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了一年级的"统计"一课,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大象伯伯的客人送给了它许多鲜花作为生日礼物,请同学们将这些鲜花按照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来统计一下."学生完成后,教师提问:看着排好的这些鲜花,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几乎不假思索就举手了.  相似文献   

2.
邓光显 《山东教育》2005,(31):46-46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一年级数学“统计”课。在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同学生:“学了这节课,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一时间,学生的回答可谓各式各样。有回答贴动物、贴水果、贴纸工的.有回答贴的本领的.更有回答大象过生日的。显然教师的用意是通过提问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可是学生却答不到点子上。于是教师又问:“那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啊?”有的学生立刻回答:“学会了贴的知识。”无奈之下,教师只好放弃了让学生自我小结的本意.自己指着小黑板,小结本课的知识点:“今天我们学了排一排、分一分、数一数,这些都是统计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最近,到一所学校采访,看到一份学生行为规范的“打分表”,比如“上课讲废话”扣几分、“下课乱奔跑”扣几分、“广播操缺席”班级集体扣几分,反正有一条规范就有相应的具体“加分”和“扣分”标准。这样“做”到极致,效果如何呢?结果许多学生都有被束缚的感觉,做得好的学生也是为了做而做,有的学生在校内能做到,但一到校外就什么也顾不上了。  相似文献   

4.
“问题”是思维的源头活水,如果能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不同的眼光发现问题,运用自己的思维主动探究,那我们的课堂无疑又多了一分乐趣,多了一分活力,多了一分亮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材初中《代数》与《几何》中穿插了“想一想”、“读一读”与“做一做”等栏目 .其中“想一想”是供学生思考的一些问题 ,“读一读”是供学生阅读的一些短文 ,“做一做”是供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一些问题实例 .这些栏目由于新颖别致、富有趣味 ,因而对于扩大学生知识面 ,增加趣味性和实践性均大有裨益 .尽管这些栏目都不作为教学要求 ,只供学生课外参考 ,然而近几年来 ,将上述的三个栏目进行改装 ,拓展为中考题 ,却是命题的热点之一 .因此有必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与挖掘 ,以达到灵活变通的目的 .下面就以初二《代数》…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加强了“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其中对“可能性”的教学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根据这些目标,我们在小学六年级对“可能性”教学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具体过程如下:一、体验可能性在活动前我们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颗小小的骰子(学具盒中的小正方体),骰子的每个面上分别标有1、2、3、4、5、6。活动时具体分为四步:(1)独立活动。让每个学生分别掷骰子30下,统计每个面向上的次数。(2)小组汇总。将每人统计的数据汇总到组长那里。(3)全班汇总。将每组数据填入黑板上的总表中,计算出全班的投掷情况。(4)观察发现。观…  相似文献   

7.
“异端”,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理解: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因宣传“日心说”,违背了神学教义,而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在我们的课堂上,有的教师把课堂上学生的一些“越轨行为“、“越轨意见”也视为“异端”,如学生情不自禁地插嘴,异想天开地回答,出其不意的行为等等。  相似文献   

8.
刘怀峰 《教师》2019,(10):54-55
学生喜欢“玩”,但“学”又不可被忽视。如何将“学”与“玩”结合却又不偏向于“玩”;如何才能让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推力;如何让刚步入小学的学生打开新知识的大门,为整个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对世界、知识的初步认识,这些对一名小学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面对新时期新要求,教师要把握好“玩”与“学”的教学结合,以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异端”,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理解: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因宣传“日心说”,违背了神学教义,而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在我们的课堂上,有的教师把课堂上学生的一些“越轨行为“、“越轨意见”也视为“异端”,如学生情不自禁地插嘴,异想天开地回答,出其不意的行为等等。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字字落实,句句对译”成为文言文教学常用的方法,教师逐字逐句串讲,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气氛沉闷乏味。一堂课下来,学生或许字词意思弄明白了,全文内容却未弄清。课堂上重视了词法句法的文言知识,文言阅读中最重要的融会贯通被淡化。其实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仁人贤士文化的精粹,从这些语言文字材料中不仅要看到文言,还有文章,乃至文学、文化。要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作家人格气质,民族传统精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情趣,提升其文化底蕴。因而文言文教学中字词落实和文章内容理解两者都不可偏废,必须“文”“言”结合,以“文”带“言”,以“意”率“文”,让文言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当我们用千篇一律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用考试成绩这个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时,这一理念就往往变了味,走了样。于是就有了“优等生”和“问题”学生,或“尖子生”和“差生”的等级之分。诚然,我们不否认学生间的差距,但要正视学生间的差距;我们承认学生间的差异,但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一句话,落实新课程理念需要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天公雨露无私意,分别高低世为何?”(郑燮《兰》)峭壁垂兰,玉姿葳蕤,清香馥郁,惹人留连,令人称羡。而山下幽兰,虽然也是碧蕊婀娜,可很少有人为之驻足,投去…  相似文献   

