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广为人知,但其《斯普特尼克的恋人》,则关注得人较少,大多人都认为这只是村上春树文体风格转型的实验品,甚至不能算是精彩的突围。本文将从这篇小说的叙事结构、文本内容的矛盾性和小说的主题三个方面来解读,从而发现作品被人忽视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2.
一美国总统年初例行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分析国内国际局势,阐述施政方针。今年1月25日,这份《国情咨文》的关键词无疑是"赢得未来",奥巴马竟然壮士扼腕般地抛下悲情之言:"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斯普特尼克时刻(SputnikMoment)。"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此举不仅正式开启"太空时代",更意味着"冷战"进入另一维度。苏联捷足先登,对赢得未来,志在必得。于西方阵营而言,斯普特尼克上天,与其说是科技挑战,不如说是生存威慑。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位杰出的小说家,村上春树对小说的节奏和速度有着出色的把握。他的故事往往有着一气呵成的畅快淋漓。我想这种畅快来自于作者对“场景”和概括叙事的交替节奏的有效控制。以《舞!舞!舞》为例,对话场景是小说场景的主要构成部分。村上春树小说中,对话常常起独特的作用,有其引人注目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与《斯普特尼克恋人》在人物关系上都呈现出以性为纽带的一男二女三角式基本结构,且均表现为情敌"零碰撞"的假性三角关系。两部作品的三角建构在叙事功能上又各具不同的实现方式,前者以"次三角群"推动核心三角关系,后者以插叙倒叙辅助三角关系建构;同时,两部作品分别采用内聚焦和全知限知结合的视角以产生不同叙事效果。村上春树借鉴了言情小说惯用的三角模式,又融入明显的现代性叙事技巧,实现了对传统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斯普特尼克恋人》是村上春树的知名小说。故事情节疏离现实、跌宕起伏,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论著频出。而笔者在阅读中发现小说在情节之外,其圆环式的叙述结构更是匠心独运。本文即从此处入手,从文本整体意识形态、具体叙述时空设定等角度探讨作品,以期从新的视野对小说进行解读,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位杰出的小说家,村上春树对小说的节奏和速度有着出色的把握。他的故事往往有着一气呵成的畅快淋漓。我想这种畅快来自于作者对场景和概括叙事的交替节奏的有效控制。以《舞!舞!舞》为例,对话场  相似文献   

7.
《蝴蝶是怎样变成标本的》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海男的作品(以下简称“蝴蝶”),《跟我一起跳最后的舞吧》是韩国著名女作家殷熙耕的作品(以下简称“跳舞”),两部中韩女性主义小说,作家按照相同的模式,表现她们不同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主要对小说的相同与相异之处进行了对比,以期分析中韩女性主义作家创作的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如村上春树的其他小说,《斯普特尼克恋人》充满他者形象,充分体现了他者的文化综合性、缺席性、作家的主观性和媒介作用,本质上是自我形象的映照,体现的是形象背后的文化差异和冲突。他者还成为作家借以叙事的重要手法,提升了叙事效率,但小说也因此带上了他者过剩之弊。  相似文献   

9.
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斯普特尼克恋人》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小说因象征性特色而显得玄妙、丰富。最为常见的象征性事件是现代科技、现代媒体和现代消费;具有象征色彩的人物是菲尔迪纳德和矗立于罗得岛广场正中、被穿刺而死的英雄铜像;梦意象展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外国音乐是小说人物自我确认的重要手段,欧美文学作品成为小说人物孤独、自由的象征;动植物意象、带有隐喻特征的魔幻元素也常常被植入小说中。  相似文献   

10.
穆索尔斯基是俄罗斯19世纪最具个人特色的作曲家之一,是“强力五人团”成员。由于谙熟民间传说与歌谣,他的音乐语言深深植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传统。在穆索尔斯基的各种体裁作品中,声乐作品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跳蚤之歌》、《夜》、套曲《没有阳光》、套曲《死之歌舞》等,每一部都各具特色。其中,《死之歌舞》  相似文献   

