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青海省小麦商品粮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比较了青海产、外省购入、进口小麦商品粮的籽粒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差异,为青海小麦品质育种及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近红外色谱检测收集到的200份西藏白菜型春油菜品种,筛选出具有潜在的育种材料。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含油量与蛋白质、油酸及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硫苷、芥酸及亚麻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对材料聚类分析,分为5类,并筛选出30份优质种质资源,其中1份双低白菜型春油菜品种NMZM040,为西藏当地油菜品质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介绍油菜品质育种,油菜小孢子培养和双单倍体育种,油菜基因工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等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以2007-2011年黑龙江省有代表性的主栽水稻品种48份为材料,分别测定了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蛋白质含量及食味值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品种碾磨品质、垩白性状、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均达到国家二级粳米标准,食味值普遍高于80.0,品质性状优良.随着年代发展垩白米率、垩白度降低,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胶稠度升高.建立了食味值与品质性状间的回归方程,相关分析表明垩白米率、垩白度与碾磨品质星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正相关,与胶稠度和食味值极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负相关;食味值与胶稠度显著相关,与蛋白质含量负相关.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等指标普遍达到国家二级粳米标准.  相似文献   

5.
基因型和环境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种子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个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在7个不同地点的实验材料,分析了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对棉籽种仁率、短绒率、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等7个主要种子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对于所分析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的种子品质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影响.根据种子品质性状分析结果,每个品种都有适宜其种植的地区.不同地点种子品质性状的表现不尽相同,同一地点不同性状之间的表现也不一致.因此,基因型和环境效应分析中应注重品种的综合表现,育种改良时应考虑其品质性状在育种目标中的权重进行品质改良和综合提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棉籽短绒率与棉仁中蛋白质含量有极显著负相关,但与种仁油分含量和棉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溪流拦网放养和人工养殖香鱼营养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少波  蔡延 《科技通报》2006,22(5):651-654
同批人工育成的香鱼(Plecoglossusaltivelis)苗,分别在溪流拦网放养和人工养殖两种状态下养成,其鱼肉的品质以及所体现的营养价值存在差异。在决定鱼肉营养价值的蛋白质品质和含量方面,通过对氨基酸作AAS、CS、EAAI等一系列的评分比较,发现溪流拦网放养香鱼的蛋白质品质优于人工养殖香鱼,而蛋白质的含量也是溪流拦网放养的香鱼高;脂肪方面,人工养殖香鱼的必需脂肪酸含量较高,因而品质也占优,但是高于溪流拦网放养香鱼的脂肪含量制约了其营养价值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小麦品种(品系)淀粉性状与面条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参加陕西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21个小麦品种(品系)为材料,在系统分析小麦面粉淀粉品质、粘度特性及面条品质的基础上,分析了淀粉品质性状与面条感官品质及蒸煮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95)18、小偃6号和小偃128较适宜制作面条,降落数值对面粉糊化特性有很大影响,面条蒸煮吸水率与直链淀粉含量、直/支链淀粉比例显著相关,总淀粉含量、损伤淀粉含量、面粉膨胀体积对面条韧性、粘性和光滑性等感观指标有较大影响,直/支链淀粉比、面粉膨胀体积可作为面条品质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单,双低油菜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曼玲  张冬青 《科技通报》1993,9(5):322-325
加拿大领先开展油菜品质育种后,世界单、双低油菜品种发展迅猛.浙江省已育出适于生态条件种植的高产单、双低油菜新品种浙优袖1号和2号。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比台地晒青茶和古树晒青茶的感官和主要呈味物质含量,探寻二者的品质鉴别指标,研究表明,感官滋味品质显示,滋味甜度,古树晒青茶较台地晒青茶明显;从苦涩味来看,台地晒青茶苦味较涩味明显,古树晒青茶则是涩味较苦味明显或是苦涩味相当。主要呈味物质含量表明,古树晒青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其儿茶素组分中的GC含量均较台地晒青茶低,而儿茶素组分C的含量则较台地晒青茶高。台地和古树晒青茶的滋味品质与其主要呈味物质含量的高低并未形成明显的规律性关联。  相似文献   

