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一次耐久跑的课上,组织学生运用比赛的形式完成任务,在比赛之前,我先试着问学生:“昨天观看的电影《罗拉快跑》大家还都记得吗?”学生们都神采飞扬异口同声地回答记得.我看到他们这么兴奋,便随即问道:大家觉得罗拉勇敢吗?你们能够像罗拉一样勇敢吗?大家的回答依然很果断.此时,我放心将这次课的比赛介绍给大家.比赛是这样的:首先将学生分成实力相同的四组,每组12个学生(男生8名,女生4名),分组后我将比赛内容跟学生们介绍清楚后,由他们自己想办法完成比赛,看一看哪组的组织最合理.比赛内容是将蛙跳跳穿插到耐久跑当中,其中,要求学生在耐久跑的中途要穿插一段娃跳,耐久跑的距离分别是800米、1000米,其中穿插的蛙跳距离是20米、30米,蛙跳与耐久跑的距离可以由学生自由搭配.我将任务布置后给学生后,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内讨论,找出最节约时间并且在本组分配最合理的比赛方法.  相似文献   

2.
笑笑屋     
小猫幼儿园的英语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的单词还记得吗?‘小猫’怎么说啊?”儿子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道:“咪——”  相似文献   

3.
潘桂兰 《考试周刊》2014,(16):81-81
<正>在新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时髦",未顾及学生的感受,课前绞尽脑汁设计教学方案,结果事与愿违。这是为什么?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案例探个究竟。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案例案例一:《千克的认识》。师:请大家认真看多媒体哦(教师动画播放狮子和小狗掰手腕比赛,比赛没几秒钟,小狗就狼狈地败下阵来,全班同学都大笑起来)。于是,我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样的比赛是否公平?学生回答:不公平。我追问: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它们的力气之  相似文献   

4.
在准备讲授<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一节时,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之更准确地掌握我国的经济成分,知道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我精心设计了能让大家积极参与的本节课的教学情境,我觉得大家的回答一定会积极踊跃,我说:"大家能说说自己的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吗?"本想通过他们踊跃的回答,顺理成章地归纳出我国的经济成分,没想到的是,大部分学生说爸爸没单位,在家待着呢.我当时有些生气,这不是不配合老师上课吗,不能按我预设的思路进行教学,接着我又问:那你们的妈妈都是做什么工作呢?回答多数是打工的、收废品的.  相似文献   

5.
案例描述:在一节英语听力课上,学生们兴致很高,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告诉大家自己听到了什么。在众多高高举起的小手中,我发现了那只举得最矮的小手,“彬彬,你来回答好吗?”“我听到的是小兔子跑得最快”,学生们一片哗然。我问其他同学听到的是什么,有的学生说:“老师,他说错了,您让回答的是谁跑得最慢。”有的学生还说:“他没有听讲,”此时彬  相似文献   

6.
记得我在上每个班级音乐课前的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他们回答都是一样的答案:喜———欢!这个答案让我欣慰和自豪。第一节课每个班级都令我满意,可没几周课就越来越没劲了。一开始我也很郁闷,到底是怎么啦?我同样是这样上课呀?这是因为学生们往往喜欢流行音乐,然而课本上的一些音乐与流行音乐相差甚远,认为课本中的歌曲老套,不好听、不好唱、不爱唱课本中的歌曲,进一步导致不喜欢上音乐课。作  相似文献   

7.
我在讲《勇敢的孩子人人夸》时,很多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按常理对那位不“勇敢”的女生进行了批评,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我也一一对发言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就在此时,郑浩然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我不同意同学们的看法,人家不愿意玩,干嘛非强迫人家呀?”我愣了一下,一想也对呀,我要是这个小妹妹,只是不想玩,能说我不勇敢吗?我该如何回答呢?学生是有意识、情感和意志的活生生的人,教师必须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们。学生真心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决不能把这与大家不一致的发言一棍子打死,这是多么宝贵的发言呀!我暗暗提醒自己。“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2002,(Z4)
老师,您还记得那件事吗?您还记得您给我们说的话吗?您知道吗,您的学生都在说:老师,我们感谢您,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那天下午最后一节课上完了,您急着要去校长室开会,对我们说:“大家带来的电影票费就放在讲台上的盒子里吧,班长送给我就行了。”您走了,把带来的2.50元电影票费放进讲台上的盒子  相似文献   

9.
我在上(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时,有个爱动脑筋的学生问:“老师,如果空气把空间腾出来,水能把纸浸湿吗?”我按照教科书上的办法把杯子倾斜来回答此问题(图1),学生对此不满意。有学生说:“不用玻璃杯,用一个可乐瓶子,在瓶子上方打个小孔放气比较方便(图2)”。我对这个学生的建议大为欣赏,并鼓励说:“大家  相似文献   

