的训练苏淳(1·8)怎样指导学生审题蔡培(1·21)评议有理数绝对值的定义邵铭心(1·24)我讲“函数概念”石文栋(2.4)关于由“数列极…  相似文献   

9.
《秃鹰之死》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教师在设计本课的提问时 ,如既能抓住这一课的要点 ,又渗透单元知识点 ,同时还能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思路和规律 ,就可较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第四册第二单元的重点是学习事理性说明文 ,难点是学习说明方法。《秃鹰之死》是紧扣这个重点和难点的。根据这个单元和本课的重难点 ,可设计如下提问 :提问一 :本文开头、中间部门都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怎样无误地确定本文的体裁 ?依据是什么 ?明确 :此文记叙部分的目的不在于叙述“秃鹰之死”这件事本身的起因、经过、结果 ,而…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数学》第四册(试用本)共有三章。前两章是代数内容。其中“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包含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还包含了能归于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一些高次方程、分式方程、根式方程以及一些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指数和常用对数”一章包含了零指数、负整数指数、分数指数、n 次根式,以及关于常用对数的一些性质和计算,至于对数函数的内容,则在高中第一册。  相似文献   

11.
经过修订的初级中学课本《代数》第四册(以下简称新教材),将于1985年秋季起供初中三年级全学年使用。这册书是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以下简称原教材)相应章节的基础上,吸收了几年来各地在试用中的一些经验和意见编写而成的。一、调整内容,降低难度为了减轻初中二年级学生的负担,原在初二的“常用对数”一章移到初三。虽然按照修订后的教学计划,初三数学课时由每周5课时增至6课时,但要完成原教材的内容仍觉偏重。因此,除了“统计初步”这一章不降低要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五年制教材第四册第十一课教学目的要求:参看自然第四册《教师用书》P.8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认识消化的意义,消化器官的组成和功能。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用鱼鳔实验理解消化的概念,用唾液消化淀粉实验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数学》第五册(试用本)即将出版,它是根据部订《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编写的。这里,谈谈编写时的一些想法供老师们参考,并请指正。在初中一、二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式、方程、方程组、不等式、指数和对数等代数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又学习了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相似形等几何方面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是全册记叙文的重点单元。知识短文《记叙中心和材料》应统帅三篇记叙文的教学。瞻前顾后,在知识链条上是承前启后的:初中第一册的记叙文,着重认识记叙的要素和观察能力的培养,记叙的事物比较单纯;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虽然都是真人真事,但是事例多了,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成为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登上了这个知识阶梯,为尔后第三单元,即小说单元中理解并学习在众多人物关系中写好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经过修订的初级中学课本《代数》第三册,将于1984年秋季开始,供初中二年级全学年使用。 总的来说,初中《代数》课本的修订,是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数学》的代数部分的基础上,基本保持原有体系、内容不大变,从便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参考几年来各地在试用中的经验和意见,适当作了些调整与改进。 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初中二年级学生课程比较多,负担比较重,其中代数课的内容也偏多,有些要求对于大多数学生也偏高。为了适当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初中《代数》第三册在修订中,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要求,都作了一些调整。比较大的变动是将原来教材  相似文献   

16.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编排在初中语文(非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小说。关于小说,学生不陌生,一方面,有较为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另一方面,在前五册的教材中,已经学过不少小说,如《最后一课》、《社戏》、《范进中举》、《麦琪的礼物》等。而且,在第五册还学过一篇《谈谈小说》的语文知识短文。联系本册教材中“继续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教学重点和本单元“在已有基础上,重点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教学重点,处理好这篇课文的思路,应抓住…  相似文献   

17.
注意文章的详略安排——十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学建议○黄莺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详写和略写。围绕这个重点训练项目,本单元安排了三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三篇讲读课文中,除《狼牙山五壮士》是原重点训练项目的首课外,《丰碑》...  相似文献   

18.
经过修订的初中课本《代数》第四册(以下简称新教材)将于1985年秋季起供初中三年级全学年使用。这册书是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以下简称原教材)相应章节的基础上,吸收了几年来各地在试用中的一些经验和意见编写成的。一、调整内容,降低难度为了减轻初中二年级学生的负担,原在初二的“常用对数”一章移到初三。虽然按照修订后的教学计划,初三数学课时由每周5课时增至6课时,但要完成原教材的内容仍觉偏重。因此,除了“统计初步”这一章不降低要求外,修订中对其他各章内容都作了一些精简,并适当降低难度,使学生负担趋于合理,以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绝对值概念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中考中的一个热点.也是初一代数《有理数》这一章的难点之一.如何真正理解并能运用这个概念解题?就此跟同学们谈谈。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学习描写场景的方法,要求能反映出这个场景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教学重点:观察和描写场景。教学难点:抓住场景的特点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一个熟悉的场景》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习作练习。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分清文章的主次”。根据教材特点,本次习作教学可以作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