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与之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把控和掌握也愈加重要。长期以来,西方国家通过媒体操控国际舆论,利用技术优势和传播优势打压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传播活动,导致这些国家传播声量持续减小,一度处于西方国家媒体主导的国际传播霸权之中。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以推特、脸书等为代表的海外社交媒体逐渐成为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在提升对外网络传播能力建设过程中,我国一些主流媒体、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积极通过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新闻、澄清事实、引导舆论、传播文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外网民听到了中国声音、读到了中国故事。不过,由于国外网民对中国官方机构和主流媒体存在长期偏见,以及西方受众也已对政府部门和专业媒体持较低信任态度,使得官方背景的对外传播能力依然受限。  相似文献   

3.
正相比于改革开放初期,当代中国的对外传播无疑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早在10年前,我国官方的主流媒体就已经做到了多语种、多媒体每天24小时向全球播报重要新闻,受众遍布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然而在对外传播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对外传播中的不平衡现象也暴露得比较明显。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在传播区域上  相似文献   

4.
《对外大传播》2009,(12):1-1
现代传播体系与效果评估机制的构建 目前,我国国家对外传播体系还比较单一,我们在进行直接的对外信息传播的同时,应当借助可以真正“落地入户”的媒体间接发力,以改变传而不通、通而无效的“错位”状态,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在中国的对外传播体系中或链条上,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中国社交媒体海外拓展不断实现突破,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业已进入海外拓展的创新引领阶段,为中国对外传播创造新的机遇。在此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海外拓展成为当下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试对中国社交媒体海外拓展历程进行回顾,分析其对中国对外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中国社交媒体海外拓展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2008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中,中国对外媒体和媒体人不缺位、不失声,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媒体与政府之间的良好互动,逐渐具备的国际视野,更加注重新闻传播规律等都体现了中国媒体正在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消息源在媒介议程中充当重要角色,决定了受众获取的信息,同时也呈现出社会的背景与形象,①对于受众的舆论引导是嵌入式的、潜移默化的.当前国际传播呈现传播主体多元化趋势,在外媒涉华报道中,新华社等传统外宣媒体不再是占垄断地位的中国消息源,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已成为外媒涉华报道的重要消息源之一.本文通过对近五年来社交媒体与传统主流媒体被外媒引用的情况,来分析社交媒体平台在塑造中国形象中的角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国对外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国家话语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2014年中国的对外传播可以说是这项系统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时间段。这一年,中国的对外传播进入了理念更先进、方法更科学、推动更有力、成效更扎实的一个新起点、新阶段。更加深入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启动实施“感知中国”等系列对外传播工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门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涌现出了以新华社发布、人民日报客户端和澎湃新闻等为代表的重要新媒体项目,迈开了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媒体平台的新步伐。总的来说,这一年的对外传播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最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当前,媒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对外传播的内容方式、渠道平台、受众需求与传播效果等都面临新的冲击与挑战。新的形势下,我国媒体亟待采取新的理念与路径,切实提高对外传播的有效性。在提升软实力已成为共识的大格局下,制订一个稳健的对外传播媒体本土化战略,才能有效提升对外传播效果,讲好中国故事。要从对外传播媒体本土化战略的制订路径、整体定位、媒体具体经营思路和步骤、跨文化语境下的对外传播媒体需改进环节以及总体效果评估等方面来思考。突出本土化策略,进一步提高传播的针对性,体现对受众的贴近性,从而赢得受众的认可支持;拓展多元化渠道,尽可能建立不同主体、不同属性、不同形态的传播渠道,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对外传播格局,进一步扩大与海外受众的接触面,增强辐射力与影响力,更好地适应与满足海外受众多元化的选择与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地方媒体如何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开展国际传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地方媒体在开展国际传播时往往存在平台有限、高端人才缺乏等不利因素。为切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柳州日报社创新理念、内容、形式和方法,努力构建央地媒体联动的国际传播格局,在海外社交媒体搭建海外传播平台,积极探索地方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1.
刘扬 《对外大传播》2013,(12):47-49
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跨国传播的生态,逐渐告别了以一国政府为传播主体、比拼电波与内容越境的国际传播形态。在国际传播生态下如鱼得水的VOA、BBC等对外广播已纷纷从空气中的短波转移至网络线上,其业务范围也随之转变和拓展,以在全球传播生态中能继续存在。全球传播以商业利益为主轴运转,其传播主体更为多元,以往不承担对外宣传功能的商业化媒体也加入进来,使得对外传播从过往直接对说服效果的追求逐渐转变为媒体品牌塑造和市场拓展,这意味着,受众可以不赞同这些“外来和尚”的观点,但每逢有新闻事件发生,都会主动去接触这些媒体去接受信息,进而对外产生影响。顺应这一趋势,跨国传播媒体的本土化品牌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近年来在中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已逐渐成为国际舆论焦点。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国际传播,对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重点外宣媒体对外报道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说明,在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的国际传播具有更强权威性、更快时效性、内宣外宣相统一的新要求,在这一背景下,需要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渠道等方面探索切实可行的策略和实际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兴媒体之一的微博,以其独有的传播特点,为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选择、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两会”召开前夕,本刊推出了《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和《海内外媒体看“两会”》的专题报道。专题一经推出,就在媒体和“两会”代表中引起了反响,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进行了转载。“两会”期间,本刊记者再次出击,就“新的对外传播形式下,如何向世界推介和树立自己的形象?本地区在对外传播中的优势和瓶颈是什么”等问题,与代表进行了沟通与对话……下面撷取一些观点,以飨读者,希望能为在对外宣传战线上工作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可见,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沈阳在东北振兴背景下开启对外传播进程的定盘星。  相似文献   

