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晚唐诗坛上,马戴的诗放射出奇光异彩,特别是他的五言律诗,不但数量多,而且艺术成就很高,为后人所欣赏。其边塞诗具有盛唐边塞诗的气魄,同时马戴诗歌又具有晚唐诗人所共有的感伤哀怨气质,即晚唐余韵,这形成了他的诗歌特有的风格基调。  相似文献   

2.
刘鑫 《陕西教育》2009,(10):91-92,74
马戴的诗以雄壮之美在晚唐诗坛别树一帜,而最能体现其诗歌风格的就是他的边塞诗。马戴的边塞诗塑造了一个个英雄豪迈的边关将士形象,反映了诗人强烈的功业理想,边塞军旅艰辛而雄壮的生活,边关将士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内容上充满了一种英雄的豪迈之气。与这种情怀相适应,马戴的边塞诗写景阔大、壮丽,豪迈的胸怀与壮丽的景观相结合,使得马戴的边塞诗表现出一种雄浑壮丽的审美风格。这种风格与晚唐诗内容闲雅、气格纤弱、境界狭小的总体风格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3.
马戴,字虞臣,唐代海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人。其诗清丽劲峭,被誉为晚唐之冠,但诗集却不易寻。近年由杨军、戈春源整理的《马戴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所编《唐诗小集》第2辑,以下简称《诗注》),是马戴诗集的第一个注本。该书于有关名物典章、地理沿革等考证精当,所断马戴里贯更独创新见。但因资料缺乏而难于详考等缘故。该书也有一些疏漏,尤其存在于人名注释方面。今就翻检所及,刺取10例,为作补注如次,或许能起一点补苴罅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颓靡的晚唐诗坛上,马戴的诗雄壮的审美风貌独具一格,而最能体现其诗歌风格的是他的边塞诗。马戴的边塞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从军边塞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还艺术地反映了诗人从军边塞的见闻,以及军旅艰辛而雄壮的生活和将士誓死报国的豪迈情怀,充满英雄气概。与之相适应,马戴的边塞诗多写壮美、阔大,景物,豪迈的胸怀与壮美的景观相结合,使得马戴的边塞诗表现出一种雄浑壮丽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庐山国学和白鹿洞书院的教学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庐山国学和白鹿洞书院在教育学生方面都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式。经朱熹及其弟子等人的努力 ,不断继承和发展 ,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备的教学体系 ,主要有 :升堂讲说、升堂讲释、展礼、聘请学者讲学、分斋教学、优游山水间等  相似文献   

6.
《庄子》作为中国原始道家代表著作之一,其内容极为庞杂。《庄子》内七篇为庄周本人所作,其自然观是要追寻合乎自然本真的人性,重建人之存在价值。《庄子》外、杂篇皆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在不同时段渐次成书。其自然观是对庄周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主要有三个派别,其自然观分别是:述庄派的自然化生论;无君派的率性自然论;黄老派的顺应自然论。  相似文献   

7.
相传孔子曾授徒三千。对于众多的学生,该如何评判他们的学业呢?孔子评判的标尺是"升堂"与"入室"。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古代居住的房屋建筑一般都是堂室结构:坐北朝南,前堂后室。进门后见堂,堂无前壁,相当于一个有顶有柱的高台,要到堂必须历阶而上,所以是"升堂"。人居住于室,堂室之间隔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墙,  相似文献   

8.
将寇准视为"晚唐体的盟主",是一个很值得商榷的观点。认为寇准是"盟主"有两个理由:一是其政治地位高,二是他文学交游广。但是,身份的高贵与否并不是统领一个诗人群体的决定因素,而从"晚唐体"几位代表诗人的交游情况来看,"与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的也绝非寇准一人。就实际创作来说,他的诗歌成就既非出类拔萃,也不曾有过领导组织晚唐体诗人进行集体创作的经历,因此很难称为晚唐体的"盟主"。事实上,宋初的晚唐体,根本没有"盟主"。  相似文献   

9.
马戴山水诗表现了较为丰富、复杂的思想内容与情感内蕰,有田园渔樵之乐,有异域风情之美,有怀乡归隐之思。山水承载了他的离别之痛、羁旅之愁、孤独之感,鲜明地烙上了晚唐时代感伤的印迹。  相似文献   

