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数学起源于数和形概念的产生,经过不断地发展,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分支:代数与几何。但是这两个分支之间并没有真正明确的界限。例如,x^2+y^2=1是两个变量的二次方程,同时它的根的全体又是一个平面图形:圆。下面我们将从数学史的角度来看一下代数与几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复数集是实数集的扩充,复数知识具有熔代数、三角、几何于一炉的特点,是架设在高中数学科不同分支之间以及数与形、知识与能力之间的桥梁,代数、几何、三角的不少问题都可以借助于复数这一工具来解决.因此,在高中数学学习特别是在高三数学复习中,若能有意识地分析和运用复数与代数、三角、几何之间的内  相似文献   

3.
几何与代数是数学中两个最经典的分支,是数学方法与思想的重要源泉,也是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古典的综合几何(欧氏几何)曾统治数学及其教学有2000年的历史.随着解析几何的诞生,把分析的方  相似文献   

4.
初中几何综合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A类:横向综合——即几何与代数之间的综合运用.就代数而言,主要用到方程和函数知识;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等等.B类:纵向综合——即几何各章节知识的综合  相似文献   

5.
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重要侧面,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形中有数,数中有形,形数结合,几何问题代数化,代数问题几何化是数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学数学解题中值得重视的技巧.几何问题代数化的范例是解析几何学,它成功地使灵活多变的几何问题转化成程序化的代数问题,  相似文献   

6.
复数表示形式的多样化沟通了复数与数学各分科之间的联系,使得复数不仅在代数各分支有着综合的应用,而且也为三角、几何等学科提供了有力的解题工具.本文通过例题说明用复数解决代数、三角和几何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初等数学中,几何与代数是彼此独立的两个分支;在方法上,它们也基本是互不相关的.解析几何的建立,不仅由于在内容上引入了变量的研究而开创了变量数学,而且在方法上也使几何方法与代数方法结合起来.随着高中数学引入了解析几何,很多同学对于图形问题一般都会考虑建系转化为代数问题处理.久而久之,就弱化了图形运算的能力,所以笔者试撰小文,阐述有关图形问题中体现的图形运算,以期打破学生解题的定式  相似文献   

8.
绝对值是初中代数乃至高中代数的重要内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以借助数轴加以认识,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到原点的距离.如,|a|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距离.|a-b|的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表示数b点之间的距离.那么|x-a|+|x-b|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与表示数a、b两点之间的距离之和.对于一些复杂问题,运用绝对值几何意义求解,直观简捷,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9.
专题说明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含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问题的数量关系巧妙、和谐地结合起来,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象结合起来,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数形结合的思想,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相似文献   

10.
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学科,把几何问题代数化,可以降低逻辑推理的难度;反过来,对于一些较繁的代数问题,也可以通过解析几何公式转化为几何问题,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代替代数运算,本文略举几则.一、构造两点间距离解题【例1】求函数y=x2-2x 5 x2-4x 5的最小值.分析:函数式为两个根式,这两个根式可分别转化为两点间的距离.解:函数解析式可改写为y=(x-1)2 (0-2)2 (x-2)2 [0-(-1)]2当x变化时,它表示动点P(x,0)到两定点A(1,2)与B(2,-1)的距离之和.如图1,点P在x轴上移动,有|PA| |PB|≥|AB|,当且仅当P、A、B三点共线时取等…  相似文献   

11.
在解析几何创立以前,几何与代数是彼此独立的两个分支。解析几何的建立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几何方法与代数方法的结合,使形与数统一起来,这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而笛卡尔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使这种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得以实现。在解析几何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中,要始终体现课程对问题的分析、研究和解决的特色思想,这是学好这门课程的所应具有的决定性素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一道圆的综合问题进行多种解法探究,感受从代数运算与几何模型两个角度解决问题的优缺点,旨在发现解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初中阶段对实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描述如下:a为实数,│a│表示数轴上代表实数a的点到原点O的距离,(如图1)即线段OA的长或A点到O的距离。图1这一描述体现了代数与几何之间的数形联系。代数问题几何化,更能使同学们通过直观图形理解抽象的代数知识。几何问题代数化,可将某些直观图形抽象归纳为代数表达式。另外,我们可以将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进行推广:│a-b│表示数轴上代表实数a和b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AB│(如图2)。图2现举例说明绝对值几何意义的应用。例1在一条直线上有依次排列的n(n>1)台机床在工作,我们要设置一个零件供应站p,使这n…  相似文献   

14.
<正>几何中的极值问题,常常与三角函数等其他代数分支相连接,求解这类问题时,如能在几何与代数的交汇点上寻求解题突破,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升数学知识的融会与迁移能力,无疑很有裨益.问题1已知△ABC的边BC=a,CA=b,AB=c,点Q在△ABC内,记f=aQA2+bQB2+cQC2.(1)求f的最小值;(2)当f取最小值时,确定点Q的几何位置.  相似文献   

15.
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之一 ,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数学方法 ,在高考命题中 ,数形结合思想都有着比较充分的体现 .所谓数形结合方法 ,一是代数问题几何化 ,即通过图形反映相关的代数关系 ,并能直观地解决有关的代数问题 ;二是几何问题代数化 ,即几何问题通过利用代数的方法求解 (如方程法、复数法、三角法等 ) .下面通过例题谈谈数形结合方法的一些应用 .一、代数问题几何化例 1 比较大小 :arcsin25arccos25思路分析 :把两式理解为已知三角函数值的两个锐角 (如图 1 ) ,在Rt△ABC中 ,有A=arcsin2…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的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婷 《教育学报》2009,(2):87-92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01-1922年):以翻译日本的几何教科书为主;第二阶段(1923-1928年):首次把几何内容与代数、三角等内容混合编写;第三阶段(1929-1949年):首次在初中开设实验几何课程.初中几何教科书的演变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几何教育价值观的对峙与调整是初中几何教科书演变的内动力;几何与代数、三角等内容混合编写应突出数学的"整体性";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需在实验与论证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7.
解析几何问题求解的向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向量知识在代数、三角、几何等各个数学分支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将向量作为联系代数与几何的桥梁,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重要特色之一.本文准备利用平面向量知识巧妙而简便地处理几道高考解析几何题.  相似文献   

18.
由于向量具有几何与代数两个方面的特征,因此,在处理向量问题时容易混淆其几何与代数性质而造成错误.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2001年的新《数学课程标准》对几何知识部分的编排存在着三个特点:首先,几何课的开设时间提前.不仅是7-9年级学段,而且在1—6年级学段也安排有简单几何知识的内容。其次,几何课的课时压缩了.过去初中数学课是代数与几何两大分支齐头并进,而现在却是代数、几何、概率统计三大内容,几何的份量显然压缩了。最后,几何课以“空间与图形”的面目出现,顾名思义,它兼有平面和立体的内容,而且重实践,轻体系。学生从学习代数到学习几何.学习的内容从以“数”为主变为以“形”为主;  相似文献   

20.
向量作为一门兼具代数与几何特征的数学分支,在解决代数、几何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构造适当的向量模型往往能使问题迎刃而解;同时,在解决向量问题时,也可以采取较多的方法,如三角法、解析法、特殊值法及几何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