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明代贵州的移民种类主要有军事移民、民籍移民和仕宦谪迁三类,其中军事移民的数量最多,影响也最深远。笔者保守估计,明初仅军事移民的人数就超过一百万。一百多万的汉族移民对贵州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风和民族关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贵州是我国未识别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其地理分布特点是沿滇黔、湘黔古驿道一线分布。历史上东西向的滇黔、湘黔驿道是贵州的移民文化走廊,各种族系或移民从四面八方进入贵州,并在此会合与分化。在复杂地形条件制约下,贵州形成了汉族移民文化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并存的多元文化,故有"文化千岛"之称。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四川地区屡经战乱,极目荒凉。清初统治者面对战后“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的四川,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垦荒措施,积极鼓励各省民人入川落籍垦荒,于是出现了清朝前期近百年的“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移民运动。四川移民的来源地十分广泛,如成都地区就有湖南、湖北、广东、福建、江西、山西、贵州等16个省的移民,以致有“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之说。各省移民入川后,按照原先的地缘以至血缘关系建立了众多的移民社会组织——会馆,对四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前,毕节地区乃至整个贵州经济都十分落后,被视为"蛮夷之地"。明代大规模的汉族移民涌入今毕节地区境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以及充足的劳动力,有力地推动了毕节地区农业、工矿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改变了其落后、野蛮的面貌,使毕节地区的社会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这种变化是与汉族移民的巨大的推动作用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5.
要闻点击     
《教师》2011,(12):8-9
宁夏"教育移民"惠及5.5万山里娃记者日前从宁夏教育厅获悉,《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教育称民实施方案》已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作为自治区开展扶贫移民攻坚三大工程之  相似文献   

6.
清代棚民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宏维 《历史教学》2004,6(3):30-34
清代棚民是活动在我国中部和南方山区的一个特殊移民群体.他们利用自然条件,从事多种生产,对于山区的开发作出了贡献.同时,由于自身特点以及历史条件的制约,棚民的经济活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此,清政府制定了针对棚民的政策,以加强对他们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明初,明朝政府在贵州实施了移民政策,以致在贵州的汉人在数量上超过了原住民。儒家文化也因此在贵州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儒家文化在贵州的传播路径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儒家文化的传播路径主要有移民、推行民族教化政策以及学校儒学教育等。  相似文献   

8.
一、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例1为了支持三峡工程建设,某市决定接受一批三峡移民,其中有3户互为亲戚关系.现要将这3户移民随意安置到5个村民组.(1)求这3户移民恰好安置到同一村民组的概率.(2)求这3户移民恰好有2户安置到同一村民组的概率.解(1)设这3户移民恰好安置到同一村民组为事件A1.因3户移民任意分配到5个村民组,共有53种不同分法,3户移民都在同一村民组共有5种方法,故3户移民都在同一村民组的概率为P穴A1)=553=0.04.(2)设3户移民恰好有2户安置到同一村民组为事件A2.因恰有2户移民分在同一村民组的分法有C32A52种,故恰好有2户移民安置到…  相似文献   

9.
黑神庙是明清时期外地对贵州移民会馆的称谓,其在贵州本土文化和和外来移民文化交流中,不仅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还重新构建了贵州的信仰成分。黑神庙以唐代在睢阳殉国的南霁云为祭祀对象,但南霁云从未到过贵州。文章将从黑神信仰的由来、黑神信仰在贵州地区的传播和黑神地方神地位的转变等方面探讨黑神信仰与移民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清代棚民是活动在我国中部和南方山区的一个特殊移民群体。他们利用自然条件、从事多种生产、对于山区的开发作出了贡献。同时,由于自然特点以及历史条件的制约,棚民的经济活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此,清政府制定了针对棚民的政策,以加强对他们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1658年,清政府扫灭南明势力后,为开发贵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扫除割剧势力,建立和完善省内各级地方行政建制。2.实施改土归流,开辟苗疆六厅。3.垦荒辟田、兴修水利、开矿、开路浚河、发展交通促进城镇工商业发展。以上一系列措施对稳定西南边疆,发展贵州社会经济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汉西北屯田与边塞防御在抵御羌胡袭扰及保障丝路畅通的同时,也为西北边郡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从出土简牍看,边郡屯田组织与塞上防御系统虽分设官吏,各具职责,然其固守边疆与发展生产之目的是一致的。因此,二者在屯垦、守御、通讯、物资供应等诸多方面均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随着西北边疆的逐步扩展及屯田军事性质的不断加强,屯田与守御最终在西域地区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13.
唐朝政府在西域实行了屯田戍边一系列措施,这是古代西域农业经济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举措,对西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隋代屯田的历史作用及其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书·食货志>对隋代屯田记述含混,联系史传分析,隋文帝时边地军屯规模有限且持续时间较短;河西民屯不但未增且有缩减.隋代之富在于顺应历史趋势推行均田制,屯田之效微乎其微.人身依附关系的减轻使内外民屯受到限制,炀帝大规模徙边民屯非但无效,且严重干扰了均田制度的正常实施;隋统治者未能开展积极有效的边地军屯导致转输劳弊,并最终诱发反隋起义.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处于中国西南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贵州必须融入到世界经济中来。充分利用FDI促进本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实证分析出发,就FDI与贵州省GDP的关系、贵州省的投资环境和引资政策进行了研究,并为贵州省如何调整策略吸引外资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2-13世纪,蒙古统洁者为了巩固边疆,同时为了保证商人,使者往返交通的安全,从色楞格河流到阿尔泰,南至长城北至贝尔湖地区开垦屯田,农耕是畜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农业是改善蒙古民族饮食结构的有效途径,城镇的形成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北魏发展农业生产措施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拓跋氏建立政权后,随着自身封建化过程的进展,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北魏政府把劝农督课政策与有条件的土地分配政策相结合,在推动农户垦荒,发展农业生产,积累社会财富诸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这对加快北魏拓跋氏游牧民族的封建化过程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究屯垦戍边的发展历史与性质,可以发现政治、军事、屯居和生产是构成兵团屯垦戍边经济活动和决定屯垦戍边经济模式的基本因素。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在不同社会发展环境下而存在主次交替变化关系。研究其中的规律性有利于科学分析当前和今后兵团屯垦戍边经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屯垦戍边"是兵团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随着兵团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国内、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屯垦戍边"已难适应边疆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屯垦戍边"向"教育戍边"的转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教育戍边"是实现稳疆、富疆的途径之一。文章从"屯垦戍边"向"教育戍边"的转变的历史背景、作用和意义及其实现的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隋唐时期气候转暖,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外部环境,引起了种植方式的变化,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大统一的政治局面有利于南北交流,消弥了一些不利因素,封建国家也更加重视农业,经徭薄赋,不失农时。这一时期人口增长迅速,为农业区的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隋唐推行均田制、实行屯田和营田,扩大了耕地面积,并使那些社会动荡、环境恶劣的地区也得到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