10.
袁可嘉的外国文学研究主要包括"英美新批评派"研究、英美诗歌研究、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等。其特点一是涵盖面广,内容丰富;二是将"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三是穷本溯源,"刨根问底";四是注重比较。其意义一是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些表现手法与表现技巧等;二是"对我们了解现代西方社会的矛盾和西方一部分人的心理有很大的认识价值";三是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整个西方文学的理解;四是有助于在借鉴外国文学的同时深化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陈军 《上海教育》2011,(10):46-48
《论语》各章,均是对话或自言。对话有问答,自言也有问答,各臻其妙,各具其境。孔子本人在问问答答之中对某些"问"也有所评论,如"大哉问"等。大者,境界高也。为什么说这样的"问"境界就相当的高呢?这是很值得研究的。《论语》记录了弟子问孔子的问题一百多个。对于弟子之问,孔子有其要求:一是善于发问;二是不耻下问;三是问一得三。  相似文献   

12.
"识人"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历代小说均对其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识人"意识是《虬髯客传》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但往往被研究者所忽略。从人物形象的塑形看,文本不仅将"识人"意识体现在主要人物的性格结构中,而且通过"识人"意识的推演也彰显了晚唐豪侠小说的超人色彩。从"识人"意识的视角研究《虬髯客传》,不仅可以重新观照"风尘三侠"的形象特质,而且对挖掘文本的复杂内蕴也有其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庄子》作为中国原始道家代表作之一,其内容极为庞杂。《庄子》内七篇为庄周本人所作,其自然观是要追寻合乎自然本真的人性,重建人之存在价值。《庄子》外、杂篇皆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在不同时段渐次成书。其自然观是对庄周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主要有三个派别,其自然观分别是:述庄派的自然化生论;无君派的率性自然论;黄老派的顺应自然论。  相似文献   

14.
君山 《教师博览》2011,(3):33-33
曾经参加过"一二八"淞沪抗战的陈铭枢将军,字真如。他是当时著名佛学家桂百炼先生的弟子,对佛学颇有研究。1938年在武汉时,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指导委员。  相似文献   

15.
李希圣是晚清时"晚唐诗派"的代表,以诗歌神似李商隐而著称于近代诗坛;郑孝胥、陈三立同为"同光体"的代表诗人,而"同光体"是继"湖湘派"之后兴起的一个晚清诗坛的主流诗派。李希圣交游广泛,曾与郑孝胥、陈三立交往密切。因此考辨李希圣与郑孝胥、陈三立的交游情况,对廓清李希圣与近代诗坛的关系,以及了解其在近代诗坛的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唐彦谦是晚唐颇有特色的诗人。他一方面学温、李而显柔美华艳 ;一方面师工部而显深沉凝重 ,故能自成一家。因而对宋初的西昆体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旨从三个方面对其诗歌进行分析阐述 ,以见唐彦谦诗歌创作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高洁清雅的"荷"是中国历代词人喜于吟咏的对象。在姜夔笔下也不乏红莲、秋荷等"荷"意象,数量虽不及其咏梅词,但姜夔笔下的"荷"意象自有其清雅而衰颓的独特风韵,表现了词人身世飘零之感、人生迟暮之悲、离愁怀人之苦,饱含了词人丰富的人生体味,具有独特的情感意蕴。  相似文献   

18.
作为晚唐诗人,马戴的边塞诗难免末世的衰瑟和哀伤之气。但总体而言,其作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低吟着疲于戍边的伤心小调,另方面又常高扬边塞建功高歌,满怀激情地大笔勾勒唐军将士奋勇杀敌,刚健豪壮的战斗和生活场面,以平和的心态和羡慕的神情,由衷地赞美胡人的尚武精神,在晚唐边塞诗坛上,最后一次奏响了盛唐气象的洪钟余响,这既是唐代盛世情怀的回光返照,也是唐代边塞诗中英雄主义的绝唱。  相似文献   

19.
张炎论词主张音乐与词作并重,其"雅正"说实包括音乐之雅正、词作之雅正和雅词协音三方面。张炎提出"精粹"、"妥溜"等审美范畴,服务于"清雅"词论体系。融贯之美是他词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审美要素,用以达到清空中有意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重要的通俗文学流派,鸳鸯蝴蝶派的兴起,和清末民初社会转型、现代市民社会初兴等历史变化密切相关。在文学的角度之外,近年来研究上海的历史学家的论述,对于如何理解"鸳鸯蝴蝶派"颇有启发。如何总结鸳鸯蝴蝶派的经验与教训,如何循此对现实中许多新的市民文学的现象予以探讨和解释,"上海学"的历史学家的论述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