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教育》2014,(11):21-22
针对“高考改革方案2017年实施,英语退出统考”的传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近日表示,教育部正在前期深入调研基础上,紧锣密鼓地研究制定和完善改革方案,先试点后推广以积极稳妥有序推进。虽如此,但针对诸项改革措施各方展开激烈辩论,其中引人注目的还是“英语考试改为社会考试”。  相似文献   

2.
姜泓冰 《辽宁教育》2012,(18):15-16
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高考改革方案,今年或将出台。春节过后,教育部印发的2012年工作要点明确表示,今年将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高考改革重大问题,制定发布改革方案,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探索本地区高考改革。然而,在高考改革的路上,我们到底会向何处去?该先迈出哪一步?能走得多快、走出多远?记者采访发现,社会公众的期待和教育发展水平悬殊的不同地区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各有不同。有些目标立场看似一致,但对最终到达的路线,则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您最关心的高考改革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张丹凤整理 《考试》2011,(9):7-7,11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高考必须坚持改革势在必行 高考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考”的问题。目前正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考改革。  相似文献   

4.
2014年正式启动的新一轮高考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评价指标、录取机制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站在大学人才选拔的角度,高考改革方案要立足于当前高考制度面临的基本现实,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推进。2018年4月,第三批试点的8个省份公布了改革方案,这对试点省份基础教育发展和高校招生将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将为改革的全面推进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5.
《学苑教育》2019,(9):4-4
记者近日从教育部了解到,我国高考改革正平稳有序推进,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改革方案将由各省向社会发布。教育部表示,自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各项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6.
《广西教育》2011,(14):4-4
本刊讯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保证高考安全顺利举行,积极稳妥推进高考改革,建立多元录取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7.
年前,参加了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和副主任陆靖召集的高考改革座谈会,两位领导介绍了上海高考改革的总体框架,作为教育改革的"牛鼻子",高考改革终于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今年,教育部将公布"1+5"的考试制度改革方案,标志着教育自上而下的改革即将拉开帷幕。毋庸置疑,改革的顶层设计很重要,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比如这次考试改革,不是考试科目"3+1"或"3+x"多与少的取舍,而是突出综合、多元、多次的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8.
我国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以来,在考试科目、考试方式、招生录取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措施逐步完善,初步达成政策目标。后续省份借鉴试点省份经验,调整改革方案,保障了高考综合改革在全国范围的稳妥推进,也促进了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高考综合改革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为改革政策目标与现实基础的冲突、个体理性与群体理性的冲突、利益相关群体多元诉求的冲突以及高考改革的效率、科学与公平价值导向的冲突等。随着高考综合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教育系统内外部改革难度的增加,稳妥推进高考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国内视点     
《湖北教育》2016,(4):64
教育部:进一步促进城乡区域入学公平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进一步促进城乡区域入学机会公平,改革和完善招生录取和监管机制,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高考,教育部将继续实施国家、地方、高校三个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从5万人增加到6万人。同时确保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户籍就业人员随迁子女都能在流入地参加高考。根据《通知》,要深入推进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推进实施高中学业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作为第二批试点省市,于2017年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在教育部指导下,认真落实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神,精心研制改革方案,坚持育人为本、确保公平公正、促进科学选才,着力改革招生录取机制,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深化统一高考招生改革,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积极构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同时,抢抓改革发展机遇,以高考综合改革为契机,教学、考试、招生联动,高质量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1.
最近,高考改革又成了最热门的话题。1月3日出版的《学习时报》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撰文透露了下一步高考改革的思路。1月8日,媒体报道称教育部近期确定高考改革方案,部分科目一年多考。随后,教育部发言人称教育部并未对外公布所谓的"高考改革方案"。这表明,尽管教育部门已经理清了高考改革的思路,但具体的方案和改革路线图仍然难产。这又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高考改革之难。笔者认为,除了体制因素外,影响高考改革的其实还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心理。由于中国人长期生活在缺少社会公平正义的环境中,因此就更迷恋以公平公正为理想特征的考试,形成了一种历久弥深的"恋考情结"。这一深刻的民族文化心理,对高考改革的推进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甚至阻碍着高考改革的进程,应予高度重视。具体说来,可归结为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日前发出《关于做好1999年普遍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认真做好常规性工作的同时,加大高考改革力度,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通知要求,因国务院机构改革而实行中央与地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正值我国恢复高考30周年,广东省也于这年开始实施《普高新课程实验的普通高考改革方案》。本文拟对广东等省区的高考招生改革招生实验作初步总结、分析,探究其对全国高考招生改革提供的经验和启示,思考全国高考制度改革有哪些可能的发展路径。一、广东省高考改革的要点2007年广东省实施《普通高考改革方案》,目的在于深化教育改革,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追根溯源,这个改革方案源自2004年的广东省普通高中的新课程实验。根据教育部的部署,从2004年秋季入学的广东高一新生开始进行新课程实验,这一届的高中生在2007年毕…  相似文献   

14.
高考改革历来是备受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以及江苏省2008年高考改革方案已相继获教育部审批,这必将引发人们的关注。宁夏自治区的高考改革方案是从实际出发的,是一种"稳中求变"的高考改革模式。宁夏的高考改革方案略显"稳有余,变不足",在某些方面还可以借鉴国外高考的某些做法,作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正>引言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袁贵仁指出:"在教育改革方面,将积极稳妥破解考试招生制度难题。将出台‘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不久后,教育部宣布2017年将全面实行高考改革。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的语文又面临着怎样的改革呢?先来看一下一些省市相继出台的最新高考改革方案。就拿最具有代表性的北京高考改革方案来说,最大变化就是,到2016年,高考只考语文、数学与文综  相似文献   

16.
高考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高考改革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要在教育观念、高考制度、考试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不断试验,逐步完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7.
自从教育部推出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以及北京市推出英语高考改革方案以来,英语教育的目标、定位、价值、教学模式等成为了诸多学者关注的话题,尤其是英语高考将由原来的150分降为100分的方案,在全国上下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本文探讨了社会对英语高考改革方案的不同态度,分析了英语教育的社会化回归,并对高考英语改革的走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观点     
《望》高考改革方案落地教育部网站2月初对社会期待高考改革方案尽快落地作出回应:年内完成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工作。其中包括: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整体设计和评估论证,迅速组织专门力量,年内完成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工作。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条件成熟的省市开展高职单独招生  相似文献   

19.
高考制度改革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为了适应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教育方式的转变,教育部推出了高考科目设置改革、高考内容改革、高考形式改革、录取方式改革等四项高考改革方案。作为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一部分,2005年广西首次试行了“3+理科综合/文科综合”的高考改革,理科综合为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综合,总分300分,其中物理占40%、化学占36%、生物占24%,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相似文献   

20.
微论点     
《今日教育》2014,(10):6-6
《VISTA看天下》2014.09.18 公平高考愿景可期,全面改革仍有不足 本轮高考改革方案,把自主招生放在高考之后,为高校的"自主权"划下红线,为考试公平提供体制性担保。高考改革,并不能简单归为"收权"与"放权"之争。相对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