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地处胶东半岛的山东省平度市,有一位被人们称为“富民书记”的农村基层干部,放弃令人羡慕的粮食局司机工作,甘为穷村苦创业,10余年功夫,就把一个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发展成为平度市经济百强村。他就是平度市河头村党支部书记张忠良。“我既然回村当村支书,就铺下身子当地种,绝不会让老少爷们失望!”现年40岁的张忠良,1979年在部队服役,1985年1月退役,到平度市粮食局干了一名汽车司机。在部队期间,  相似文献   

2.
一个记者写的报道,在事实上出了差错,受到批评,这时,他拿出了采访本,说:“这是党委书记告诉我的。党委书记说的我不信还信谁?”与此相类似,另一个记者则拿出了被报道单位的一份书面材料,说:“他们自己的材料上是这么写的呀!”  相似文献   

3.
编辑的感慨     
一位年轻的编辑感慨地说:“没有稿子,没有稿子!”我奇怪了,问他:“每天收到的稿子不是很多吗?”他说:“每天收到的稿子是不少,但是相当大的一部分象是从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同样的主题,同样的情节,同样的结构,甚至是同样的词句。你知道,报上的文章,是不能象工业产品那样,用同一材料、同一规格型号源源不绝地生产的!”我说:“这就怪了,大量的稿子来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去年初,党中央发出的一号文件中,有“粮食取消指令性派购任务,改为指导性的合同定购”这样一条规定。我县粮食局领导分别到基层召开职工大会,贯彻一号文件精神。我立即写了一篇报道,题目叫《德昌粮食局召开职工大会,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稿件写好后,我看了又看,断定寄出去也是不会刊用的。原因:一是一号文件当时尚未  相似文献   

5.
一天,著名作家刘绍棠应邀到南开大学讲学。他讲到文学创作要坚持党性原则时说:“即使真实的东西,也是有所写和有所不写的,无产阶级的文学更是如此。”这时,一位学生向他递了一张纸条,上写:“刘老师,您说作家要有所写和有所不写,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既然是真实的,就是存在的,存在的就应该给予表现,就可以写。”刘就开玩笑说:“你把你的学生证拿给我看看好吗?”递条子的姑娘呈现迷惑和茫然的神情,刘微笑地解释说:“我是要看看,你的学生证上是不是贴着脸上长疤的照片。”这位姑娘更感莫名其妙:“长疤时谁拍照片啊?怪寒碜。”刘因势利导地说:“是呀!你不在  相似文献   

6.
幽默     
《大观周刊》2010,(33):50-50
他她篇 检讨 莉莉拿着一叠账单向丈夫抱怨说:“都怪你月初大吃大喝,现在没钱了。这房租、水电费、煤气费……怎么付?” “都怪我不好.我的毛病是:有钱就要花。”丈夫作了一番检讨,见莉莉消了气.又补充了一句.“而你的毛病是:没有钱也要花。”  相似文献   

7.
一个记者写的报道,在事实上出了差错,受到批评,这时,他拿出了采访本,说:“这是党委书记告诉我的。党委书记说的我不信还信谁?”与此相类似,另一个记者则拿出了被报道单位的一份书面材料,说:“他们自己的材料上是这么写的呀!”他们冤枉吗?有点儿。一个单位的领导,尤其是高一级的领导提供的情况,一般说应该是准确的。已经形成的书面材料,尤其是报给上级或广为散发的书面材料,一般说,也应该  相似文献   

8.
我真想跟国内选秀比赛中那些喜欢“耍怪”的选手、喜欢“作怪”的公司、喜欢“捧怪”的媒体和喜欢“看怪”的观众大喝一句:别再糟蹋人糟蹋音乐了!  相似文献   

9.
“怪人”,广陵人士,九十年代江苏省优秀青年电视工作者王俊。扬州人似乎对“怪”有好感。古有“扬州八怪”,今有“扬州第九怪”。我面前这位“怪人”是拍摄“扬州第九怪”成功后,被冠以“扬州第十怪”的美称  相似文献   

10.
熟悉我的人都说我这个人特“怪”。少年伙伴跨马走四方时我成了“教书匠”,改革开放经商热时我握笔进了军营,当年军校同学宫升街长时,我却又进了政治学院。对,是怪,怪就怪在我喜欢的这支笔上。入伍十多年,尽管我这人脑策智拙,还是咬牙握紧自己喜欢的这支笔,训练累了,背几句自己喜欢的诗词;饭后路上,观察一件引人注目的趣事;晚就寝前,读几页指导写作的书籍;节假日里,随记下所思所感。每每身边发生一些让人心动的“新闻”,就展箴提笔陶醉于静静的氛围中,是否变成铅字就随编辑大入的心意了。日子一天天滑过,“萝卜条”“豆腐…  相似文献   

11.
我出生在共和国诞生那一年。姊妹之中我年龄最长,因为少些机灵劲,长辈们便送了我个“大老冤”的绰号。1954年,也就是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档案局的那一年,偶然与母亲、舅母一起照了张相,照片上的我显得英气勃勃。长辈们便都有了些惊叹:老大冤相照得还怪不孬的来!第一次听这赞美声,便叫我特别看重这幅照片的价值。遗憾的是,它没被作为家庭档案长久保管下来,损失掉了。“档案”一词最早进入我的脑门,是在1967年春。那时我是威县师范的学生。正摘“文革”,不知从哪来的消息,说学校档案室里藏了“黑材料”,学生  相似文献   