10.
徐德培 《班主任》2007,(12):26-27
今年正月初一,20多年前的学生赵勇从广州打来电话拜年,一阵热情的问候祝福之后,他迟疑了一会儿才问道:"徐老师,毕业离校24年了,您还记得起我吗?"我立即回答:"记得,记得。你不就是‘小个头’吗?戴着近视眼镜,家住老街西头,第二粮店隔壁老房子的  相似文献   

11.
每次“欣赏”完一节公开课,我都会问学生同一 个问题:你们喜欢这节课吗?为什么喜欢? 回答一: 生:喜欢!因为公开课上不论回答的对与错,老师都不会批评我们。 生:很喜欢!!因为上公开课就没有太多的作业了。 生:非常喜欢!!!因为上公开课之前,我们都“预习”过了,所以一点都不难懂,上起来很“轻松”,很“快乐”。 学生的回答真实得让我害怕。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反思能力,可以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学习起点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性学习数学。那么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一、在课前、课中、课后有效指导学生反思1.指导学生课前反思。针对数学这门课的基础性及应用性较强,很多知识都要以一些已学知识为基础,课前可指导学生自我提问:我上一节课内容复习好了吗?下节课内容预习了吗?新授课内容涉及的一些已学知识都掌握了吗?新授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确定了吗?让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明强 《班主任》2012,(7):20-20
正那年,我跟随父亲去了德国,父亲在柏林给我找了一所中学。因为我患有严重的自闭症,第一天上课我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最怕当着别人的面回答和讨论问题。一直听说西方国家的教育很开放,我能适应的了吗?记得第一堂课是弗里德里希老师给我们上德文课,大家围成一圈,每人面前有一台笔记本电  相似文献   

14.
余红 《师道》2003,(12):30-30
最近,我有幸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王老师充满激情的话语,洋溢真情的评价,学生动情的朗读,真挚的具有个性化的体会,打动了每一位听课的老师。我由衷地感叹: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课前在师生对话中王老师仅三言两语,就吸引了学生。“大家知道我姓什么吗?”“姓王。”学生齐答。“同学们对我熟悉吗?”“不熟悉。”学生一齐摇头。“那喜欢我吗?”“喜欢。”学生整整齐齐地很乖地大声回答。“哦,看来你们对我是一见钟情啊。”话音刚落,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笑了起来,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相似文献   

15.
<正>一次,执教苏教版五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校内教研课,课堂教学效果很好。课后,我问学生:对于这节课,你能用一句话来点评一下吗?学生的回答主要有:生1:老师,你讲的内容我都彻底弄明白了,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神奇!生2:这节课老师表扬了我  相似文献   

16.
一、课前谈话,轻启儿童闭合的心扉师:同学们,今天刘老师来给大家上什么课?生:语文课。师:可是,今天我这个语文老师“改行”了,想考大家一道数学题,大家敢不敢PK?生:敢!(部分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学生为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的绝情唏嘘不已,我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标题中的"我"是谁?多大年纪?一个学生很快回答:"我"是菲利普的儿子、于勒的侄子约瑟夫,在故事中出现的时候大约十多岁的年纪。大家似乎都对他的回答表示认同,我对此不予置评,又问:你们能看出来约瑟夫对于勒是什么态度吗?学生再次浏览小说,有的说:约瑟夫很同  相似文献   

18.
最近听了两节“用计算器计算”的课。课上,执教者都安排了让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计算器进行计算这一环节。同样的一个环节,由于处理方式的不同,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不同。案例一师:现在我们要进行一项比赛。比赛之前,请大家先选择一下,你准备用计算器计算,还是口算?全班同学毫无商量都选择了计算器。可不是,计算器计算起来既准确又快捷,还无需动脑。不选?傻了!师:(追问)真的都选择计算器吗?(教师的语气中带着期盼)一位男生充满“豪气”地说:“我来口算吧!”在他的影响下,又有五六位学生选择了口算。于是,教师出示比赛题:1.27 3.9 0.73 6.1,125×…  相似文献   

19.
女儿放学后,兴致勃勃地对妈妈说:“老妈,我今天在课堂上举手了!”“真是个勇敢的乖孩子,问题都答对了吗?”妈妈边夸边问。“不是回答问题,是班里要用盆花美化  相似文献   

20.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上课时或上完课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往往回答我的是:"没有问题了,我们都懂了."那么学生们真的没有问题了吗?显然不是,从他们的作业和练习就可以看出,其实他们是有问题的,只是不敢或不愿提出来,或者说有的学生就不能提出问题.他们缺乏必要的问题意识,这也成了他们不能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