10.
以叶用莴苣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磷素水平对莴苣产量品质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当磷素浓度为0.2-0.4mmol/l时,对莴苣的产量品质及硝酸盐含量都达到最佳,并可以看出磷浓度对影响莴苣产量品质有一定的限制,为合理施用肥料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按全国的评价标准对青海省春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状况进行了评价,指出了籽粒蛋白质的遗传控制,提出了制定合理的育种目标,远缘杂交,育种过程中采用的测试技术,诱变四种途径尽快改良青海省春小麦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12.
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遗传改良是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推动力,但其潜力的发挥受到了常规育种技术的严重制约。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基于功能基因组学知识和技术的分子设计育种是克服常规育种技术瓶颈的有效途径。在我国水稻结构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已获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分子育种领域的最新进展,中科院拟系统开展水稻和小麦品种分子设计研究,建立和完善多基因组装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传统遗传改良向品种分子设计的跨越,培育出具有高产、优质、高效、抗病虫、耐逆和稳产性状的水稻和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粮食产后处理方式的综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勇  何泳生 《科技通报》1992,8(6):363-368
分析了浙江省粮食产后处理系统的现状和特点.根据浙江省金华、嘉兴、宁波三个试验基点的调查和测定结果,从粮食产后损失、处理成本、作业效率和粮食品质四个方面,用综合评判方法,对粮食产后从收割到加工七个处理环节的常用处理技术和机械装备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估,为各地合理选用、改进和完善产后各环节处理技术和机械装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回顾中国开展水稻和小麦的杂交育种工程,揭示农业科研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神圣使命。中国农业科研体制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促使农业科技进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作出巨大贡献。70年来,中国培育了一大批稻、麦新品种,实现了作物矮秆化、杂交化、优质化的3次跨越,完成了6次新品种更新换代。此外,在稻、麦高产栽培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创新性技术成果,推动了中国粮食生产的跨越式进步。  相似文献   

15.
"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水稻为主,小麦、鲤等为辅,利用野生种、农家品种和主栽(养)优良品种等种质资源,综合运用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手段,解析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等重要农艺(经济)性状的分子模块,揭示水稻复杂性状全基因组编码规律,发展多模块非线性耦合理论和"全基因组导航"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优化多模块组装的品种设计的最佳策略,建立从"分子模块"到"设计型品种"的现代生物技术育种创新体系,为实现全基因组水平多模块优化组装、培育新一代超级品种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文章介绍了该专项的背景、总体目标、研究内容、进展及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49-1994年的粮食产量、气象和水文资料,在分析了浙江省粮食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对总产量年际变化的影响以及技术水平因素、社会因素、气象因素分别对粮食单产年际变化的影响基础上,从减轻气象灾害和提高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探讨了浙江省的粮食生产,并提出了若干土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中的研究成果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课题组历经15年获得的,本成果的核心技术是自有创新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安麦七号。本文从该项目的立项、选育目标、选育和推广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选育体会。在推广过程中进行了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为该品种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石自忠  胡向东 《资源科学》2022,44(12):2567-2579
加快种植结构合理调整对稳定饲料粮市场供需、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20年饲料粮及畜禽养殖基础数据,通过构建局部均衡模型预测饲料粮及畜禽养殖未来走势,并模拟“粮改饲”等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对饲料粮供需及畜禽养殖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正常情况下,中国饲料粮供需总体保持增长,但饲料粮产量呈现下滑态势,国内饲料粮供给需依靠进口补充。2025年中国饲料粮供给将达到3.36亿t,其中国内产量2.09亿t,进口1.27亿t,出口23.10万t;畜禽养殖规模将达到42.45亿个羊单位,畜禽养殖饲料粮需求将达到3.06亿t;饲料粮价格将涨至3.04元/kg。②“粮改饲”政策实施仍具可行性和必要性,继续调减饲料粮种植面积对畜禽养殖规模增长的推动作用要强于扩大饲料粮种植面积的作用。“粮改饲”政策实施推动饲料粮产量下滑,助推畜禽养殖规模持续扩大,使饲料粮进口保持增长,同时推升饲料粮价格上涨。若“粮改饲”政策以畜禽养殖规模增长为目标,“十四五”时期继续保持较大调减规模更合适,同时可考虑加大粮饲兼用型玉米种植支持力度。研究结论可为“粮改饲”等种植结构调整方案设计、夯实畜禽养殖饲料饲草安全基石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