12.
“我来了以后,看到报纸上登我太多了,我感到不安。”这是上任不久的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5月14日看望大众日报干部职工时说的掏心话。他接着明确指出:“从明天开始,我的活动报道,一个要减少次数,一个要减少字数,不要太长……报纸上不要登长话。登长话时间长了,把你们报纸的名声都搞坏了。这个事从我做起。报纸要多登些老百姓和干部喜欢看、又符合中央精神、能振奋山东人民精神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我随一位记者出去采访,拜访了一位乡的书记,书记讲,记者记,回到报社,记者根据书记所讲,写成了一条新闻,发表了。我当时曾经想过,难道书记所说,是老和尚念经,句句真言吗?可是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想法就有点离经叛道,书记者,党的代表、党的化身也,你不相信他,又相信谁呢? 后来反浮夸风了,才发现那条新闻,其实也是浮夸的作品。怪谁呢?当然怪记者自己。  相似文献   

14.
元月中旬,我到医院看望因病住院的机关党委王书记。刚坐定,进来一位护士,她对王说:“快到游艺室去,要给你照像了。”因为服从医护人员管理是院方的规定,王书记去了。不一会儿,他回来了,嘴里还在小声嘟囔:“净搞假的!跟我一起下棋照像的那个病号是个文盲,连棋子都认不得,”几天后,在“本市新闻”的电视节目里,王书记专心致志地和一位病人下  相似文献   

15.
某报一则会议消息中引用了当地一位书记的讲话,不料,那位书记看了之后,大为恼火:“这些话根本不是我说的!”可是,转而去问记者,记者却也振振有词:“我是照他的讲话稿摘录的,白纸黑字,他怎么能不认帐呢!”两个人说的都是真话,毛病出在这位记者拿到书记的讲稿之后,就回了报社,根本没有听书记的讲话。而那位书记却又偏偏没有照本宣科,记者从讲稿中摘来的那几句话,他的确没有说。矛盾就这样发生了。  相似文献   

16.
去年第二次去宁波时,我问宁波日报社党委书记兼总编辑任和君:“听说您读了很多书?……”“说得确切一点,我只不过是新闻界的一名新兵,今年3月才到宁波日报,对新闻业务过去虽有过接触,但仍是皮毛。”他谦虚谨慎,说得具体认真。我也单刀直入:“几位熟悉你的新闻同行告诉我:‘任总连《资本论》的小标题都能背出来’……”在几个迂迴反复中,终于,他给我谈起同事们要他背诵《资本论》的一段趣事。他能背出《资本论》的小标题  相似文献   

17.
1994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了我拍摄的一组照片“辛苦了,寒冬里的户外劳动者!”。这组照片表现的是平常人平常事,拍得也很一般,却被评为人民日报当月优秀新闻作品一等奖。 一、动机 有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使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是去年春季一日,我去外地讲课归来,坐的是软卧。同车厢是某设计院党委书记和他的女儿。书记在外地出差期间因车祸不幸受了重伤,经医院治疗多日,伤愈出院,20岁出头的女儿是从北京专程迎接、照料父亲回家的。一路上,父女俩有说有笑。女儿撒娇说:“爸,这回跟您一起坐软卧还行。从北京出来的时候可受罪了,硬座!周围全是‘土老冒儿’,臭哄哄的!”我听了心里不禁“咯噔”一下。我想,对面这位年近花甲的党委书记一定会开导女儿两句:“不能这样说。没有‘土老冒儿’,你就没吃、没穿、没住。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啊!”但事实令我失望,书记竟然一声没吭!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当记者是个“美差”,我说,还怪苦的。不过,我爱吃这个“苦”,虽苦犹甜,虽苦犹乐。1985年我才正式当企业报——苏州钢铁厂《苏钢报》的记者。干上了记者这一行,稿件在自己报上刊登是不成问题的,但要像一位同志说的:“有本事在上一级报纸刊登”,就不那么容易了。起初,我  相似文献   

19.
莫把新闻藏在“新闻”里。这是我写作消息《借“洋脑”发“洋财”》感受比较深的一点体会。有人听了可能会不解:新闻怎么又会藏在“新闻”里呢?似乎觉得这个问题有点怪。其实,这并不是个什么怪问题,而是不少初学新闻的朋友很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按理说,记者通过采访抓到了新闻,就应该写出新闻来。但有的人就是写不好新闻,常常将一些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淹没在次要的材料里或一般的叙述中。这种新闻叫做“藏在‘新闻’里的新闻”。对这样的新闻,必须耐着性子细心地从头读到尾才能找到新闻,而对一些习惯于快节奏生活的读者来说,一见开头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20.
爱美是人的天性,而以怪为美,乃是人之爱美天性的别出与奇效。爱怪,是人们不甘于精神堕入平庸的一种反应。譬如在绘画上,一些画人走出怪的一路,实则往往是以精神的注入来消除“对象”,画出“物我合一”的生命存在。这样的怪,其实并不怪,只不过不同于流俗罢了。如我们所知的“扬州八怪”,即清代扬州地区的八个画家,就是这样的。他们有的已仙逝了近三百年,有的则不满二百年。在这二三百年之间,对他们的怪,论者纷纭,且颇有欲与其神交而悠游者,足见此怪之精神不死。近来,又有一本《扬州八怪传》问世,其成为此二三百年间之幽灵说尘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