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这需要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去真实描绘和创造生活。乡村学生因受限于师资条件、基础设施等,许多时候无法同城市学生一样运用“高大上”的美术媒材,但乡村美术媒材也是非常丰富的,可以因地制宜借助乡村的优势,选择乡村可用的美术教学媒材,选择常见的材料展开美术教学。五谷粮食画是我国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之粮食作物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是非常熟识的,将之选为美术学习媒材并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是比较适合农村学生美术学习的。现以一节小学四年级美术《“五谷”作画》一课为例,展开对乡土媒材美术教学运用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美术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深化着生活,美化着环境;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美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现今的美术教育已经开始尝试生活美术教育,但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追求课堂效果,多了走马观花的看、热热闹闹的说、矫情作秀的演、蜻蜓点水的交流、貌合神离的合作,师生心浮气躁,教学方法虽多尤虚。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美术在生活中的无穷魅力,我们应该沉下心来,以朴实的情感踏踏实实地让美术教学回归生活。一、情境化的生活美术课堂教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相似文献   

3.
张圣洁 《学子》2012,(12):31-31
美术课程标准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其中,综合.探索领域所设计的内容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美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美术课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笔者通过苏少版初中美术教材的实践,有所感悟。一、美在环境生活中美术课程...  相似文献   

4.
活动课是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型课程。教师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在美术教学中构建活动型课堂,能使美术学习快乐发生。创设美术活动课堂,教师可借助生活经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启发式谈话,活跃学生的思维;巧用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合适材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5.
围绕美术新课标的理念,美术教学应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在美术教学中进行生活资源再利用的探究,面向全校学生因地制宜地开展美术教学,在美术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究开发与利用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进行变废为宝,以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巧妙利用资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向辉 《考试周刊》2024,(9):139-143
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材料具有可塑性、多样性、便捷性、低廉性的特点,是教师拓展美术课程资源、优化美术教学内容的重要素材。深入梳理小学美术教材,可见其中很多课例都需要教师拓展应用自然材料、社会材料。针对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生活材料应用意识不足、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文章以《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一课教学为例,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重要环节入手,简要阐述小学美术教师生活材料准备、生活材料应用、生活材料再加工创作的方式,为一线小学美术教师更好地应用生活材料拓展美术课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教育即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因此,美术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美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活动联系起来,即美术教学生活化。根据这一理念从材料的生活化、内容的生活化、环境的生活化,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美术教学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生活中"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主张以生活化教学的角度改善现有的美术课堂教学,是探索研究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人文性、课程性质和理念;是研究其运用于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有效梳理教材知识点、让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更恰当地使新课程教学资源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郭雪华 《知识文库》2022,(18):25-27
<正>引言:针对乡村美术教学中出现的,师资匮乏,学生兴趣不足,信心不足以及材料不足等情况,采用激发兴趣,利用乡土资源,挖掘民间艺术文化加强乡村美术师资建设等方式进行改善,使得乡村美术课更加丰富多彩,乡村的孩子的艺术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展现。每每提到“乡村”一词,就会让人想到一幅幅享和宁静的画面,许多画家诗人更是不厌其烦的对它进行描绘和赞美。然而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乡村教育,特别是美术教育却明显无法紧随时代步伐。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91):173-174
地域文化资源一直是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民俗资源一直作为美术教育开发的宝库。文章论述当前乡村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乡村美术教师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关注生活,理解艺术源于生活的内涵,从而为学生铺设艺术教育之道。  相似文献   

11.
王其雄 《成才之路》2020,(2):120-121
美术欣赏教学要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要综合信息时代特色,实现高效的信息输入;运用大量美术素材,让学生欣赏学习经典美术作品;开展操作性强的手工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设生活化情境,让美术欣赏教学充满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12.
牛斌 《成才之路》2021,(13):96-97
将乡土文化渗透于美术课教学是美术课堂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美术课堂渗透乡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乡土文化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丰富了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文章通过开放美术课堂、注重艺术鉴赏、浸润乡土文化、借助乡土材料、发挥乡土资源优势等几个方面对乡土文化走进美术课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乡村教育运动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场社会改良运动。乡村教育立足于乡村生活,以改良农村现状,解决农村实际问题为目的。乡村教育的内容多与乡土紧密结合,所使用的教材多为乡土教材。近代河南乡村教育运动主要有王拱璧的新村教育,其教育内容体现为新村自治与农事农俗;省立民众师范院的教育多以民生教育为主;百泉乡村师范学院的教学多以乡土活动为主;省立教育实验区的乡土教材多以乡土调查和民众读物为主。  相似文献   

14.
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喜欢喝瓶装饮料,饮毕直接将饮料瓶丢进了垃圾桶。每次校园运动会后,可回收的干垃圾箱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饮料瓶,花花绿绿的瓶盖格外醒目。该文利用美术教学活动,结合初中美术教学内容把这些可爱的小瓶盖做成各种创意手工,既可以实现旧物再利用和环保的目的,又可以美化教室环境。通过深入解读六年级美术教材,选择第二学期《变废品为艺术品》单元,结合超轻粘土等美术画材,选择小瓶盖这一习以为常的材料,运用美术的造型语言,进一步把该创意运用到课堂教学"小瓶盖章节"的开发与使用中。  相似文献   

15.
“分类学”与“传记学”的叙述方法构成了现今中国美术史教材中的两大叙述特色。然而,从一些个案分析显示这两种叙述方式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运用“分类学”的叙述方法去处理中国古代的石窟寺、屏风画艺术时就会出现一些分类模糊的局面,而运用“传记学”的方法去分析中国古代美术家及其作品风格时,则又会使一些讨论过于刻板。应当参考国外汉学界中一些中国美术史、考古学教材中的相关叙述方法,采纳其合理性成分,可作为撰写中国美术史教材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培养创新型的艺术设计人才,已经成为当前艺术设计专业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以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创作"中国夏布画",在教育教学上的大胆创新改革为例,探索和实践了地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如何传承地方文化,如何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如何与地方文化产业相结合。以期在研讨交流中为更多的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时代带来了各个领域的变革,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优化美术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的学习情趣和学习动机。还可以使教学多样化,提高教学效率,节约经费。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美术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现代化、自动化、增强艺术教育感染力与说服力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广西拥有11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歌,如何把广西的少数民族音乐引入大学生的课堂,让大学生了解自己本土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的自信心,不仅能弘扬广西各族民间音乐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为活跃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应当树立起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在教学中的地位。2.根据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积极编写适合广西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教材。3.注重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河北太行山区现存许多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这里的民居依山就势,就地取材,独具特色。本文以王硇村为例,从选址与规划布局、建筑特点、民居装饰细部等方面分析了古村落民居的特点,并从教育、艺术和生态等方面研究了古村落民居的价值,以助于古村落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保护开发。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中国当前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语音发音错误、缺乏节奏感、缺乏感情表现力、英语表达能力差)及问题背后的原因,认为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与声乐教学教学目标的相似性,教学方法的相通性及声乐练声曲对口语教学教材编撰的借鉴性说明应用声乐艺术解决口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