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作为童话从民间走向文体自觉的标志性人物,安徒生的童话创作从民间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素材。树作为丹麦民间传说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不仅丰富了安徒生的童年经验,也是他成年思悟的深刻表达。在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中,“树”成为作家对于自我生存的思考与回答。本文试图探索其童话中充满象征与隐喻的“树”的意象,以期寻求解读安徒生童话的新的角度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安徒生童话的美丽体现在作品的审美性。安徒生让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在他的幻想篇章中兑现了一个个难了的情缘,获取战胜恐怖和自卑的力量;同时,在他的童话中,追求的旋律如海浪扣动人心;安徒生的童话让人从童话的寂灭中深入人性对美的终极关怀,展示出人性家园一种异样的美丽。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的安徒生童话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之前的儿童学翻译,未能完全做到以儿童与原为本位,同完型意义上的儿童学翻译尚有一段距离。完型意义上的儿童学翻译始于“五四”,其起点与成熟的标志是安徒生童话的翻译。安徒生童话的意旨已经进入到个性与人道的终极价值及其相互冲突的深刻层面,恰合新化运动的启蒙需求;安徒生谛听天籁的敏感与悟性、多彩而精妙的诗性笔触与贴近童心童趣的讲述体,创造了舒展而灵性、质朴而瑰丽的审美境界,其“伟大的感动力”引起了“五四”坛的热切关注,带来了安徒生童话翻译的丰收。  相似文献   

4.
高雅玮 《考试周刊》2012,(94):15-16
安徒生因为他的童话故事而闻名世界,被世人称为“世界童话之王”.还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和《丑小鸭》等。其创作的童话被称为“安徒生童话”,它们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散发着熠熠光辉照耀着每个孩子的纯真心灵。文章着重从真、善、美三个方面系统体现和阐述儿童文学翻译有别于其他文体翻译的独有特点。  相似文献   

5.
青年学者李红叶的著作《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对安徒生的童话做了外国文学、儿童文学、比较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全方位研究;此书是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的重要著作。本书学理层面的意义在于作者由“儿童的发现”的做的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在中国到了“五四”民主运动开创的时代,才有了“儿童的发现”和“儿童文学的发现”,也才出现了对安徒生童话的“立体解读”。李红叶的著作是“一部完整的安徒生的接受史,阅读史”,她是做此工作的中国第一人。  相似文献   

6.
安徒生的脑袋安徒生非常热爱童话创作,为了他的童话,他必须热爱自己的脑袋。到了晚年,每当他写作写久了时,常会呈现麻木的状态。为了不被别人误认为自己“死了”而活埋,安徒生在口袋里和帽子里都放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安徒生,有一个看来像是死去的脑袋。”机智的易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进行理论研究的特殊目的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斗争性,体现在哲学理论中他重点阐释了矛盾的“对立”方面,在政治经济学个他重。长研究了商品二因素个的价值方面,进而论证了两大阶级利益矛盾的不可调和性。然而矛盾还有“统一”的一面,商品的使用价值背后还蕴藏着深刻的合作内涵,两大阶级的利益关系也不仅仅是对抗。今天,我们在继承马克思利益矛盾分析方法的同时,更应深入研究矛盾的“统一”一面以及经济关系个的“合作”一面。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矛盾的含义1.辨析: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既互相排斥又互相斗争的关系。此观点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只看到了矛盾的斗争性,而忽视了矛盾的同一性,因为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是把事物自身矛盾双方对立性的关系仅仅理解为在事物内部存在是不妥当的,它也存在于事物之间。例如,学校里的教和学是学校内部的矛盾,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而学校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2.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各有哪些表现?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对矛盾双方之间所有“对立”和“统一”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抽象与概括。…  相似文献   

