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笔     
广州 男人三十 明年春天我就30岁了。 我对这个年龄特别敏感,准确地说,是有点恐慌。 以前总觉得,年龄对于女人才有威慑力,而我现在就躲藏在这种威慑之中,内心忙乱而无序。 我为什么怕30岁呢? 30岁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应该是个标签,可以撒娇的青春彻底地过去了。所  相似文献   

2.
说起这个话题,想以央视春晚小品的"阴盛阳衰"现象为例。"春晚"作为中国人春节年夜饭的一道文化大餐历来是颇受关注的,它所带来的影响自然不可低估。以最受欢迎的语言类节目为例,自1991年的《小九老乐》开始,以男人怕老婆(也可延伸为怕未婚妻、怕女朋友)为噱头的小品、相声短剧开始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3.
你最害怕什么?如果你在一年以前问我这个问题,我的回答绝对和现在不一样。那个时候,我会跟你说,我最怕没有钱花、没有事做、没有人爱,我怕老、怕穷、怕丑、怕失去朋友、怕不遭人待见;当然这些事情依然是我今天所担心的,但已不是我的最怕,我最怕的是失去健康。  相似文献   

4.
老上海绝不仅仅是张爱玲的上海,人们借用了她的感觉、情调和修辞,加上穆时英、叶灵凤笔下的男人,把这些男人们和月份牌上的女人们加起来,那个浮华的世界就完整了。  相似文献   

5.
树老怕空,人老怕松,戒空戒松,从严以终。——华罗庚华罗庚,是在全世界享有盛名的大数学家。 1979年,69岁高龄的华罗庚,曾写下一首诗: 茫茫真理何处寻? 石壁坐禅岂足钦! 苦行踏遍万里路, 勤思费尽千古心。  相似文献   

6.
剩女传奇     
南北朝的剩女叫老女。北朝民歌里的牧羊女唱道:“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踏地呼天。”20岁还没嫁,跺着脚喊:“苍天啊,大地啊,给我一个男人吧!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谈抽烟     
有人说.“抽烟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吃点口香糖,甜甜的,倒不错。”不用说.你知道这准是外行。口香糖也许不错.可是喜欢的怕是女人孩子居多:男人很少赏识这种玩意儿的:除非在美国.那儿怕有些个例外。一块口香糖得咀嚼老半天.还是嚼不完,凭你怎么斯文,那朵颐的样子,总遮掩不住.总有点儿不雅相。这其实不像抽烟.倒像衔橄榄。你见过衔着橄榄的人?腮帮子上凸出一块.  相似文献   

8.
和老记者们一起谈负面报道这个话题时,常常能听到一个共同的呼声——负面报道吃力不讨好。的确,很多老记者曾经被负面报道弄得心情不悦,甚至是焦头烂额。面对负面报道反映出来的问题,或因采访写稿考虑的不够周全,记者常常处于被动状态,为此吃官司的例子时有发生。因此,有经验的老记者面对负面报道都会慎重对待,怕的是一不小心,不仅本人脱不了干系,  相似文献   

9.
湘西放蛊,经过著名作家沈从文妙笔的渲染,加上一些新闻媒体的传播,使这个千百年的奇风怪俗,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什么叫蛊?诸说不一,湘西方志载:"把许多毒虫,放在器皿里,使之互相吞食,最后剩下不死的那只虫子叫蛊,即蛊惑人心.将其焙干炼成细末,用来惩治男人."一般苗家老妞都藏着这种药粉,就像现在农家备有"云南白药"一样.我的表叔彭汉明娶了个苗族姑娘,亲身体验了这蛊的滋味.他说:湘西苗家姑娘最讲真情,尤其对爱情专一令人钦佩.一旦爱上了她所爱的男人,就忠贞不二,拼命去爱,从不心猿意马,"一心一意跟随着走,蛇咬蛤蟆死不丢,要丢那就一起丢,免得一心挂两头".她们从不轻易让男人离别,生怕男人花心变心,而移情别恋,在男人临别前,总要悄悄给男人放蛊,若男人变了心,不久就要患病,若不及时返回,求助解药,将成不治之症,死在他乡.  相似文献   

10.
每当提起那件事她都会泪眼婆娑,因为她找到了一个困扰国人几千年的、让男人倍感苦恼而女人又特想问个明白的答案,而这答案使她如同寒冬腊月吃了根老冰棒——从表皮一直凉到内核了。  相似文献   

