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刘禹锡是唐朝诗人中创作诗序数量较多的作者之一,他的44篇诗序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叙述作诗原委类、抒怀类、赠别类和感伤类。总体来看,刘禹锡的诗序具有题材广泛、短小精悍、情感外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唐诗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吟诵诸葛亮的佳作。这些作品一般分为怀古吟游诗、咏物游仙诗、书怀赠友诗、祭祀题字诗四类。这些"诸葛诗"中的诸葛亮形象是以忠智为特征的人格化的贤相形象,而这又与唐朝文学传播的历史背景、社会基础以及文人的创作动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明代昊中诗人皇甫涝是明中叶诗坛创作与影响仅次于前后七子的人物之一。皇甫污诗作数量庞大、众体兼备、风格多样。诗作内容主要为酬答兄弟友人和歌咏节物风光,包括酬赠诗、悼怀诗、颂圣诗、怀古诗、闲适诗、咏物诗和拟古诗。五言诗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工于起调和对仗。诗作善于用典,自出机杼。诗风以清真朗润为主,兼有雄浑绮艳。皇甫涝在改变明中叶昊中诗坛竞相摹拟的风气和诗歌转向名士风流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唐诗人刘禹锡在咏史诗的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创作时间来看,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后期的内容有明显的不同,这一现象与他本人前后期境遇、心态的变化有关,也是不同的时政局势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晚唐诗人杜牧创作了大量咏史诗,对这些咏史之作,过去的诗评者多认为粗直浅率是“史论”而不是诗。文章分析认为杜牧的咏史是一种新的变创,是诗意与哲理的完美结合,开创了咏史诗的审美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桃花扇》题辞内蕴丰富,从辑出的八十三家四百首题辞来看,联章绝句为主要题辞形式。题辞一开始便受到前代怀古诗和咏史诗的影响,而且早期题辞在表达程式、写作手法及用典等方面影响了后来者的创作。题辞在整体上是与咏史诗更接近的诗歌类型,它们的表现方式、意象群相似;而对剧中人物的探讨则与怀古诗相似,在对人物行为的描述中加入诗作者的判断与情感。  相似文献   

7.
本文先以前人评语为据,揣摩刘禹锡散文简洁、奇丽、恣肆的风格;然后与古文运动相联系,在时代风气中审视其观念与实践的互动;侧重在第三部分,以深情与豪迈两端阐明其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8.
试论“许浑千首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浑诗在晚唐诸家中是很突出的。历代文选家都比较重视他的诗,《文苑英华》选一百三十四首,《唐诗品汇》选一百零二首。杨仲弘选《唐音》自谓详于盛唐而略于晚唐,但对许浑诗“取之极多”(《升庵诗话》卷九)。影响较大的《唐诗别裁》也选了他十五首,在晚唐作家中仅次于李商隐、杜牧、温庭筠。打开许浑诗集,一个鲜明的印象是诗中写水特别多,不仅多用“水”字,波涛、浪花、雨露等也积简盈牍,满眼皆是,因而史有“许浑千首湿”之称。对许浑诗的评价历代毁誉不一。与诗人同时代的杜牧赞其“江南仲尉多情调”(《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斐使君见迎,李赵二  相似文献   