12.
教师设计合理而巧妙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同时能有效拓展和引申学生的思维。但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有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就完成了一次提问行为,而不考虑问题是否真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是否体现了追问和启发的精神,在许多看似“开满鲜花”的数学课堂提问背后充满了喧嚣甚至混乱。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关于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上有许多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中一些概念名字的相同,例如“分子”、“元素”、“反应”等等,这些概念先于它们的化学定义出现在学生的生活中,从而形成化学学科中知识学习上的障碍。据我们对学生的调查.如果在教学中直接给学生这些概念的科学定义.学生往往只好先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14.
吴昊辰 《教育》2006,(11):40-41
曾几何时,他们还是家长掌中呵护备至的孩子,曾几何时,他们还是老师眼中活泼好动的学生;他们被称赞为“朝气勃发”、“自信乐观”,他们也曾被某些人诟病为“温室里的鲜花”、“垮掉的一代”。如今,这一群被时代打上了烙印的“80后”,又重新出现在了可以肆意挥洒青春的校园。可是这一次,他们'-3中有些人却变换了一种身份,手执教鞭迈上讲台,成为了教师中的新鲜血液。这个带有浓厚时代气息并被赋予特殊涵义的群体,在“独生子女”这把双刃剑带来的担心与惶恐中,正在向我们走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选择题与填空题被学生称做“小题”,而这些“小题”在高考中比重很大,占74分,约总分的一半.由此看来,如何应对考试中的“小题”,把它们练得“稳、准”,成了各个学校制定高考战略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6.
我打量着他们:局促不安。躲闪着我的注视。怎么看.心底都难以涌上“喜爱”的感觉。窗外、走廊上.站着四排孩子,许多孩子朝我眼前这些孩子扮鬼脸,昆得兴高采烈。现出格外的得意。是呀,他们可以去上体育课.可以去发足狂奔……留下的这些.只有眼巴巴地羡慕。露出渴望之情。我心里忽地“不忍”:我放飞了一群白天鹅.留下了一群丑小鸭!从来没人这样做过。我这样做了!是不是合适?会不会太“残忍”?  相似文献   

17.
2011版课标中提出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课堂实践中步入五大误区:语用之“窄”,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窄化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或“读写结合”;语用之“泛”,把挖掘出的零散的语用点堆砌串联成教学过程;语用之“偏”,为体现语用而设定偏离核心目标的教学内容;语用之“分”,教学中脱离文本语境的训练,导致内容与形式分离;语用之“被”,学生“被语用”,沦为语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育人科学。班主任需要多花心思,多了解,多观察,多动脑。引导学生得用“心”,会用“心”。即对学生有“爱心”,能“操心”,有“耐心”和“真诚之心”,对班干部有“放手之心”,与科任教师有“协作之心”,对家长有“热情之心”,对自己培养“进取心”。有了这些“心”,班级就好管理了。  相似文献   

19.
“来了,来了!”一大群“粉丝”在走廊的转角簇拥着。楼梯口传来了“咚、咚”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鲜花纷纷砸向我们,还来不及惊讶,我们的眼睛就被闪光灯刺得酸痛!唉,谁叫我们“风流族”那么受欢迎呢!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学校里的“问题学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学生加大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难度,阻碍了德育工作的进展。文章主要讨论在“会诊式”的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解决“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