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宫是一本书,融合着中国最古老、最智慧、最精彩的建筑与历史,一砖一瓦一砾仿佛都在倾诉着明清两朝帝王的奢华生活,记忆着一幕幕明清朝政与宫廷生活的图画。本画册以故宫的四季晨昏为时间点,通过展示故宫不同季节,晨昏最美时段的景致,并配以简洁的文字介绍,给读者展现一个不一样的故宫,一个普通参观者很少能看得到的故宫风采。  相似文献   

2.
新书推荐     
《我与故宫五十年》那志良黄山书社定价:20元作者历经了故宫博物院成立、文物南迁、文物精品运台等重要的历史时期,一生与故宫及其文物结缘,是故宫历史和故宫文物的重要见证人和守护人,他在书中再现了这些往事。  相似文献   

3.
沈璐 《今传媒》2022,30(2):5-8
电影哲学大师认为纪实主义是客观的影像使记忆成为永恒的具象,纪录片以纪实的手法将埋藏在时间长河中的记忆以形象的现实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使得纪录片在文学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我在故宫修文物》借助影像记录文物修复师的文物修复工作,通过对文物的修复过程展现今人对既往时代的文化传承,构建人们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本文以修补历史、打通古今、传播文明为主线,从重现历史记忆、传承古老文化、主题的全新讲述三个方面入手,探索《我在故宫修文物》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故宫100》是一部以故宫为蓝本,通过镜头表现元素展现故宫的建筑、人物、历史的100集系列纪录片。片中运用拍摄角度、影调、运动镜头等表现技巧,为观众呈现出故宫的历史和现实,并通过线条的勾勒,表现故宫的建筑构造和格局。动画的渗入,一方面再现当时情景,另一方面让镜头的表现更为直观,而对比技巧的应用,使得电视表现的内容更加丰富饱满。  相似文献   

5.
“我们欢迎社会批评。但是不管是谁接受批评,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北京故宫博物院新闻发言人冯乃恩坐在故宫的会议室里坦诚地说。他身后是一面斑驳的红墙,区隔着游览区和办公区,墙外游人如织,墙内安之若素。但是这样的阻隔并未能阻挡住外界对于故宫新开餐厅的批评。  相似文献   

6.
2008年4月9日上午9时整,已是古稀之年的秦国经先生如约地站在故宫西华门前,远远望去,像一棵不老松。本来记者说去档案馆找他,因为记者去过第一历史档案馆,对一史馆还是比较熟悉的。但他执意要等我,他的诚恳和执著让我不忍心再坚持我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王淼 《云南档案》2011,(5):18-22
单士元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知识分子中的老实人。老老实实治学,老老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待人,老老实实做人。半个多世纪来,他是这样走过来的。他常说:“我半个多世纪都在故宫。”他又常说:“故宫博物院的院龄,就是我的工龄。”实际上,早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925年10月成立前的10个月,他就已在故宫工作了。  相似文献   

8.
<正>故宫文物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抗日战争期间,为保护这一文化根脉,故宫文物在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下经历了南迁、疏散(西迁)、东归,最终得以保全,创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史上的伟大奇迹。其中,全面抗战期间,故宫文物随着战事的变化不断西迁疏散,形成了南、中、北三条西迁路线。[1]成都是故宫文物西迁线路中北路的一个落脚点,故宫文物在这里存放了近13个月。在蓉各界人士对保护故宫文物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故宫博物院也以其书画珍品展回馈成都人民。本文以成都市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为依据,讲述故宫文物避难成都时的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9.
鲁婉卓 《今传媒》2023,(8):104-107
漫画《故宫回声》依据真实历史改编: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老一辈故宫人为使国宝免于战火,克服重重阻碍,携文物南迁的历史故事。本文以漫画《故宫回声》中的故事为基础,结合历史发展路径,着重讲述故宫人携一万余箱文物于战火中颠沛流离,逐渐强化的“视国宝如生命”的典守精神,以此还原文物南迁的艰辛历程,使读者感受漫画《故宫回声》中所传达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时间是一把刻刀,为文明刻下岁月的痕迹。古老国度的一砖一瓦都在讲述尘封的历史。纪录片则可将时间凝结,将故事重塑。一部优秀的历史纪录片可以体现出丰富的美学特点和文化内涵。纪录片《故宫100》是央视近期推出的一部历史性题材系列纪录片,该系列纪录片共100集,对以前所推出的《故宫》进行素材重组及再次拍摄而成,不仅体现出丰富的美学特色,也具备文化学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