9.
“元和之风尚怪”。即使是当时以“诗豪”见称的刘禹锡也受到其影响。刘禹锡的怪奇诗风分别体现为:1)“伊郁蜿蜒”的政治寓言体;2)违反常情的抒情模式;3)对自然界和生活中奇异现象的描写刻画。此三类作品在刘集中虽不甚多,但由此亦可窥见其时的特殊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是著名的“唐宗八大家”之一,刘禹锡以唐代“诗豪”著称。本文以“永贞革新”为背景,着重从酬和诗的角度作浅析,探讨中唐文坛两颗巨星柳宗元、刘禹锡的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11.
秦嘉徐淑是东汉重要的五言诗代表诗人.他们夫妻二人的爱情赠答诗,对后世文人五言诗创作影响巨大.产生于秦嘉徐淑同时代的《古诗十九首》,多与秦嘉徐淑生平经历、创作情境、艺术风格相契合,故有学者推断:“在现存的东汉无名氏文人五言赠答诗中,定有秦嘉、徐淑二人的作品.”基于对秦嘉徐淑诗文与《古诗十九首》的创作年限与诗文风格一致性的比较考察,根据二者创作时间相合、创作情境相近、作品风格相似特点的分析,得出《古诗十九首》部分作品就是秦嘉徐淑五言赠答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金陵怀古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的传统题材之一,隋唐以降佳作极多,《桂枝香·登临送目》与《满江红·金陵怀古》便是其中的两朵奇葩。通过对王安石、萨都刺这两篇名作的对比赏析,探析了六朝怀古诗词创新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3.
金陵怀古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的传统题材之一,隋唐以降佳作极多,《桂枝香·登临送目》与《满江红·金陵怀古》便是其中的两朵奇葩.通过对王安石、萨都剌这两篇名作的对比赏析,探析了六朝怀古诗词创新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诗唐"说的含义要从唐诗的创作、流布和欣赏以及诗人的社会地位等诸多环节去诠释。唐人创作诗歌,处于一种完全自觉、"不写诗,无以言"的状态。而唐诗的流布和欣赏则是社会化了的,在此基础上,诗人为全社会所拥戴。"诗唐"说有巨大的理论启示意义,其一就是促使我们重新评估晚唐诗。以"诗唐"的观点,初唐是诗歌由齐梁到唐的过渡期,盛唐是诗歌的全盛期,中唐是诗歌的中兴期,而晚唐则是"诗唐",即唐诗社会化的完成期。  相似文献   

15.
《赠李司空妓》诗,《全唐诗》中初得此名,以为刘禹锡赴扬州大司马杜鸿渐宴,席上赋此诗。此与唐人范摅《云溪友议》中所载同。然唐人孟棨在《本事诗》中却言此诗乃刘禹锡罢和州回京后赴李司空宴会时所作。二书所载,大相径庭。入宋后,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又衍生出韦应物赴杜鸿渐宴会时作的说法。此后,该诗的记载虽层出不穷,然大抵沿袭此三种说法。细考之,此三种说法不仅自相抵牾,且均与史实不符,不能成立。此诗很有可能系后人伪作,托名刘禹锡(或韦应物)而已。  相似文献   

16.
在白居易一生的交友中,除元稹与刘禹锡外,崔玄亮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他是白居易的四位执友之一,透过白居易写于他的诗,可以看出他们是真正的诗酒朋友、艺术知音。  相似文献   

17.
鱼玄机是晚唐著名的女诗人,虽有才华,却命运悲惨。她对婚姻充满渴望与幻想,最终却走进了道观。她在短暂的生命中留下了五十首诗,其中有一部分是创作于她为爱出游江陵期间,包括爱情诗、友情诗、游记诗三类。这部分诗篇虽然数量不多,却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崇盛唐而薄中晚的唐诗观,高棅对元和诗人总的评价不高。然就各人各体而论,元和十大诗人之品级又颇有差异。其中柳宗元五言古诗最受重视,其次为刘禹锡、韩愈、张籍、王建的五七古和绝句;至于孟郊、白居易、贾岛、李贺、元稹诸人之作,则较难入其法眼。探源溯流,高棅此种态度及其选诗标准深受元人杨士弘《唐音》之影响,而南宋严羽及其《沧浪诗话》则是杨、高二人元和诗观乃至唐诗观的总源头。高棅在杨士弘之后,将严羽的相关诗论在《唐诗品汇》这一大型选本的选诗实践中予以进一步落实和张扬,遂对整个明代的诗学趋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诗坛崛起的一种新文学样式—汉俳诗,问世时间不过20余年。段乐三先生以其丰硕的创作成果丰富了汉俳诗创作宝库,他以爱恨之情去创作,以心血与脑汁去创作,追求艺术的真诚与生活的真谛,追求汉俳诗新的意境与风格,赢得了读者的认可与称道。  相似文献   

20.
永贞革新失败,刘禹锡先后被贬至朗州、连州、夔州、和州四地。其中在后三州任刺史期间,刘禹锡秉承永贞革新的政治主张,在削弱藩镇力量,整顿吏治,任用人才等方面都做了思考,能看出其虽身处远地,仍心系中央朝廷。在地方任刺史时,刘禹锡深入了解民风民俗,其贬谪时期的诗歌创作、文章奏议中表现出的文化认同,可以看做是在岭南巴蜀等地维系世道人心的有力手段。探究刘禹锡在连、夔、和三州的政治努力,可以深入认识刘禹锡的政治思想以及其蹈道心一,俟时志坚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