16.
随着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当前的舆论环境发生了很可观的变化,新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已越来越显著。针对这样的情况,主流电视媒体如中央电视台等应充分运用"全球、全民、全媒"①的重要战略,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将自身定位为我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主要平台,在推进新时期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兴媒介,社交媒体短视频不仅打破了跨越国界的地理空间界限,而且其碎片化、流动性、沉浸性等叙事特征使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具有更强的传播效果。近年来,从“公众到公众”的交流、对话、交往模式成为新公共外交的最新发展形态,多元化的主体参与、非制度化的行为主体、非官方化的宣传表达,更符合当下全球交往中的对话需求与连接想象。社交媒体短视频的对外传播正在朝向更注重身份认同、情感共鸣与价值共振迈进。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搭建的中国故事讲述空间中,用户参与不仅促成了信息的共通空间,用户的主体性认知也构成了有“共通价值”的媒介空间,从而更利于达到“不失语”“能对话”“可共情”的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解放后至文革结束前,西藏与多省、区、市一样,对外传播基本上是国家层面的对外传播。党和政府是对外传播的唯一主体,媒体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成为对外传播西藏最主要的平台。20世纪80年代以后,所谓的"西藏问题"成为西方制约中国的砝码,西藏对外传播成为国家对外传播战略高地,得到了中央和西藏地方的重视。目前,已经形成了中央、西藏地方、社会组织、媒体、企业、个人等各方面军协同作战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9.
融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向国际社会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亟待从多层面增强对外翻译和国际传播能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长期从事国际传播和外事翻译的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总编辑王晓辉聚焦翻译传播这一核心议题,围绕创新国际传播策略、提升翻译能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阐述,提出对外传播需持续发力,文化翻译须重视共情性,政治话语翻译当体现严谨性,提升翻译能力要把好语言关,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是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微传播时代传播载体的微博、微信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思维方式,其产生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微传播以其独有的传播特点,为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在微传播时代,中国如何发展对外传播,如何使我们的国家形象更有效地传递到世界各地,如何抓住新机遇、积淀后发优势、提高对外传播能力,是具有战略性且十分迫切的问题。我们只有充分把握微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