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焦秉贞,生卒年不详,字尔正,清代宫廷画家。他于清代康熙年间官至钦天监五官正,供奉内廷。绘有《仕女图》《耕织图》等。焦秉贞是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的门徒,通天文,擅长画肖像。明末清初,西洋教士布道中国,每以宗教画为宣传工具,清朝画院供奉众多西洋教士,而钦天监中主其事者众,故焦氏日相濡染,遂习其法,亦一时之风尚使然。他的绘画,始终有一种中国化了的真实,  相似文献   

2.
清初,因统治者的开明,天主教在中国各大城市的传播比较顺利,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后因罗马教会与中国的礼仪之争导致清廷推行禁教政策,这使得天主教在华的城市传播事业遭遇了重大挫折,不得不转向官府控制薄弱的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3.
明末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没有盛行,根本原因在于没能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以用于宗教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宏博精远,非一二句可言明,而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故以对孝亲的态度代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利玛窦是明末在华传播天主教的杰出人物,其观点能够代表明末天主教的孝亲观.同样,云栖袾宏被尊为明代四高僧之一,其孝亲观也完全可以代表当时佛教在此问题上的看法.从二人的孝亲观,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便能窥探出天主教在明末传播困境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4.
清朝前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位皇帝对天主教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总的趋势是由宽容逐渐转向禁教。江南作为天主教在华传播较为兴盛的区域之一,统治者政策的变化显然对它造成一定影响。而清政府对天主教政策多变,与当时国内、国际形势密切相关,因为任何一种外来宗教的存在,必须以不危及统治者利益为前提,以适应本土文化为策略。  相似文献   

5.
葡萄牙籍耶稣会传教士安文思(M agalhāes,G abriel de)1640年入华以来,先后前往四川、北京两地传教,为促进天主教在华的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他和汤若望、南怀仁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对当时西方科技的传播和17世纪中国的介绍,使其在传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曹寅 (楝亭 )在西学东渐中特殊的人生际遇 ,使他对西洋科学和天主教神学有了较多的了解 ,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收藏的西洋科学和神哲学书籍达 5 7种之多。曹寅这种对待西洋文化的开放态度 ,对曹雪芹及其《红楼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渗透性很强的宗教,天主教一直谋求向中国进行积极的传播。在其向云南传播的过程中,昭通具有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清以前天主教进入云南的传播历史有籍可查的资料甚少;清代以降,尤其是以鸦片战争为界,天主教在昭通的传播随着清廷政策的改变而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气象。借助现有资料的爬梳,有助于理清天主教在昭通传播的历史痕迹和渊源。  相似文献   

8.
天津工商大学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华创办的唯一一所大学。从1860年开始酝酿到1921年创办,历经六十年的风雨历程。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华创办高等教育严重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国政府对华政策和天主教在华传教策略滞后,天主教各修会间的矛盾对立和来自中国政府的抵制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西洋火器引入与徐光启对外新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名臣徐光启受到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深刻影响,为了明王朝与清朝的战争获得胜利,在澳门葡萄牙人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成功推动了从澳门引入先进西洋火器.与此同时,他敏锐地意识到新式作战工具所带来的对传统冷兵器时代战争观的颠覆性变革,阐发了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崭新的进攻与防御思想.在这种努力的背后,显露出中国知识阶层对17世纪初外部世界认识的微妙变化,特别是引发了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华夷秩序下传统对外观念的反思和冲击.虽然新式武器在一定程度上暂时改变了北方战场上的力量对比,但却无法根本挽救明王朝的衰落.值得关注的是,大规模引入西洋火器的行动激起了明王朝内部新旧观念的激烈斗争,迫使徐光启的计划最终半途而废,而且明王朝使用先进西洋火器反过来也刺激了清朝在此领域的迅速发展.徐光启引入西洋火器,其主要目的无疑是为了挽救明朝覆灭,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他希望能借此机会改变南京教案后明朝确定的排斥天主教政策,推动天主教在华的进一步发展.徐光启抱憾去世后,他引入西洋先进火器和战争思想的努力,间接地为清朝彻底击败明朝,统一国家,拓宽疆土提供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曹寅(楝亭)在西学东渐中特殊的人生际遇,使他对西洋科学和天主教神学有了较多的了解,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收藏的西洋科学和神哲学书籍达57种之多。曹寅这种对待西洋化的开放态度,对曹雪芹及其《红接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嘉庆十年查禁天主教活动是嘉庆朝禁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嘉庆朝最大的教案,在天主教东传史和清代中外关系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此次禁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中外文化冲突、天主教与当时的民间秘密教门的相似性和传教士之间的争斗。  相似文献   

12.
作为藏传佛教最为神秘也最为精致的一种艺术形式——坛城沙画以其构图严谨、色彩丰富和制成之后付之东流的特点而富含深刻的宗教意义。通过对坛城沙画的起源、发展、成型及其制作工艺等的分析从,就其宗教色彩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其所蕴含的"一沙一世界"的宗教哲学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与天主教在商丘市的存在与发展,有其深刻的根源和社会心理因素.为加强对基督教与天主教的事务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商丘经济建设,就必须健全宗教管理组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基督教、天主教爱国团体搞好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以甘肃W镇天主教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种方法,对农村基督徒宗教皈依的历程做了简要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宗教皈依的社会根源、动机、途径以及皈依效果的强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明清之际,以天主教及西方科学技术为核心内容的“天学”在中国的广为传播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士大夫的积极推动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便于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利玛窦对天主教进行了儒学化的包装,这为士大夫最终接纳“天学”扫清了障碍。急于挽救晚明危局的士大夫视“天学”为济世良方,对“天学”的传播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们的积极推动成为“天学”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动力,对“天学”的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明清易代以后,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士大夫阶层对“天学”的热情逐渐消退,“天学”在社会上的影响亦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16.
利玛窦作为首先进入明朝首都的西方传教士,通过获得在北京的居留权、与明朝政府官员广泛交游、中文著译和西文记述、传播天主教等活动,帮助天主教在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推动了天主教在中国内地的传播,并使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The Cult of Our Lady of Guadalupe, the product of appropriations authored by both the Aztecs and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has served as a tool of empowerment, dominion, and accommodation. Central to this contested cult is an indigenous reinvention of the Virgin Mary that is simultaneously index, icon, and symbol.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difficulties in attempting to selectively appropriate the desirable features of such a sign while excluding those deemed undesirable. In attempting to appropriate certain features of the Virgin it deemed desirable, the authors argue, the Church also annexed aspects of the Aztec religious tradition at odds with the teachings of Catholicism. While Catholicism's attempt to co‐opt this Virgin extended the influence of the institutional Catholic Church, the authors suggest, it also undermined the integrity of the faith the Church promotes by fostering a form of popular Catholicism contrary to the teachings and practices of orthodox Catholicism. This study is grounded in data obtained through interviews conducted with pilgrim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Basilica of Our Lady of Guadalupe immediately prior to, during, and after the Virgin's annual feastday (December 12). The authors also draw upon anthropological, historic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scholarship to make sense of the pilgrims’ beliefs and place them within the broader historical and religious contexts in which they operate.  相似文献   

18.
晚年狱中的托马斯·莫尔对新教异端的态度与入狱前相比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表现为争论更为理性,并开始强调新教与天主教的共性。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来自于莫尔的基督教世界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是对《乌托邦》中体现出的早期宗教思想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