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东坡肉苏轼被贬到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2.苏轼退房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  相似文献   

2.
苏轼接到谪命惠州时,已是五九高龄的老人了,他本想一个人独赴贬所,但家人不忍,抽泣着要求同行,东坡老翁无奈,只好勉强同意幼子苏过伴随身边,又拗不过侍妾王朝云的哀求,也同意她一齐到岭南去。在宋代,岭南被视为蛮貊之邦,瘴疠之地,年青人尚且会萌生“有去无回”之念,何况疾病缠身的东坡老翁呢!因而,动身赴岭南前,东坡老人在安置长子苏迈和次子苏迨两房子孙于常州之后,即于绍圣元年四月十五日从定州出发前往惠州。好不容易来到目的地,老人一见惠州倒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  相似文献   

3.
东坡文化是黄州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本地和省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研究,成果丰硕,精彩纷呈.黄冈市委市政府对城市文化事业十分重视,不仅支持东坡文化研究,而且大力加强了惠泽市民、提升城市形象的大批物化建设.简而要之,东坡文化对黄冈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升黄冈文化等级,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形成了蕴藏深厚的旅游文化和教育文化资源.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对东坡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意义重大,对东坡文化的热爱者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苏东坡潜心研究的中医草药是东坡文化这个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东坡的养生理论与实践,寄托了东坡苦乐的人生哲理,饱蘸了东坡的医药文化情趣,研究东坡文化,挖掘其丰富的内涵,中医草药这一宝贵财富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应使之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东坡文化对黄冈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影响深远,黄冈东坡文化研究的历史很悠久,影响广泛而深远。几乎从苏东坡贬居黄州以后,就兴起了对苏东坡和东坡文化的研究,近千年来其发展和影响不断深化和扩大,至今已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黄冈东坡文化研究的深远影响,对黄冈经济文化的发展及人民文化生活的提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透过苏轼诗歌对水的描写,可以见到东坡的人格形象:乐水智者、济世仁者和近水隐者。乐水智者是东坡的天然人格,喜水的天性使苏轼趋向水边,写下许多感受水领悟水的诗篇,显示着其天然人格的影子;济世仁者是东坡的现实人格,使东坡关于水的诗句有了关怀民生万物的仁者之思;近水隐者是东坡的理想人格,是在现实的冲击中对天然人格的追觅和回归。  相似文献   

7.
东坡词并非横空出世,自有其渊源。文章从取象、格调、心境、创作方法等几个方面对东坡词新变之内涵重新加以理解。由此探讨南渡词人陈与义的《无住词》与东坡词的内在关系,并对古代论述二者关系的概念式点评进行梳理与论证,认为陈与义之词是东坡清旷词风的余波。  相似文献   

8.
东坡岭海七年所写书牍是研究其生平、思想、性格、交往的重要资料,也是洞悉其心灵世界的重要窗口。从中可读出一个复杂而别样的东坡来。东坡岭海所处之生存环境,东坡处世心态、悯世情怀、人伦情感,无不从中昭示出来。  相似文献   

9.
前人论及东坡词,多以豪放誉之。具体考察东坡的创作实践,我认为这一看法是片面的。从思想上看,苏东坡仕途受挫后,转向佛老,形成了随缘自适,通脱旷放的性格,词如其人,词风必然带有东坡的性格烙印。与之相应,东坡词的题材内容也无不体现其旷达情怀,所以我认为东坡词的本质风格是旷达。  相似文献   

10.
“如梦”与“归心”深处的旷达——谈苏东坡贬谪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旷达"言东坡词几成定论。东坡词"旷达"风格的形成虽然有天性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他在人生的苦难中逐渐磨练发展的结果,因此东坡贬谪词更能体现其旷达的词风。"人生如梦"在东坡词中多次出现,经过贬谪之后,东坡在看似颓靡的"如梦"的人生观中融入了豁达的心态;东坡有着很强的"归乡情结",在欲归而不得的贬谪生涯中,他超越物质和精神上种种困境,达到了"心安处即吾乡"的境界。这两点是其贬谪词中旷达风格的明显表现。  相似文献   

11.
密州东坡文化源起于苏轼知密州,是苏轼与诸多北宋文人共同创造了密州东坡文化。由于苏轼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及后人的不断传承,密州东坡文化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由一个历史人物的个人行迹变成了一种集体记忆。在历经九百余载的发展过程中,密州东坡文化的传播途径和象征符号曾发生了诸多变化,而文化的本体则相对固定。密州东坡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核心是超然思想。  相似文献   

12.
《石钟山记》是一篇考辨性质的游记,东坡先生夜泊绝壁之下,通过实地考察,探究出石钟山得名的原由,对“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的虚妄行为表示了鄙视,并对“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的轻率行为提出了批评,体现出东坡先生的惟实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但文章的结尾东坡先生这样写道:“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相似文献   

13.
景曦红 《中学文科》2009,(13):92-92
《石钟山记》是一篇考辨性质的游记,东坡先生夜泊绝壁之下,通过实地考察,探究出石钟山得名的原由,对“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的虚妄行为表示了鄙视,并对“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的轻率行为提出了批评,体现出东坡先生的惟实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但文章的结尾东坡先生这样写道:“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相似文献   

14.
庄棫、谭献等常州词派后劲相继对常州词派理论加以补充、发挥,企图补救其理论上的偏胜,对其继续发展和完善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他们对清词评的发展也提出了各自的新观点,完善了常州词派清词评在理论建构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东坡菜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东坡文化是东坡菜的灵魂。苏东坡谪居黄冈期间制作了一些美味佳肴。黄冈东坡菜的发展要立足于传承东坡美食文化,形成富有黄冈地域色彩的东坡菜肴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东坡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饱含了苏东坡个人的人格魅力,是从人生低谷走向人生巅峰的文化;是改革创新,实现人生辉煌建树的文化,是在人生困境中实现新的崛起的文化。其文化精髓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普世意义。进一步挖掘东坡文化的内涵,拓展东坡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途径,仍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两宋词坛对东坡词的论评,认为北宋词坛对东坡词非多誉少,南宋词坛对东坡词褒多贬少,延宕到南宋末,则表现为抑扬相共,词论在东坡论中已超出了单个词人词论的意义,显露出后世词学理论发展中词派梳辨之端倪。  相似文献   

18.
任何祖先、民族、文化、文明的兴起,自然社会万事万物的诞生,自有其发祥地。东坡躬耕地在黄州,东坡居士自号于黄州,东坡文化始铸于黄州,东坡文化的发祥地自然就是黄州。有当事人苏东坡和历代权威学者的文字记录为证,勿庸置疑,无人可以否定。  相似文献   

19.
前人论及东坡词,多以豪放誉之。具体考察东坡的创作实践,我认为这一看法是片面的。从思想上看,苏东坡仕途受挫后,转向佛老,形成了随缘自适,通脱旷放的性格,词如其人,词风必然带有东坡的性格烙印。与之相应,东坡词的题材内容也无不体现其旷达情怀,所以我认为东坡词的本质风格是旷达。  相似文献   

20.
东坡一生与"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诗歌中"舟"是一个值得注意、研究的意象。文章对东坡诗歌中"舟"的出现频次作了一个统计,并具体论述了"舟"意象与东坡诗人心灵的关系。"舟"不仅带给他生命的催促感,更多时候是安顿了他孤寂的心灵;"舟"又与"归"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东坡渴望着"归耕""遁去"或者"归隐","舟"就是这些心灵渴求的载体,因此其诗歌中"舟"意象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