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文利用EXCEL和SPSS作为分析工具,采用文献计量和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2001-2010年信息伦理学研究现状及热点,得出我国信息伦理学的研究趋势和重点主要集中于信息伦理规范、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伦理学研究、图书馆与信息伦理、特殊人群的信息伦理教育、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与技术教育研究五个方面,旨在为信息伦理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信息伦理学最初以计算机伦理学的面目出现,对计算机伦理学基础性问题的争论是信息伦理学学科性质讨论的核心。信息伦理学的学科性质育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一是信息伦理是一个特殊的研究领域,主要问题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对人类影响的道德讨论,计算机伦理问题是否是独特的伦理问题?以及计算机伦理独立存在的理由;另一个是信息伦理学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对信息伦理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判断信息伦理学的标准进行探讨。信息伦理学学科性质讨论结果表明,信息伦理学不仅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领域,而且将成为信息科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中一门亟待发展和具有辉煌前景的学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信息伦理学的视角,探讨了新兴信息技术带来的积极效应和所面临的伦理学问题,并分析了这些信息技术对伦理价值观的影响以及所要达到的伦理学目标,最后提出了对当前信息伦理学建构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萍 《图书馆论坛》2006,26(5):26-29
文章在分析信息社会新的信息特征和面临的主要信息伦理问题的基础上,从信息伦理学的内涵及其研究对象和范畴入手,探讨了信息伦理学建构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信息伦理学探讨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网络信息时代新的伦理学体系,这是一种构建在传统的伦理学基础上并适应网络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所创新的网络信息伦理学体系。网络信息伦理在本质上有三个层面。即从网络信息伦理的起源上看,网络信息伦理是人类交往活动的现实需要和规律反映;从网络信息伦理的应用上看,网络信息伦理调节着人们在信息交往活动中的功利实现;从网络信息伦理的目的上看网络信息伦理追求人类社会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6.
国外信息伦理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概述了国外信息伦理学的研究现状,并从信息伦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信息伦理原则与规范、信息活动中的现实道德问题等三个方面考察了国外信息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信息伦理学与图书馆伦理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安全问题也就与日俱增,特别是因特网信息交流所具有的开放性、实时性、交互性等特性,导致了传统的伦理学无法涵概的诸如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处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等问题的出现。规范的信息伦理学研究对象包括了在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等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活动中已经存在和可能发生的各种伦理问题。信息伦理学研究对图书馆伦理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为图书馆行业中的各类信息活动提供了道德规范的基本精神。文章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从信息伦理与图书情报职业的关系分析入手,提出作为规范学科的信息伦理学注重特定领域中的伦理问题,图书情报职业按照伦理的方式实现其使命,而面向图书情报职业的信息伦理教育尚未纳入正轨,因此规范化、制度化信息伦理教育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上,论述面向图书情报职业的信息伦理学课程设置的意义,并就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实施方法、考核标准等关键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当前出现的各种信息伦理问题,严重阻碍了信息环境的良性发展。本文从伦理学视阈深刻地分析了信息环境中伦理困境形成的原因,并根据我国信息环境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信息环境优化的对策:即培育信息行为主体的道德责任;完善信息伦理规范;加强信息制度建设;实现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0.
信息伦理是指涉及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的伦理关系。西方学术界对信息伦理的研究起步较早。1985年,J·H·穆尔在《元哲学》杂志上发表《什么是计算机伦理学?》,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中发生的一些“专业性的伦理学问题”进行了探讨。1995年,斯皮内洛出版了《信息技术的伦理方面》一书。在西方还制定有一些具体的道德准则,如美国计算机  相似文献   

