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殷光熹教授新著《唐宋名家词风格流派新探》已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最早读到此书的几位专家学者,分别对此书作了客观地评价。※※※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赵仲牧先生: 目前海内外学者从美学的层面专门研究唐宋词风格流派的著作寥寥可数,本书是殷光熹教授多年来从事唐宋词教学和科研的新成果,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理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了大量“词籍提要”,表现了编撰者丰富的词学思想。主要是表现了词卑体轻的观念,对词的起源、形成、特点等问题作了概括论述,扼要论述了唐宋词流派,评价了大量作家作品。  相似文献   

3.
从<唐宋词流变>、<中国古代诗歌流变>、<宋诗流变>、<走出古典――唐宋词体与宋诗的演进>、<宋词体演变史>一路走来,木斋先生一贯注重文体纵向流变的阐发.在<宋词体演变史>这样一部融个体研究与总体把握于一体、融感性鉴赏与理性阐释于一体、融风格流派分析与发展演变规律探寻于一体的学术专著中,木斋逐步建构起他的唐宋词体"应体"论.  相似文献   

4.
俞平伯先生的《唐宋词选释》共编选唐宋词二百五十一首,时间跨度自唐直至南宋末年。这部词选在选词方面总结了一代词史的创作,具有选词学意义;在注释方面则是尽量贴近词人词心,展示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5.
这是我校汉语系教师杨新民的一部研究唐五代宋词的专著。作者对唐宋词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流派进行了评述;对一些有争议的作家和流派在词史上的地位及风格提出了新的看法,并且探讨了词的美学特质。本书由两部分组成,即“唐宋词论略”和“词选”。“论略”是对唐宋词整个发展过程进行宏观上的把握。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着重比较论述花间词和南唐词的异同。第二部分从社会生活、习俗和审美时尚入手,论述宋词发达的一个直接的,重要的原因是社会享乐之风盛行。第三部分是对南宋词的评论。第四部分,探讨了词的美学特质。“词选”部分则选择50余位作家的近140首作品,对其美学意蕴、作家的创作心态及个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1981年出版的《唐宋词简释》是词学大师唐圭璋词学阐释学和鉴赏学的经典著作。唐圭璋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任教中央大学,教授词选等课程,以朱祖谋所编《宋词三百首》重编本为讲释之资,对其中词作随课讲授,撰有释词讲义文稿,文稿当时虽未刊行出版,但不少释文已在一些报刊中发表。对于报刊中的这些词作释文,1981年版的《唐宋词简释》多数虽已收录,但仍有不少释文遗收、失收,因此文章对这些词作释文加以辑录。冀以一定程度上还原《唐宋词简释》当年讲词、释词时的原貌。  相似文献   

7.
杨海明先生为当代词学研究大家,以其丰硕的成果,无论在唐宋词批评还是唐宋词研究方法上均有新的突破与大的建树。综观杨先生的词学研究,具有“专”、“精”、“变”、“化”四大特点,对词学研究有三大贡献,即视野的拓宽、方法的开创、观点的更新。  相似文献   

8.
本期《当代学者研究》栏目刊发论文三篇。孙维城教授所评邓乔彬先生一文,重在评论邓先生之新作《唐宋词艺术发展史》,可以视为一篇精彩的书评文章。邓先生为当代词学大家,其《唐宋词艺术发展史》  相似文献   

9.
唐宋词作为传统化的学载体之一,在总体上表现出与传统诗歌相似的学体貌,但同时它又表现出某种“异化”倾向。唐宋词特殊学个性的形成是新兴商业化和传统人化矛盾斗争的产物,化冲突和学转型成为词史演进的动力和背景,历史转折时期的特殊化格局赋予了唐宋词兼具继承与开创之功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乔彬的《唐宋词艺术发展史》是其近年来词史研究的一部新作。全书以文化的发展与转换理论为枢纽,考察唐宋词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创作风格以及词人流派的主要变化。具有鲜明的学术个性和独创性,具体表现在,运用文化转换理论,描述与评价唐宋词的发展历程,使读者在系统了解唐宋词艺术发展的同时,也能了解这些艺术特点形成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1.
清代是词学和词社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女性词创作的高峰期。清代女性词社是清代词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所论及的清溪吟社、顾春社等女性词社,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思考和创作面目,为清代词学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2.
宋代词集的编纂方式和目的不同,其传播功能和效果也各具特点。词人自己或子孙、门人编纂的别集质量较高,易于流传,书坊编刊质量良莠不齐,对词集传播有正负两方面影响;词选对部分词人具有彰显或遮蔽功能,词选自身传播也有冷热、显隐之别;词集丛编容易获得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三者从不同层面共同促进了宋词的保存和传播。  相似文献   

13.
从明初的高启,历经明中期的杨慎、吴门词派、王九思到明后期的王世贞、施绍莘、陈继儒、高濂、卓人月等的词作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曲化现象。明词的曲化,实是文体演进规律使之然,反映了词由乐而文、历俗而雅发展过程中的反拨,是词学发展中的一种回溯现象。明词的曲化,并非弊病,它正好是构成明词体式上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宋代边塞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正意义上的宋代边塞词数量不多,但是词中却多用烟、霜等清冷的意象和冷色调,营造出不同于唐代边塞诗词的凄清衰飒的情感氛围和美学风格特征。在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反观边塞词美学风格以及词体观念的演变。宋人"诗庄词媚"词体观和孱弱的人格心理素质是形成宋代边塞词风格的原因,也是其数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从宋代词选看宋人的词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词学发达,因此选词活动也很兴盛。由于编选者所处的时代的原因,对词的理解较少有时代的偏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宋代词选来管窥宋人的词体观。“娱宾遣兴”是词之为体的社会功用;“雅”是词之为体的体制特征;娱乐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词之为体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6.
明代文学正变批评主要在古典诗学与词学两大维面展开:从诗学正变批评而言,明人主要从诗体正变与诗史正变展开了阐说;从词学正变批评而言,明人则着力对词体正变予以了辨分与消解。两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为清代文学正变批评的深化与成熟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7.
辨体与尊体是清代词学中的重要论题。辨体,就是辨析界定词体特征;尊体,就是推尊词体,获得与诗文并尊的地位。清代词学,辨体与尊体交错进行,辨体与尊体贯穿始终。在不断辨体、尊体的过程中.词体特征得到彰显,词体地位获得提升.创作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8.
南唐君王普遍崇信佛教,致使整个朝廷政法荒弛、经济衰颓、军事不振。南唐宗教倾向对于南唐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以李煜为代表的南唐词,以及隐逸派诗人的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福建书院的繁盛时期,许多学者对宋代福建地区的书院数量做过统计,但得出的数据相差甚远。聚众讲学是判断书院的主要标准,笔者以此为界定,以宋代福建的行政区划为单位,对宋代福建地区的书院数量、创建时间和创建者进行考证,分析宋代福建书院发达的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云诡波谲新旧转换之际,词学领域亦是观念胚变,词派酝酿兴盛,词人词评风云迭起。广陵词群领袖王士禛从不同的角度,对前代的宋词学或发表见解和看法,或亲身模拟与追和,而晏欧词作为宋词学其中的一部分也是他评议学习探讨的对象。这些研究评判活动,汇成清初晏欧词研究的重要部分,亦可一瞥当时词学风尚的流变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