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院中文系和政史系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搞文学创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青年作者大都出手不凡,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张发、秦溱合写的短篇小说《有福老汉》(载《汾水》1979年第6期),曾荣获1979年《汾水》一等奖,山西人民广播电台作了转播。《小说月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我院部分师生创作又获新成果。青年作者张发、秦溱继发表了《有福老汉》(曾评为山西省一九七九年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之后,又向读者献出了新作《放债》(载《上海文学》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张发同志还创作并发表了《硬汉宫老存》(载《汾水》一九八○年第十二期,《小说选刊》一九八一年第二期转载)和《变》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作家协会云南分会举办的1981——1982年云南省文学创作评奖中,经过群众推荐、评奖办公室讨论、评委会评定,我院中文系有三名教师的文学论文和三名学生的诗歌作品获奖。获奖的论文是:张运贵的《周总理论创作方法》(《昆明师院学报》1981年第2期)、刘正强的《论鲁迅小说的启蒙思想和创作特色》(《鲁迅研究》第六期)、吴德辉的《如诗如画情深意美》(《云南社会科学》1982华第3期);获奖的  相似文献   

4.
一九九一年北京有一部市民争相传阅的小说,写的是中国人移居美国的故事,这就是美籍华裔曹桂林的中篇小说《北京人在纽约》(刊登于《十月》一九九一年第四期)。小说轰动京华,掀起了一场曹桂林热,使人联想起美籍犹太作家霍华德·法斯特的《移民》(中译本,漓江出版社1981年版)。《移民》一九七七年出版后轰动美国,成为持续很久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不另注明体裁均为散文)《一个女人》1993年5月5日《厦门特区工人报》 《恋》(诗)1980年第1期《轻舟》《梦牵魂绕白鹤洞》1993年第4期《海峡》 《九龙江抒怀》(诗)1980年第3期《芝山》《夏日访夏老》1993年9月19日《福建日报》 《在那遥远的地方》1981年第1期  相似文献   

6.
1977年编写的中学俄语课本(试用本)已经使用一轮了。在这三年的试用期间,曾先后在黑龙江、吉林、上海等省、市进行调查,征求对试用本的意见。现已根据1981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制订了《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俄语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见华中师院外语系的《中小学外语》(俄语版)1981年第5期),  相似文献   

7.
苏芳 《现代语文》2004,(11):44-44
晚清的四大小说杂志是:《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新小说》主编为梁启超,1902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次年改在上海出版,1906年元月停刊,共出24期,连载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等名作,对于促进晚清小说繁荣局面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绣像小说》  相似文献   

8.
我校教育系杨鑫辉同志,从1979年开始跨入新开拓的中国心理学史研究领域,至今已取得一批成果。发表论文十多篇,主要有:《研究中国心理学史刍议》(《心理学报》1983年第3期)、《王廷相的唯物主义心理学思想》(《心理学报》1984年第2期)、《“学记”心理学思想初探》(《心理学探新》1981年第1期)、《中国古代若干个性理论》(《心理学探新》1984年第4期)、《中国心理  相似文献   

9.
《摆渡》一所讲的故事,始见于学刊物《青春》1979年第11期的《也算“经验”》(高晓声);后又作为江苏人民出版社于1980年6月出版的《七九小说集》(高晓声)的代前言。1981年,人民学出版社准备出版高晓声的《一九八。年小说集》,按理,应当再写一篇前言。可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工作阶段性是相对的,连续性是绝对的,哪能年年另起炉灶哟!  相似文献   

10.
文讯     
2004年对现当代文学思潮、流派、多文体作品的宏观评述的力作颇值得一读的有如下几种:小说方面,王春林的《走向个性,走向成熟———2003年长篇小说印象》(《小说评论》第1期)对2003年长篇小说进行了盘点。贺绍俊的《从宗教情怀看当代长篇小说的精神内涵》(《文艺研究》第4期)认为近20年长篇小说越趋世俗性、情欲性、物质性走向,作家应有意识地唤醒内心深处的宗教情怀,才能更好地开掘文化传统中的精神资源。吴义勤的《新生代长篇小说论》(《文学评论》第5期)则分析了新生代长篇小说主题形态,分析了新生代书写“中国问题”和“中国镜像”的艺…  相似文献   