11.
网络伦理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有富 《情报学报》2003,22(1):88-91
本文从博弈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网络伦理的博弈特征以及网络伦理博弈出现的负面现象。然后提出了网络伦理的内容及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结合计算机通讯和数据库技术,讨论分析了现代信息服务中的抱怨管理问题,提出了在现代信息服务中如何正确有效地处理顾客的抱怨的一系列过程、方法及其架构。同时针对信息服务中抱怨管理特点的分析,研究了内外部环境,特别是规章制度对现代信息服务和抱怨管理的主要影响,建立了信息服务中抱怨管理博弈的一般模型,为信息服务研究开辟了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环境下中美高校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意义]通过对大数据环境下中美高校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指导我国高校培养符合大数据时代需求的专业型和创新型人才。[方法/过程]运用文献收集、网络调查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美国和中国的4所高校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比较分析两国高校在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方面的特点,为我国高校在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素养能力培养提供借鉴。[结果/结论]通识教育培养模式侧重对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数据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能力的培养;基于软件服务平台的培养模式侧重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和信息分析处理技能的提高;嵌入学科专业培养模式侧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信息生态视角下社会网络伦理规约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岩  马捷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4):56-66
[目的/意义]社会网络伦理作为社会网络信息活动中产生的新型伦理,其规约模型的构建较为清晰地描述如何规约信息人、信息技术、社会网络环境,从而为处理社会网络伦理缺失行为提供指导。[方法/过程]明确网络伦理的主体关系和研究范畴,基于信息生态的构成要素,阐释社会网络伦理的概念内涵。在对社会网络伦理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网络伦理缺失行为的主体根源即信息人的责任意识,以责任伦理为理论切入点,构建社会网络伦理规约模型。以“魏则西事件”为例,阐释社会网络伦理规约模型与该事件监管思想的契合度,最后提出基于社会协同的网络伦理规约实施策略。[结果/结论]建构社会网络伦理规约的理论框架,提出基于社会协同的网络伦理规约实施策略,对于引导和规范网络信息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信息伦理的四维架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勇忠 《情报学报》2004,23(4):484-489
本文提出了由要素维、领域维、层次维和利害关系人维构成的信息伦理的四维架构理论。四个维度各有理论上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并从整体上标示出信息伦理领域的主要知识范畴。四维架构理论也为具体的信息伦理分析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information highways, the population may be divided in three groups: (i) those who do not understand yet what the information highways are and how they can be used; (ii) those who already understand them; (iii) those who already understand what they are not and how they should not be used. The author sees the information highways as a tool for a multi-personal game whose players have their own particular goals but may not be conscious of the goals of other participants. Hence, the ethics of using information highways can be considered as a set of general rules imposed on it for a common interest. He warns that the absence of such commonly accepted rules will lead to a state of information anarchy.  相似文献   

17.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information highways, the population may be divided in three groups: (i) those who do not understand yet what the information highways are and how they can be used; (ii) those who already understand them; (iii) those who already understand what they are not and how they should not be used. The author sees the information highways as a tool for a multi-personal game whose players have their own particular goals but may not be conscious of the goals of other participants. Hence, the ethics of using information highways can be considered as a set of general rules imposed on it for a common interest. He warns that the absence of such commonly accepted rules will lead to a state of information anarchy.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探索运用游戏的核心机制即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找实施问题解决游戏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方法/过程] 按照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策略、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反思总结的思路,针对图书分类排架知识的特点,设计分类问题、解密码锁问题、排序问题,置入一系列游戏情境中,并采用Flash制作《启航》小游戏。[结果/结论] 问题解决游戏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学习就发生在形成策略和反思的过程中,形式多样的支架可以有效地提供知识与信息。分析知识点的本质特征,设计体现这种特征的问题,把问题置入合适的游戏情境中,是设计面向问题解决的信息素质教育游戏的关键和核心工作。  相似文献   

19.
信息素质教育游戏的教育性与游戏性融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构建信息素质教育游戏的教育性与游戏性融合模型,用于指导设计有效的信息素质教育游戏。[方法/过程]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个成功案例,分析融合的关键要素和途径,构建信息素质教育游戏教育性与游戏性融合模型。依据此模型设计以10个常用中外文全文期刊数据库为学习内容的信息素质教育游戏"智慧小镇",通过游戏试玩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测试模型。[结果/结论]游戏开发过程顺利,设计的游戏产生了良好的游戏学习效果,给玩家充分的游戏体验,融合效果也得到玩家充分肯定。构成模型的5个关键要素是:选择合适的游戏类型;学习目标与游戏目标结合;学习单元与游戏故事情节结合;学习活动与游戏活动结合;学习支架与游戏支架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