11.
尼克·亚当斯(以下简称尼克)是海明威早期创造的一个人物。最初这个人物的故事散见于《在我们的时代》(1925),《没有女人的男人》(1927)和《胜者无所得》(1937)三个短篇小说集中。1972年,斯克里布纳父子公司将这些尼克故事按尼克的童年、青年顺...  相似文献   

12.
锺馗作为古代的民俗艺术,出现在唐代。五代赵喦曾作《小儿戏舞锺馗》,美术史论专家有不同的定名。从唐宋文献所载“舞锺馗”的内涵以及传世的作品中可见《小儿戏舞锺馗》可能性更大。锺馗作为玩具在五代出现,标志着锺馗信仰从娱神到娱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耿劲松 《文教资料》2006,(13):155-157
《白印第安人之舞》是巴西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埃特·维拉·洛勃斯的钢琴作品,这部作品是他为数不多的运用印第安音乐因素创作的作品之一,本文从并列单二部曲式的运用、“单一”的节奏、钢琴织体与“复杂”的音乐语言、印第安民歌旋律的运用三个方面,对《白印第安人之舞》中的印第安文化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丁善德创作的《第一新疆舞曲》是根据《马车夫之歌》改编创作的。丁善德先生创作这首作品时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国家到处呈现欣欣向荣的时期,作品中包含了对新中国的憧憬,曲调欢快、明朗,洋溢着作者喜悦激动的心情。《春舞》是孙以强先生创作的一首具有丰富西域特色的钢琴曲。《春舞》创作于1980年,作者应钢琴家刘诗昆先生的邀请到新疆采风创作,经历过文革冲击的作者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政治色彩,包含对改革开放后新生活的憧憬。文章对《第一新疆舞曲》与《春舞》进行比较并分析它们的演奏艺术特色,可以对两部作品有着更进一步的了解,让学生能充分理解乐曲,把握乐曲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姚传志 《考试周刊》2011,(53):33-34
歌曲《自豪吧!各族儿女》(以下简称《自豪吧》),是艺术境界与艺术价值极高,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颂歌。演唱这个作品,能激发各族儿女为建设祖国、创建和谐中国昂扬奋进的斗志。《自豪吧》的艺术境界是"情真"、"意善"、  相似文献   

16.
舞蹈史学家们对《白纻舞》的乐声舞态进行了研究,该文着重于“以舞袖为容”为线,遵循中国舞蹈史发展的脉络,参照史料和文献,对《白纻舞》的源头进行追溯,并对《白纻舞》的发生、发展,以及“以舞袖为容”的特色在后世中的遗存进行探索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运用比较阅读法,将同一题材不同作家的作品或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纵向比较。把不同作家不同作品或同类题材的不同作品进行横向比较。更易于引导学生养成多角度观察事物、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性,从简单的思维活动走向复杂的思维活动。下面以苏轼被贬黄州时的同期作品,《赤壁赋》(以下简称“赤文”)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以下简称“念文”)为例,从不同的角度将两文作比较阅读。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中的歌与舞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颂》诗歌与舞相应而不相兼,歌者自歌,舞者自舞;《雅》诗歌与舞关系亦密,且与宴者可以既歌又舞,但属于自娱性舞蹈;《风》诗则缺乏歌与舞相兼的证据。“诗三百篇”不都是舞辞,只有《颂》诗中有舞词。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就李斯特《两首音乐会练习曲》之一《侏儒舞》从曲式结构、旋律、调式调性、织体、速度与力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这首练习曲的分析与研究,展现这首作品独特的魅力。也能为以后的学习与教学提供一个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该文认为贵池傩舞《舞回回》是一种多层面的架构。作者在实地踏察的基础上,将该舞表演类型分为回回祝福型;回回舞方型;回回舞狮型;回回饮酒型等,该文着重对这四种类型的《舞回回》进行了考析解构。从该舞中可约略窥见历代建都南京的王朝对贵池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