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考查汉语的否定结构时,我们会遇到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有些否定结构与其相应的肯定形式具有相同的意义,即我们所说的羡余否定现象。这一汉语语法的不对称现象已被许多语法研究者所注意。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常见的一些羡余否定现象作一番整理与补充,简要说明它们的语义和用法特点。一、好(不)……副词“好”修饰一些双音节形容词时,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意义相同,如:A.好不容易=好容易B.好不漂亮=好漂亮C.好不厉害=好厉害D.好不热闹=好热闹然而,表面上看起来都是肯定式等于否定式,实际上却存在着重要的差别,A式的“不”有实在的含…  相似文献   

2.
陈露 《文教资料》2009,(12):34-35
羡余现象是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共同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使用羡余现象理论,我们可以解释语言中一些特殊的常规语法所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对羡余现象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完善语言学系统,弥补语言学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羡余否定现象反映了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性,否定标记词在羡余否定格式中不表示否定义,但是起到了强化否定和表达主观情态的功能。羡余否定的存在具有理据性,文章运用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羡余否定形成的动因和机制,认为它的形成动因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与言语表达者的主观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羡余否定的形成机制主要有语法化、词汇化、概念叠加和构式整合。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里存在着肯定与否定形式并用同义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比如,"差点儿没摔一跤"和"差点儿摔一跤","他没来以前"和"他来以前","好不热闹"和"好热闹",等等.本文集合了这些语言事实,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共同规律及特点,从语句中的否定副词做羡余成分和语法化的角度来解释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一些原本表示否定的词在特定句式中不具有否定意义,且有没有这样的否定词不影响句子的肯定意义.这些词可以被称为否定羡余词.本文考察了汉语中否定羡余词的多重特性.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研究中大部分学者认为,“不”和“没(有)”在否定范畴中是对立互补的,我们通过对四组羡余否定格式的分析,认为“不”和“没(有)”在羡余否定格式中既有互补性又有相对同一性,造成这一特征的原因与羡余否定的性质、构成羡余否定的词语性质以及人类认知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肯定、否定和羡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认知角度研究汉语语法,肇始于朱德熙,展开于沈家煊、石毓智,等等。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正一步步走向深入。其前景是乐观的,但问题及困难也逐步显现。就特定的肯定、否定句式以及否定的羡余而言,并以“没有VP之前”为例,认为这一有否定标记的句式比没有否定标记的另一句式,即“VP之前”,仅仅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这样的分析未免简单。“没有VP之前”的句式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它与汉族人民谦恭、内敛、守常等社会心理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的含蓄否定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比如“否定”本来是语言中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从字面上一看就知,“不”、“没有”、“无”等都是表达否定的标志,可实际上,有些表面上不具备否定的标志,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却可以表达否定的意义.我们把这种否定称为“含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语法、语义层面的否定,而是语用层面的否定,因此本文就从语用角度对含蓄否定作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9.
“不A不B”这种否定结构在汉语中很常见,可以表达多种否定意义。从“不A不B”所表达的否定意义及材料的语法性质等方面来进行讨论,可得出该结构在特定语义环境中英译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汉语语句中存在着一种重复现象,但这种现象不是语病,而是一种羡余现象.本文引用了大量的例证说明了羡余现象的存在和羡余现象存在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文章拟以"难免+不+XP"格式的羡余否定现象为研究内容,整体介绍这一结构的羡余与非羡余否定,并结合格式实际对羡余否定现象予以深层次阐释,分析其形成动因。  相似文献   

12.
从维吾尔语和汉语中的否定词缀,否定词在语法、语义方面表现出来的各种特点入手,比较两种语言在否定结构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现象的语义类型有十四种具体表现形式,共同的类型特点是状语传达的语义都是中心语的重要属性或特征.人类认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现象产生的基础,汉族人认知上的时间次序观念是这一语言现象产生的内在动因,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成分在认知上的突显性则是在语用上有突出强化效果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否定是最常见的语言现象之一。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否定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本文结合英语和汉语文学作品中的语料使用情况,主要采用否定范围划分的标准进行了语法上的对比,以期推进英语若干否定形式的研究,并对外语教学和翻译起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羡余之我见     
语言的本质是信息传递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对于原有修辞格式中的一些难以解释的语言现象,有时需要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诠释,这样才能说得通。羡余就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奇特现象。羡余是一种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语言现象。这种语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特别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不大认可的,认为这是一种语法上的错误,而实际上这种语言现象很平常、很习惯。  相似文献   

16.
否定系动词“非”向焦点标记和副词的转化是汉语中非常独特的现象。这种变化首先作用于“非VP不vp”结构,然后在“不VP”结构进一步弱化的情况下催生了表示肯定语气的副词“非”。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有助于解释语法化研究中的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仇虹 《双语学习》2007,(7M):180-181
在汉语和日语的否定表达中都存在着肯定式?否定式同义现象。这是学习和理解否定表达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本文举例从两方面对这一现象中语言形式与语义内容的不一致性进行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8.
羡余现象是任何像语言这样覆盖面广而又富于弹性的交际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任何一种语言当中都存在着羡余现象。本文试从语言习惯、审美观念和认知心理这三个方面分析汉语中羡余现象的产生原因、作用以及在使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在阐述的过程中对于消极和积极羡余的界定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在汉语和日语的否定表达中都存在着肯定式?否定式同义现象。这是学习和理解否定表达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本文举例从两方面对这一现象中语言形式与语义内容的不一致性进行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20.
柯敏 《现代语文》2013,(5):60-62
在现代汉语中,词汇羡余现象十分常见,前人从双音词羡余、音译词羡余、词汇羡余等角度,在羡余定义、类型、成因、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在前人"羡余即语言结构的形式超过意义表达的需要,亦即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情形"的羡余定义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定义更为严格的现代汉语词汇羡余现象,并对其结构类型和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词汇羡余的六种类型,总结了词汇羡余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