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无言的秘密     
徐小惠 《良师》2011,(3):55-55
父母是在我读初中时离异的。父母离异后,我随了母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父亲走这一步,就在于母亲一天到晚地唠叨。后来我才知道,母亲得了一种属于更年期引起的多语症。  相似文献   

2.
母爱如海     
我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在我刚读小学时,父母便离异了,我和母亲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3.
一位学生在《母亲给予我的》作文中谈到自己的苦恼:父母离异后,母亲遭遇下岗开始卖盒饭,望着早已习惯于头发凌乱、身着满是油渍衣服大着嗓门叫卖的母亲,他  相似文献   

4.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而我属于后者。对于我——一个父母离异,一个月只能探望母亲两次的人来说,经常拥抱妈妈是不可能的。或许因与母亲接  相似文献   

5.
一位同学的母亲患了肝癌,死神很快夺去了他母亲的生命。这位同学父母离异,父亲对他很冷漠。7岁开始,他就和母亲相依为命地生活。这个打击对他过于沉重了,母亲的丧事之后,他留下一纸遗嘱:“我承受不了这个打击,我去陪伴妈妈了。”  相似文献   

6.
最后的塑陶     
我只是依稀地记得当年父母离异时的情景,我似乎只有五岁,母亲做了最后一顿饭菜之后,就上了一辆轿车,消失在那污水溅起的破落街头。……  相似文献   

7.
小然,女,15岁,初三学生。她学习勤奋,各学科成绩优秀;乐于助人,师生关系融洽;心地善良,懂事,父母和亲戚都以她为骄傲。但是上初三后,她的父母要离异,小然陷入了痛苦中。她在第一次来访时告诉我:“父母分居,我目前和母亲生活。我曾和父亲谈过,希望父亲与母亲和好,但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8.
沈谧 《家长》2001,(Z2)
父亲是一位小学教员,那时在镇上算是个文化人,可是不知为什么,他和母亲老吵架。我13岁那年,父母终于离异。15岁时,我便随母亲背井离乡去了遥远的鲁西北,当时我的心像一条无帆的船飘泊在芸芸众生中。我封闭着自己,冷漠地旁观这个世界,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我痛恨父亲,恨他对母亲、对子女的无情;恨他使我不能像别人那样  相似文献   

9.
父母是在我读初中时离异的,我随了母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父亲走这一步,就在于母亲一天到晚唠叨。后来我才知道,母亲得了一种属于更年期引起的多语症。离婚后的母亲依旧整天唠叨个不停,特别是在我上学前、放学后,因为有了我这个"倾诉"的对象,母亲唠叨起来更是没完没了。我不止一次地请求母亲住嘴,但无济于事。后来母亲意识到这是病症后,也曾经到医院就诊,但因无特效药,母亲的唠叨还是时好时坏。那年中考,一向成绩优异的我没有考上重点高中!这一结局把母亲惊呆了。  相似文献   

10.
王蕊 《宣武教育》2005,(4):41-42
“单亲家庭学生”是指父母一方亡故或离异家庭的学生。社会学家是这样解释单亲家庭的:因夫妻离异、分居或丧偶等原因而形成的、由父亲或母亲与18岁以下子女组成的家庭。文学家则这样形容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妈妈分手了,我的天空有一半塌下来;不论站在哪一边,我都将失去一半的爱。”  相似文献   

11.
【捕捉问题】“这是我的虾!”一句看似普通的话,却让一位母亲精神彻底崩溃。在此,向读者转述一个故事:一位高三的学生,父母离异,母亲是环卫工人。他从小就跟着母亲过,日子过得十分清贫。但她总是竭尽全力想着儿子,为了儿子呕心沥血。高考前夕,儿子说想吃虾。这个要求对他们家对  相似文献   

12.
运用信任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湖南的两所中学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初中生人际信任水平没有显著的年级、性别差异,只在依赖维度上女生略高于男生,但没有显著性差异。整体上,独生子女的人际信任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且在人际信任总分及依赖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父母未离异的初中生比父母离异的初中生更多感受到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而父母离异的初中生比父母未离异的初中生更多感受到母亲的过分干涉与过分保护。结论:积极的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呈正相关,消极的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单亲家庭的产生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生身血缘父母的一方或双方因病或意外死亡;另一种是生身血缘父母因为某些家庭因素而导致的离异,子女在法律上随父亲或母亲,生活中失去与  相似文献   

14.
林小全是初三学生。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便离异了,他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小林的家境不好,母亲是一位清洁工,收入微薄;父亲应负担的生活费也时有时无。为了让小林进好学校,母亲几乎是把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了。  相似文献   

15.
一、案例案例一:微微(化名),女,23岁,家住东北农村,父母离异。自幼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出生9个月时父母离异,母亲回到娘家以后音信全无,再没有见过母亲。父亲整日不务正业,欺骗亲里,靠酒精来麻痹自己,离婚后又再婚3次,居无定所,在家没有对其尽过抚养义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微微的第一任教师却是爷爷奶奶。学说话、走路都是爷爷、奶奶教的。由于是隔代人,爷爷、奶奶在思想观念上、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出入。教孩子的时候没有耐心,方法也很老套,所以她在幼儿时期就缺少父母无微不至、亲近的关怀。两三岁的小孩子哭…  相似文献   

16.
太阳的背后不是光 有一个年轻人,自小父母离异,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养大。  相似文献   

17.
魅力风云榜     
来信照登: 西米果果: 你好。我是一名职高高三的学生。在职校读书,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儿。因为从小父母离异,跟着母亲还有现在的父亲生活的我,总是那么多愁善感,看着别人的脸色讲话、行事,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变得那么小心翼翼,生怕掉一片树叶就会砸伤别人似的。  相似文献   

18.
一、背景 梁梁,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母亲系企业中层。因与丈夫离异不能给孩子一个健全的家庭而对他心怀愧疚,所以平时对他常有纵容之处。梁梁在学校话不多,各方面表现一般。但令老师深感头疼的是,他只要与同学产生摩擦,就很容易激愤,常常情绪失控。  相似文献   

19.
离异家庭儿童行为问题与母亲教养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226名幼儿的行为问题与其母亲的教养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离异家庭幼儿的行为问题检出率高,其行为问题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显著相关,且离异家庭与正常家庭母亲的教养方式也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母亲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离异家庭幼儿行为问题的干预,关键是对母亲教养方式的干预。改善不良的教育方式,是减少幼儿行为问题发生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牵手     
1小时候,父母离异了。左边是父亲,右边是母亲,我迷茫地站在中间。好像是我4岁那年,仿佛是秋天,妈妈带着姨夫、姨妈在很晚的时候跑来了,还为我带来了一串葡萄,馋嘴的我只知道用胖乎乎的小手抓葡萄吃,大人们在谈论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之后,家里的东西几乎全被搬走了。屋里空荡荡的,我和父亲站在阳台上,目送着母亲远去的身影,直至她消失在人群之中。2幼小的我依偎在父亲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