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刘琳 《教师》2012,(17):110-110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想象思维无处不在。无论是声乐发声技巧训练、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还是歌者的二度创作,想象思维都发挥着强大的作用。把想象思维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演唱中,不仅能使声乐技巧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与个人的情感体验相结合,丰富作品的演唱。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是一个有着悠久音乐文化的国家,声乐作品在意大利作品中占核心地位。早期古典声乐作品,特指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意大利作曲家所创作的声乐作品,这一段历史不仅是在意大利音乐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为全世界的音乐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对意大利早期古典声乐作品从教学功能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蔚 《华章》2012,(26)
声音表演艺术不仅展现了声乐作品创作者的原始创作意图与人类宝贵文化遗产的风貌和内涵,而且展现了声乐表演艺术家创作的劳动成果.本文主要从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和作用等方面对声乐表演艺术再创作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在声乐表演中,音色的表现力量艺术作品灵魂的载体和途径。成功的表演不仅能展现出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与风格内涵,而且还能展现出作品表演的再创作,不仅赋予作品新生命,而且在原作基础上增加新的光彩,有时候甚至能超出声乐作品创作者的原始构想。  相似文献   

5.
林菲菲 《考试周刊》2010,(35):42-43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的一些进步音乐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艺术歌曲,反映了那时代追求进步思想的要求。赵元任先生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正是这些作品中的代表作。这首歌曲留传至今,仍然保持着鲜活的艺术生命力,仍旧是声乐表演舞台上的保留佳作。本文从声乐表演的角度对作品创作的时代特征和对艺术歌曲分析,以求对该作品的声乐表演歌唱时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自被誉为中国音乐之父,是誉满20世纪上半叶中国乐坛富有爱国主义情怀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黄自先生的声乐作品,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独特的色彩性和声,变化多样的复调手法与表现内容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今天的音乐生活中继续起作用,而且对与专业学习及创作,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音乐美学重点在研究声乐的审美和本质,任何声乐作品都是建立在自成一体的声乐美学基础上,这个基础决定了声乐创作的美学品质与风格,美学观念不但决定了声乐作品的审美选择,对声乐教学的观念与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为此,当前对声乐艺术的美学探讨越来越成为众多音乐创作者与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者特别关注的焦点之一。文本笔者简单从美学角度谈论声乐艺术的内容和特征。  相似文献   

8.
声乐艺术是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有机结合的产物,无论是创作、教授和演唱声乐作品,都必须注意到作品的语言与音乐两个部分,在声乐艺术创作中,必须使音乐和语言融为一体.更好地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9.
文学艺术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艺术家一代代的传承、探索和创新,历经不懈的努力,从而创作出更新更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每次探索的过程,就是一次好的积累和革新。声乐艺术的发展随着地域综合性因素与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在每次更新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转播者——声乐教师,他们在口传身教中对音乐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学艺术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艺术家一代代的传承、探索和创新,历经不懈的努力,从而创作出更新更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每次探索的过程,就是一次好的积累和革新。声乐艺术的发展随着地域综合性因素与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在每次更新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转播者——声乐教师,他们在口传身教中对音乐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歌唱艺术不仅是个人在舞台上展示歌唱技艺的表演艺术,同时也是通过演唱者自身的"乐器"对歌曲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和表现是歌唱、诠释声乐作品的两大重要因素,二者互补、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戏曲器乐曲牌[夜深沉]是由昆曲声乐曲牌[风吹荷叶煞]变化发展而来,作为戏曲器乐曲牌的代表作品,[夜深沉]所反映的不仅是声乐曲牌与器乐曲牌的渊源关系.更昭示出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一曲多用,一曲多变”这一特有的创变规律。  相似文献   

13.
二度创作是指演唱者要在演唱中揭示作品深层内涵,显示出演唱者个人与他人有别的艺术个性,使作品因其演唱而增添色彩的声乐表演。声乐作品二度创作包含三个基本原则:对作品本身的二度创作、歌唱作品情感抒写的二度创作和演唱者个性化体现中的二度创。二度创作可以划分为二度创作设计、认知原创把握原创作品、创新原创作品、表现作品和效果评价反馈等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舞台表演艺术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而在声乐艺术方面我国民族声乐的传统主张是将这种统一高度概括为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和神形兼备的舞台表演艺术。因此,声乐演员不但要有优美动人的声音、完善的声乐技巧、感人的艺术表现,还要有优美大方的舞台表演。  相似文献   

15.
解放后,高校的声乐教育以美声为主,并且用美声的方法演唱中国的音乐作品。但是,由于汉语的发音和民族文化的差异,用美声的方法演唱中国作品时,既要改变语言的元音以利于歌唱,又要以歌唱的元音清晰地去接触语言,把中国的语言艺术与音乐艺术很好地结合起来,摆正技术与内容的关系,可以真正做到声音、感情、表演、风格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6.
抓住声乐教学的旋律线,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艺德文化修养,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拓创声乐教学的新世界,激发学生的情感,触动学生音乐语言,把握其歌唱方法、歌唱技巧,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心理,从而收到声乐教学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学是感知的抽象,音乐是感受的抽象,其情感的互通性,使得二者往往相互依存。应从中国音乐中的文学入手,从音乐作品的创作与声乐作品内涵的阐释与解读等方面探究音乐与文学的联系,加强音乐与文学的互动互补,增强音乐爱好者的人文修养,以便更准确地诠释和演绎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18.
声乐演唱是演唱者在词曲具备的基础上,进行从理论到实践、声学转换的艺术的演变.从这个意义上说,歌唱艺术的呈现不是简单复制、单纯模仿的过程,而是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的结晶.这个过程就是声乐演唱所强调的艺术美感的突出体现.只有获得良好的艺术美感意识和艺术表达能力才能使声乐作品得到良好的艺术体现,才能出色的呈现歌唱艺术的魅力.在日常的声乐作品练习中,积极提高二度创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一门极其重要、言必躬行的日常课程.  相似文献   

19.
将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声乐课分为基础和提高两个阶段,并分别采用集体课和个别课形式进行,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有效地应对了高师扩招带来的师资紧缺问题,这是对高师声乐课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20.
声乐表演是一门美的艺术,是演唱者综合素质的全面展示,既要真实地再现原作品,又要创造性的补充、丰富原声乐作品,即二度创作,体现出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演唱者的二度创作与演唱者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二度创作必须遵循声乐表演艺术美学的原则。通过讨论、探析使我们认识到二度创作对演绎声乐作品,提高表演者声乐修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