11.
面对忙不完的工作,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负担.中年男人的压力无处不在。放松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当你属于那种工作努力,追求事业成功的男人。那么.来看看专家的建议吧!  相似文献   

12.
五十不憋     
带儿子回老家看望二老。妈妈对我说,你爸身体不如以前了,现在每天从下午开始尿就多了,晚上要起来几次去解手,白天还把裤子尿湿过。我赶紧说,那要去医院看看呀!爸爸埋怨说,男人老了都有这毛  相似文献   

13.
男人可以过“男人节”,男人有病可以吃药,男人可以回家带孩子,男人也可以不成功,男人也可以休产假,男性解放运动将昔日的“小男人”解放为“新男人”  相似文献   

14.
《名作欣赏》创刊二十年了。古时,这个年龄的男人称“弱冠”,今天这个年龄的男女大约还在大学读书。总之,二十来岁的人,还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刊物不然,二十年的刊物则人人称老了。谁能说《名作欣赏》不是老牌刊物、老刊物?老而保持青春,老而保持活力,老而拥有更多的读者,这恐怕是《名作欣赏》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名作欣赏》创刊于1980年。那个时候,人对于所谓精神食粮,尚处于半饥饿的状态,精神饥饿的人们拥挤着或排着长队买刊物。对于名作,更是求之若渴。所以,当时的办刊人在讨论创办刊物时,一致通过了“名作欣…  相似文献   

15.
男人和女人,本应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整体,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独立的信念和意志,以张扬自己作为一个生命的活力。然而由于社会原因,历史上确乎存在着太多男女间的不平等。尤其女性,一代又一代地唱着一曲不老的悲歌。她们曾不断地寻找幸福,又无奈地  相似文献   

16.
回乡偶记     
乡村寂寥 的午后绝 少安静的 时刻,夏日 巨大的葵花 金晃晃地 绽放着,犹如一种 古老的图腾 暗藏神秘。 刚下蛋的 母鸡在芒果 树下不停 地啼叫,下蛋这回事 对于它恐 怕也是辛苦 的,所 以它才以单 调的啼叫安 抚自己刚 刚经历的疼 痛。每年 ,我都会 离开工作的 城市,回 老家住一  相似文献   

17.
写老上海的书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细。细,固然细节生动,可读性大为增强,但总觉得又有丢了西瓜拣芝麻之嫌。如有文描写上海第一家女子浴室,云:“1934年,居然就有一个女人在上海滩开设了上海、乃至中国的第一家女子浴室。敢于开这个先河的女人不是别人,她就是上海大亨黄金荣的姘妇阿桂姐。”(胡根喜《老上海·拉洋片》,学林出版社2003年4月版,P158)以前怕从未有人写过女子浴室,如此一写,又  相似文献   

18.
徐城北  大荒 《出版参考》2007,(10):39-40
1958年夏的北大荒.到了收割麦豆的季节。一个高而瘦的老头手持镰刀割麦.连队指导员掏出怀表测试其速——老头每分钟只割十刀.而其他右派分子每分钟平均可割八十刀!指导员仔细观察。发现老头每次把握的麦秆甚微.于是手把手教他“握大把”和“砍滚刀”的要领.老共还算机敏.经过数次演习.“握大把”勉强可以对付.遗憾的是镰刀每砍下去.只能断麦二三茎矣!指导员叹息地说:“我找个小娃儿来.一根儿一根儿地拔.也要比你快哟!”老头直起腰来,“嚓”地一声点着蹩脚香烟:“干农活有两怕,一怕劲头小,二怕个子高,都让我占全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周刊》2005,(16):51-53
男人可以过“男人节”,男人有病可以吃药,男人可以回家带孩子,男人也可以不成功,男人也可以休产假,男性解放运动将昔日的“小男人”解放为“新男人”  相似文献   

20.
“我老了,谁给我写诗?”MSN上一个女子用签名的形式发出了这样一句感叹。红颜易逝,恐怕有很多女人都有过类似的恐慌。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慢慢发现,“我独爱你备受摧残的容颜”,不过是男人口中的一句谎话,他们“独爱”的,还是那些正在盛开的花朵,那些正在绽放的青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