11.
将军崖岩画里的太阳神象和天文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发现、并在《文物》1981年第7期等处发表以来,国内外学术界都颇重视,且有争论。对以所谓“人面群”与“禾稼”相连为中心的 A3画面,主要有过下述异解: (1)暗示头像同农作物的联系——农神象征(俞伟超:《连云港将军崖东夷社祀遗迹与孔望山东汉佛教摩崖造像》,江苏省《文博通讯》第24期,1980年); (2)表示女娲引绳造人——反映农业与人类生命的关联(李洪甫:《连云港将军崖岩画的初步考订》,《江苏省社联1980年年会论文选(考古学分册)》,1981年); (3)反映古代东方民族对土地、农业的崇拜和依赖(陈兆复:《古代少数民族的岩画》,《民族学研究》第3辑,1982年); (4)原始社会祝祀乐舞的图像(王少华:《原始社会的祝祀乐舞》,《舞蹈论丛》1981年第1期); (5)鲎和其他海洋生物——图腾的形象(庞朴:《人·鲎·贝——将军崖岩画漫笔》,《文物》1983年第1期)。现在我们发表三篇论文的摘要,对岩画提出截然不同的看法,供研究文物考古、原始艺术文化和审美活动的专家和读者批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小说的某些题材牵涉到性爱描写是常有的事,有时出于内容需要写得很具体实在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应该反对那些不负责任的专注于色情宣泄的描写。湖北作家池莉的《绿水长流》(《小说家》1993年第5期)和河北作家铁凝的《对面》(《小说家》1993年第3期)都对人的性爱,或说情爱作了形象的刻划,如果我们对她们的创作予以比较分析,或许对小说性爱哲学的恰当表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一《南阳师专学报》(1982年第1期)发表了暨南大学一位作者与我的《谈<鸿门宴>的结局》(1981年第1期)的文章相“商榷”的文章,正题叫做《项羽为什么失败》,副题即《与齐子义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4.
《论罗贯中》(李修生)一文在本刊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贵州日报》编发的《文摘》第十九期(1981年4月25日)在“历史人物”栏内以《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题,对该文作了介绍。还有黄芩、周菲二同志合写的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中国社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轨道转移的伟大历史关头,青年作家水运宪开始了与生活同步前进的文学历程。继处女作话剧《为了幸福,干杯!》初露锋芒之后,他主要从事小说创作,迅速地近距离地反映变革时期的社会和人生。无论从作品的艺术成就,还是从作品的社会影响来看,《祸起萧墙》(《收获》1981年第1期)和《雷暴》(《当代》1984年第2期)都无疑应该视为水运宪前一阶段的代表作。这两部中篇小说呈现出共同的悲剧式的美学风格,是迎着时代的暴风雨雄姿  相似文献   

16.
关于《绣像小说》半月刊的终刊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绣像小说》为清末四大小说期刊之一,创刊於一九○三年五月一日,先后共出七十二期,所刊内容多为小说,兼有时调、班本、杂记、弹词等,为商务印书馆出版并发行。晚清著名小说《老残游记》、《文明小史》、《活地狱》、《邻女语》等,最初均发表於此。关于《绣像小说》半月刊的终刊时间,以前的说法,一直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三月十五日。《辞海》、《中国近代史辞典》、《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及新出郑方泽先生的《中国近代文学史事编年》皆沿袭此说。其实,《绣像小说》半月刊,除最初1-12期中采用干支纪年外,其余各期则并无年代可按。终刊於光绪三十二年(1906)三月十五日的说法,估计是依据《绣像小说》半月刊总计七十二期,出版所需三十六个月的时间,从它创刊的癸卯年(1903)五  相似文献   

17.
张贤亮同志的短篇小说《灵与肉》,发表在1980年第四期《朔方》杂志上,被评为1980年优秀短篇小说。电影《牧马人》就是根据这篇小说改编的。对于《灵与肉》中的许灵均这一人物和其他有关问题,文艺界曾经有过一场争论,现简介如下: 汤本同志在《一个浑浑噩噩的人——评小说<灵与肉>的主人公许灵均的形象》(《朔方》1981年4期)一文中提出:许灵均是一个“在社会隋性中被蚀化的苟且偷安,善于满足的糊涂虫”,是“在迫害中含冤忍辱不以为苦,在不幸中麻木僵化不求进取”的“一个浑浑噩噩的人”。  相似文献   

18.
小说《黄昏,在一家小院》《青海湖》1981年第三期(1980)《静静的野杏林》《青海湖》1982年第九期(1980)《小船,小船……》《绿原》1982年总第八期(1981)《内河》《乌江》1985年第二期(982-1983)《在幽深的山谷里》《乌江》1986年第二期(98)《苹果树》《华人世界》1986年第四期(1982)《这边和那边》《巴国文风切985年创刊号(198)《山里》《青海湖》1986年第十期(1984)《杨之水》什月》1986年第六期(1985)《万人大会》《十月h988年第六期(1986-1987)《白木屋》《现代作家》1988年第十期(1987-1988)《机器》《巴都…  相似文献   

19.
晓苏的短篇新作《金碗》(原载《花溪》2008年第9期,《小说选刊》2008年第10期转载)是一篇旨在表现人性贪婪的小说。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由于作者把它放置在现今的时代背  相似文献   

20.
1981年7月在哈尔滨举行了“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会上产生了《〈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修订说明和修订要点》(全文发表在《中国语文》1981年第六期)。同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根据《修订说明和修订要点》起草了《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征求意见稿)》,后又经过六次广泛地征求意见,六次修改才定稿。《提要》全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及《语文学习》本年第二期。《提要》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中学教学语法的新体系。有了新的体系,随之就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