9.
安徒生童话在世界童话之林中是一株奇葩,吸引了无数少儿读者。从安徒生童话“拿来”的中国童话,在吸收安徒生童话深刻的思想意义及其“真”、“新”、“奇”、“美”的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入了中国自己特有的元素,形成了中国童话自己的特色。与此同时,中国童话在变革与创新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对100名大学生和100名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初步得出了学生所期待的童话特色,这对我国童话创作的方向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安徒生童话在“五四”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徒生童话对中国儿童学产生了 至为深远的影响。安徒生童话被介绍进入中国并为中国儿童学界所称誉、所推崇,有着特定的历史渊源。到了“五四”时代,随着“人”的发现而发现了“儿童”,人们才发现了安徒生,选择安徒生是中国儿童学建设初期焦虑与期待的结果。安徒生童话为中国现代儿童学注入了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11.
序跋不但是郭沫若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见证和记录了他整个人生历程;序跋中留下了其思想、文艺观变迁的印迹,是郭沫若思想史、艺术史和心灵史的写照;序跋内容涉及作品创作过程、出版经历以及作品的接受情况等,是全面理解其作品的必备文献。此外,他的序跋写作也有自己显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李佩甫的童年生活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表现为他在作品中对农村生活和人物的守望与礼赞,对城市生活和人物的拒绝与批判。但作者理智上又意识到城市文明优于农村文明,所以他只能陷入矛盾和痛苦的两难之境。而这正反映了李佩甫对这个时代的忧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是两宋词坛上成就卓越的一位词人。他令人瞩目之处不仅在于其平生的英雄壮举,还在于他词作本身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他隐居带湖和瓢泉时期的词作数量明显增加。这两个时期的创造心态有着明显不同,而沉静平和的心态在瓢泉时期尤为明显,其词作中更能体现出词人深刻的人生理念。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蒲松龄《聊斋志异》创作动机的研究,多是基于传统价值体系的道德评价。通过对《聊斋志异》创作动机的考察及其中与狐鬼异类交接作品的研究,可以看出道德责任与快乐满足的矛盾冲突,是作者创作《聊斋志异》主体作品的原动力,这一矛盾还同时导致作品中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15.
陆山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24(11):102-107
中唐诗人韦应物,在一般读者心目中的印象总是“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至于韦应物的诗,学者们几乎都评为风格平淡。所谓“意致简远超然,似其为人”。平心而论,韦氏之诗的确有不少平淡简远的作品可与他立性高洁之行互为表里。不过,如果仅仅用“平淡”二字来概括他全部作品的风格,显然是片面的。因为我们在韦氏的作品里,除了看到他平淡的一面,还看到他激愤的一面。本文旨在论述韦应物如何将其愤慨之情形诸于诗,同时也将举证他确有上乘的平淡之风的诗篇,并略论他愤慨与平淡这两方面之外的一些作品,以证明韦应物诗歌不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在文学创作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诗集《女神》和抗战六部历史剧是他文学创作上的两个高峰,而解放后所写的作品却无人喝彩。这种不平衡现象的出现,是其“为艺术”与“为政治”矛盾主张在郭沫若身上的具体体现。探讨此矛盾现象,有利于客观分析郭沫若的作品和更好地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17.
老舍的幽默具有温和的特色,无论是文本话语,还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话语、行为举止、心理活动,读者决不会"哈哈大笑",只可能是"中等程度的笑"。在创作过程中,他能够大量借鉴通俗文艺的幽默手段,对塑造人物、表情达意起了重要作用。老舍是幽默的集大成者,无论是小说,包括长篇、中篇、短篇,还是诗歌、散文、戏剧都长于幽默。老舍式的幽默涂上了特立独行的底色,体现出性情温和、风趣通俗、底蕴深厚的特征,使老舍的文学作品获得了穿越时空的生命张力和悠长魅力。  相似文献   

18.
经历了数十年的追索、探寻,作家李汉荣以诗歌、散文为主的创作,日渐形成了自有的风貌。他的作品,蕴含有深入的哲学及人生思考,但是,这些思考又是通过相当普泛的自然、生活场景展开,以极为精妙的语言,熨贴又鲜活的喻象表现,因而,读者在阅读李汉荣作品时,能够获得深层次的人生领悟。生动、朴素却优美的语言及情景感染,这是他的作品近年来受到评论界和读者好评的重要缘由。本文以李汉荣的三部诗文集为对象,试图解读作家创作的生活背景,部分作品的蕴意,以及其艺术表达的特征等。笔者的这些领会,自然不尽深入、到位,但希望更多的现代中国人来接近李汉荣作品,并从中获得精神滋养的宗旨,却是十分清楚的。  相似文献   

19.
魏源的山水诗中不仅艺术特征鲜明,其内涵同样突出,诗人一生践行的经世致用思想渗入其诗歌创作之中,率先提出反帝御辱主张启蒙新民,探索革新晚清政府水利、漕运、用兵等政策谋求富国强兵。因此,经世思想不仅已成为其山水诗的重要内容思想,也影响山水诗创作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白薇的悲苦恋情对她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她那富有理想和浪漫精神的笔墨之中,不仅展示了她在情感和理智的漩涡中奋力挣扎而不得解脱的痛苦过程,也写出了人生悲凉的无限遐思,包含着对男权的憎恨,对女性意识的发掘与探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