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理论研究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它应该求“真”,而外在逻辑则决定了它应该求“用”。这就规定了教育理论研究既应该是求“真”的又应该是求“用”的。本文分别从求“真”和求“用”的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角度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2.
教育理论研究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它应该求真,而外在逻辑则决定了它应该求用。这就规定了教育理论研究既应该是求真的又应该是求用的。本文分别从求真和求用的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角度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3.
《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是大学文学教授尝试进行中学语文教育的实验报告。它指出当今语文教育存在遮蔽人文精神、遮蔽创造力、遮蔽能力、遮蔽文本、遮蔽母语等"五蔽"现象,提出了用现代民主与科学精神来进行"去蔽"和"立人"的观点。实践中,他走进中学课堂与中学生共同研读鲁迅,领会鲁迅精神,"与鲁迅相遇",为大中学现代文学教学特别是鲁迅作品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教育中,"应该"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语,学生总是被告知"应该"做什么,而"我想"做什么则往往被忽视。教育者基于各种理由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却很少问学生"我想怎么样",久而久之,连学生自己也不知道想做什么。"应该"话语的肆虐与"我想"话语的失落体现了学生自主性在教育中的丧失。自主性的缺失,其后果是多方面的,既...  相似文献   

5.
改革30年来,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注重促进"增量公平",由此而带来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以及城乡之间的人们在接受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时存在差异的"存量公平"问题。因此,我国促进教育公平,应该更加注重促进教育的"存量公平"。实现教育的存量公平,应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帕累托改进"。着眼于教育的存量公平,核心理念应该是"弱势补偿",注重标准化办学并开展合格学校评估。  相似文献   

6.
"真矛盾"概念是哲学界历来研究的主题。其核心问题是关于是"真矛盾"中"真"之内涵。而考察普利斯特的真矛盾,可以从真矛盾论的动机入手,比较"真矛盾"与"亚相容性",获得矛盾之"真"与其存在性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塔尔斯基真理模式的语用转型,分析矛盾的"成真"条件,在对逻辑悖论定义的讨论之上,揭示矛盾如何为"真"。最终"悖论逻辑"这一普利斯特用来刻画"真矛盾"的形式装置,无法实现对"真矛盾"的精确刻画。  相似文献   

7.
从音节字句上体会古人之神气的"因声求气",是刘大櫆文论语言学转向的必然逻辑结果。凸显以音节为关捩的语言感,使得"因声求气"的诵读之学成为桐城派的不二法门。它所生成的是一种独特的体验美学:作古文成为桐城派的"行为艺术"。"因声求气"的根本诉求,在于在诵读中复活经典的"义法"而建构为心灵的秩序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弛美 《考试周刊》2011,(34):224-224
"技术"作用的对象是"物",而"艺术",作用的对象是"人"。我们教育作用的对象是"人",尤其是初中教育作用的对象不是一般的"人";他们是少年,思想活跃,行为好动,朝气蓬勃,可塑性极强,是生龙活虎的"人",处在长身体,形成世界观的时期。所以,初中教育更应该是一门艺术,不能把它看成是一门技术,更不能把它看做是我们吃饭谋生的手段。我们应该用艺术的标准去衡量、要求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具有理论先进性和真理性双重价值。放弃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将使思想政治教育失去重要的理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深刻理解和重新解读,构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权力观的理论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人学转换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王俊 《江苏教育》2011,(1):15-16
"一把手"进课堂,本是个毋庸讨论的话题,这里面涉及两个基本概念,一是"校长",二是"课堂"。"校长"的角色定义是"学校负责人,主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其他行政工作"。毫无疑问,校长不是职业管理者,是"主持"者,是领导、组织、协调教育教学工作的人,这样的角色定位,决定了校长应该熟谙教育教学之道。  相似文献   

11.
吴江市实验小学在认真梳理学校发展历史、深入探究学校办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办"生动·大气的教育",这一教育主张是对"求真"精神的生动践行。基于对"真"的哲学思考,认为教育"求真"应求规律之真,求现实之真,求可能之真;生动的教育是对现实之真的适度尊重,大气的教育是对规律之真的自觉皈依,"生动·大气"的教育是对可能之真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2.
英文电影《音乐之声》的美不仅是音乐的美,也是人性的美、生活的美、自然的美。笔者从影片的剧情出发展现了两个主人公海军上校特拉普和家庭教师玛利亚代表的两种教学理论,即"教师中心说"和"儿童中心说",并探析了两种教学理论和与其相对应的"灌输式"和"园丁式"的教育方法,对于家长和教师如何正确教育儿童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江市实验小学在认真梳理学校发展历史、深入探究学校办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办“生动.大气的教育”,这一教育主张是对“求真”精神的生动践行。基于对“真”的哲学思考,认为教育“求真”应求规律之真,求现实之真,求可能之真;生动的教育是对现实之真的适度尊重,大气的教育是对规律之真的自觉皈依,“生动·大气”的教育是对可能之真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4.
课堂的精彩应该来自于学生的"真实",提出真问题、解决真困惑、感悟真情感,返璞归真,在自主学习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在思考中提出"真"问题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相似文献   

15.
龚海 《教师博览》2010,(12):14-17
中学在变大,而酝酿这—改变的初衷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改变教育不均衡的现状",以此为目的,合并、联合,中学做"大"的形式很多,而且往往不单是教育部门在发力。但这真能帮助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吗?  相似文献   

16.
李国平 《生活教育》2012,(21):29-29
"认真"这个词,《现代汉语》解释有两个意义,一是"信以为真,当真",一是"严肃对待,不马虎"。联系现实种种情况想来,"认真"的意义,还应该有第三个解释,那就是"确认是真,真指的是符合科学规律的道理、客观存在的事物"。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人间词话》之"境界说",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西方美学哲学思想的批判吸收,其标举的"境界说"所体现的基本情致在于"真"之表达。凡"有境界"之词,在于境界之"真",带有赤子之天然本真,其景其情真切直观,不为雕琢,浑然天成。"境界"之所谓真景真情,是能够令人有"不隔"无碍之感,直至其中景而能深感其中情,故言真贵于美。因此,"真"作为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核质,乃是王氏《人间词话》的中心要义。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包含多个层次,而直面生命之真应该是生命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在直面生命之真的基础上,对已然的现实理性地坦然接受,进而通过理性自觉来发展自己改变现状的能力,从而创建更好的未来。教育培养不出"完人",却可以塑造"真人":敬畏生命,担当生命,热爱生命。这种教育观念培养的不是单一的人伦道德思想,而是一种更为真实坚韧的生命价值观和普世精神。  相似文献   

19.
王伟 《早期教育》2015,(3):15-18
不同的幼儿园教育质量概念界定背后,往往显示了质量观的差异。传统质量观从管理学和经济学视角出发,更为关心"目标达成"和"满足需求",遵循的是"管理的逻辑"和"市场的逻辑"。我们站在幼儿的立场,基于幼儿权利视角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观重新审视,主张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理解应遵循"教育的逻辑",关注的核心是幼儿全面...  相似文献   

20.
李艾红 《考试周刊》2012,(62):92-92
学生上课"插嘴",是课堂教学中常常遇到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传统教育下是老师们极力反对的,认为其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但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看,学生上课"插嘴",是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学习的具体体现。作者认为插嘴有其的魅力所在:"插嘴"是教学民主的体现;"插嘴"能发展创新求异思维。我们应该为学生的"插嘴"营造一定的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