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对《战国策》中“是”字的使用情况从语法语用功能角度进行了考察。认为《战国策》中的“是”字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其语用功能与篇章的语用关系和句子结构内的位置密切关连。  相似文献   

2.
王敬霞 《文教资料》2007,(12):90-93
以《论语》一书为考察对象,采取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探讨“之”字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根据统计,“之”字在《论语》中出现497次,可分为连词、代词、动词、固定用法等几类。从“之”字的语法功能看,带“之”字的结构主要充当主语、宾语,还有少数充当状语、补语、定语等句子成分。附带对“之”字的几种用法和性质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孟子》中612个“者”字的具体分析,初步明晰了《孟子》一书中405个代词“者”字的词组构成类型以及构成词组后在句子当中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孟子》词典归纳出《孟子》正文中“为”字的五种用法,即动词、介词、副词、连词、语气词。本文在进行数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用法作分类研究,总结其句法结构,试图探究每种词性的语法特点和表义功能,以期管窥战国中期“为”字的使用及特点,更好地理解《孟子》文本。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是”字的性质为着眼点,总结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论述了“是”字的语法功能,认为“是”字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及定语。此外,论述了“是”字的一些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7.
对先秦时期代词“其”的性质的认识,传统的看法是,“其”主要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但同时兼有指示代词的用法。如周法高,黄盛璋,杨伯峻和何乐士等等。对“其”的句法功能认识,比较可信的说法是,认为“其”不但可作定语,也可以作主语,持此说的有黄盛璋,朱声琦,吴辛丑等。《孟子》中“其”的使用情况如何?本文通过对《孟子》中586例(含引文12例)“其”的使用情况调查,具体描述“其”的语法、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8.
《孟子》一书具有很高的史料和学术价值,要研究《孟子》一书的思想内容,首先应从了解《孟子》一书的字、词、句入手。“之”字为古汉语中最常用之字,使用频率较高,仅《孟子》一书,“之”字就出现了1902次。本文打算把《孟子》一书“之”字的用法,略加分析。代词:一、“之”作代词,一般都用作宾语,可代人、事物、处所。所代的对象,大都出现在上下文中。可译为他(它)、他(它)们等。或将所代的对象直接译出,有时也可不译。例如:“是何异于刺入而杀之。”(《梁惠王上》)“之”,代人。“孰能与之。”(同上)“之”,指统…  相似文献   

9.
"其"字是古代汉语里用法最复杂且使用最广泛的虚词之一。文章通过对《孟子》中的"其"字进行逐一分析,梳理总结"其"字在文言文中的各种用法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0.
“将”字的介词用法是从其作为动词虚化而来的。通过对《清平山堂话本》中“将”字句从语法结构、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的分析,旨在展现“将”字在该书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然后"一词现已广泛用于口语之中,尤其是在访谈节目这个特殊语言环境中,"然后"一词作为话语标记,更体现出有别于书面语的一些功能特点。采用统计的方法,拟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访谈节目中"然后"一词的功能做简要探析,意在通过相互之间的对照,找出它们的使用条件,揭示访谈节目中"然后"一词的功能动因。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认清汉语话语标记的性质,还可进一步认识语言与社会文化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山方言语气词“啦”在实际言语活动中,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构成重叠式,还可以在其后加另一语气词“嘛”。它往往出现在问答句中,常见的格式有两种:1.是+啦。2.格是+啦。本文试图从语用的角度出发,分析出这两类格式中“啦”的语法意义和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词汇语用及两种语用充实的分析,探讨了英语"Blue Moon"的直译汉名"蓝月亮"所引发的截然不同的感悟,并联想到"Blue"的种种巧妙用法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此来拓展和加深对"蓝"颜色词的进一步掌握.  相似文献   

14.
临夏方言的“是”字句除与现代汉语“是”字句用法相同外,大部分“是”字句结构复杂,用法特殊。这些句子“是”字的前、后分别是谓词性短语,所构成的单句表达了复句的内容,并且因主题不同,强调的焦点和侧重点不同。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等三个平面分析了临夏方言中的这类“是”字句。  相似文献   

15.
区别词在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但它的地位并没有得到语法学家的普遍的认可,主要是它和形容词的关系较为密切。文章从有争议的"高级"一词入手,分析了区别词在词汇系统中的独立地位。"高级"虽然可以受"很"的修饰,但只依照功能标准,不考虑意义的因素,就把它排除在区别词之外,还是有不妥之处的。  相似文献   

16.
成语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固定词组,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其形式和意义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依据虚词“莫“在成语中的发展演变规律,可以探求成语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最……之一"属于"……之一",它要求"之一"的前项必须是"多个……"。"最……之一"是可用的,但只有当"之一"的前项是"多个……"的时候它才可用,否则不可用。表达"并列最……"的人或事物时,能用"最……之一";表达"独个最……"的人或事物时,不能用"最……之一"。  相似文献   

18.
and作为英语中的一个基本词 ,因其不同的语用环境、语法和修辞功能导致了其纷繁复杂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意义。and既具有表整体、数量、修饰、目的、强调等多种词汇意义 ,同时又具有表并列、条件、承上启下等句法意义 ,而且它还是修辞格中明喻 (simile)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9.
"你这(个)+NP"结构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中的"你这(个) NP"这一特殊结构形式,具有很浓的口语色彩和很强的表现力,可以从三个层面对它进行分析考察。句法上,它与"把"字句的句法特征有关联;语义上,它主要表达说话人内心的愤怒和强烈不满;语用上,它主要用于面对面的对话中,既具有指称功能,又具有表情功能。  相似文献   

20.
网络英汉融合词"Hold住"时下相当流行,表义非常丰富,在原有单词"Hold"基础上扩展出许多新的意义。文章将结合语料对其语义进行穷尽性的分析,探析其内部结构及造句功能,从使用人群、语用效果、读音三个方面对其语用进行考察,结合语言接触理论探析该词的词源,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对汉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