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是清诗总集研究的重要著作,通过辑录原书的序跋及凡例等有关文字,为读者了解、研究清初的全国性清诗选本提供了方便。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所录原书序跋存在不少遗漏。兹继陆林、朱则杰两位先生之后,再为之补阙。  相似文献   

2.
老舍序跋包括为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写的序和后记,为刊物写的发刊词,以及具有序跋性质的自评。它记录了老舍每篇作品的创作缘由以及其一生文学活动的脉络,是研究老舍其人其书的重要依据。此外,老舍序跋的写作艺术独具一格,以当今的序跋写作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序跋包括为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写的序和后记。朱自清的作品除了早期的一两本书外,都有自序。这些序跋记录了朱自清作品的创作缘由及其一生文学活动的脉络,是研究朱自清其人其书的重要依据。文章就其序跋的写作艺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学界研究王渔洋《唐贤三昧集》往往比较关注王渔洋自序及姜宸英、王立极两人的序,但对于《唐贤三昧集》的几种笺注本中增入的几篇序跋却缺少关注,而这几篇序跋对理解清初“诗坛圭臬”王渔洋的《唐贤三昧集》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克服学界以往偏颇,对这几篇相关的序跋给予解读与重视。  相似文献   

5.
明代是《庄子》传播的快速期与高峰期,出现了一大批《庄子》注本,《庄子》序跋也大量问世。明代《庄子》序跋在文学方面既有书序文的共性,也有其特性。序跋文学以论为主,兼有多种样式,不止写人,也擅于状物。文体方面,骈散结合,文辞繁富。明代《庄子》序跋在深化老庄内涵、揭橥《内篇》精义等方面,在庄学阐释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为后世研究《庄子》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6.
明代中期的《三国演义》序跋者首先为《三国演义》的流传正名,突出《三国演义》羽翼信史的伦理道德教化功用。明代后期、清初的序跋刻意探讨的是《三国演义》的艺术特征;清中期的序跋已注意到演义与史实是两个不同层面,对历史演义的文体特征有了深入认识;清代中后期的序跋关注的重点集中于《三国演义》与小说之关系;受近代西方实用主义的影响,近人王大错甚至将《三国演义》的解读与时代背景及政治需求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明清文化视域下的《三国演义》序跋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期的《三国演义》序跋者首先为《三国演义》的流传正名,突出《三国演义》“羽翼信史”的伦理道德教化功用。明代后期、清初的序跋刻意探讨的是《三国演义》的艺术特征;清中期的序跋已注意到“演义”与史实是两个不同层面,对历史演义的文体特征有了深入认识;清代中后期的序跋关注的重点集中于《三国演义》与小说之关系;受近代西方实用主义的影响,近人王大错甚至将《三国演义》的解读与时代背景及政治需求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全国性清诗总集佚著五种序跋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诗总集,有不少原书已经失传,而仅有若干序跋之类文字保存在其它文献中。将这些序跋收集起来,并加以考证,能够提供有关清诗总集的线索,进而了解它们的大致情况。清初《麦薇集》、《诗遁》、《清风集》、《缬林集》、《今诗综》等5种全国性的诗歌总集佚著序跋,可以作为这方面的一个示例。  相似文献   

9.
回顾学界对古代小说序跋的研究,主要为两方面:对序跋的整理汇编和理论研究。研究主要对小说序跋中涉及的小说理论范畴探究,而对小说序跋本体研究薄弱,而且研究较多的是明清两代小说序跋,古代小说序跋研究还有很大空白。  相似文献   

10.
王余佑为明末清初北学先驱,明亡不仕,著作甚夥,惜多不存。其中关于地理,有《皇舆志略》一种,收入《居诸编》中,而二书均佚,清初李培编订《灰画集》有抄录。兹从《灰画集》中辑出,以存原书大概。  相似文献   

11.
小说序跋是研究小说理论的重要形式,文中选取了明清阶段的小说序跋为研究对象,从明清学者的小说序跋中小说概念和小说特点理论出发,分别探讨了我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目录学定义和散文体叙事学定义,从小说类属与小说定义方面探讨了明清时期的小说本体观点。  相似文献   

12.
清代诗歌总集所收的作者,在清代有作品传世的诗人中占据大头,其总数至少可达十万家。面对如此众多的作者,有关总集本身在处理时,难免会出现某些知识上或技术上的问题;后人在认定时,同样可能会产生各式各样的错误。因此,从作者的角度考察清诗总集,以及对有关作者的生平事迹进行探讨,将是清诗总集研究的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对明清小说序跋中的劝善惩恶说,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劝善惩恶说的内涵;在小说创作中如何劝善惩恶;劝善惩恶与因果报应的关系;劝善惩恶说的价值。探讨明清小说序跋中的劝善惩恶说对提高小说序跋在小说理论史上的地位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清代广东地区的文化发展空前鼎盛,文学创作和编纂工作非常普及,因此诗歌总集也是数量众多,成就斐然。兹就存世的十三种广东省级清诗总集,探讨它们的基本类型与文化价值,以揭示总集编纂的某些规律和基本特征,并为地方类清诗总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清初明遗民编选的当代诗选将近五十种,流传至今的尚有二十五种。这批丰厚的遗民诗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后出的《遗民诗》的光辉所掩盖,它们的价值也未为今人所知。遗民选家源自其对易代之际时代氛围的切身感受而对选本采选对象、体例、风格所作出的独特选择是《遗民诗》所缺失的。在目前存世的选本中,有大量重要且未被《遗民诗》所收录的诗人诗作,因此它们对于考量清初遗民诗史具有重要价值。现存的选本体现以下特点:1.诗史题材的大量涌现;2.多真情实感的抒发;3.偏好沉郁悲壮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画鉴赏界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五代及五代以前的绘画作品没有题款的思想框架。在这种思想框架的禁锢下,或者把五代以前题款的绘画作品视为赝品,打入冷宫,或者把上面的题款视为后题或伪款。作者在美术史论研究中,发现五代及五代以前的绘画作品有不少题款的例证,从而打破了古画鉴赏界所谓的五代及五代以前的绘画作品没见有题款的思想框架,对纠正古画鉴定中的偏差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诗总集保存于世者,至少有数千种之多,而目前研究却很少。仅在有关总集的版本方面,即存在着大量的实质性问题。本文就其中十余种总集,进行仔细的考察,可以更正不少的错误,提供给学术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念慈是清初诗人、画家。《清史稿》对其生平仅有非常简短的记述,且有明显讹误:传主之号失载、传主履历不清、历史地名错误、引用评价不当。对其生平、著述,亦有可以补充的余地。  相似文献   

19.
清中期“山左”名贤卢见曾诗歌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清初“山左”诗歌的承继者,卢见曾论诗反对门户之见,主张抒写自己的“性情遭际”,把传达人的性情作为诗歌创作的极致,在清中前期诗坛别具一格;其诗基本内容是写官宦生涯的迎来送往、和贺赠答,以及触物伤怀、故土之思、友朋之爱、风土人情和“康乾盛世”的良辰美景。情感真挚,诗风多样而有意境;其诗学主张和诗歌创作所体现的特点,具有对清代中前期诗歌创作总结和鼎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