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自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朱自清的散文特别是早期散文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景美情浓的描写抒情,二是诗画交融的意境创设.朱自清先生用画家的眼睛,诗人的情怀来写景、叙事、抒情,独特的审美情趣构成了朱自清散文特有的韵味.  相似文献   

2.
提起冬天,人们自然会想起北国茫茫雪野的世界,灰蒙蒙的天空罩着冷飕飕的寒气,透着冰冷。然而朱自清笔下的冬天,带来的却是一股暖流,一种人间温暖的热流充盈其间。朱自清的散文《冬天》运用蒙太奇的方法,用变幻的镜头展现了三幅冬日的大特写,营造出“冬天里的春天”的意境和氛围,展现了人间亲情、友情、爱情永恒这一主题,是文与画合一的佳作。第一幅画面:古老的房子,昏暗的“洋灯”,乌黑的锅炉,父子四人围坐在一起就着氤氲的热气吃着白水煮豆腐。热流在老屋里滚动,驱走寒潮,给这地冻天寒的夜晚带来了如春的暖意。温馨中父子之间尽情品味难得…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朱自清对古典诗歌技法的合理移植、古典散文技法的借鉴融合及民族语言的继承与创新三个方面论述了朱自清散文的民族艺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与朱自清都是运用修辞艺术的高手,普通的比喻艺术在他们的笔下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美感,然而他们的比喻风格各有千秋.钱钟书的比喻机智、巧妙、幽默、风趣,富有哲理性,是一种智慧与哲思的语言.朱自清的比喻形象、贴切,联想丰富,新颖别致,是作者敏感的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与共鸣.  相似文献   

5.
李先国的《化俗从雅文学观的建立——朱自清与西方文艺思想关系研究》运用文本细读与实证分析方法,在中西对话中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朱自清的文艺理论思想,构建了朱自清的“人道主义一唯美主义一语义分析学说”的动态文艺思想体系。这无论对于朱自清的文艺思想研究、朱自清研究,还是中国当代文论的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整体风格清新自然,他的散文,无论是记叙人物、风景、叙事还是抒情,都十分切实的抒发了自身的情感,犹如清风拂面,没有丝毫的刻意之感.而《荷塘月色》作为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集中地反映了其散文创作风格.本文就《荷塘月色》一文来谈谈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7.
丁存越 《文教资料》2008,(25):38-40
朱自清先生长期关注我国语言文字工作,曾多次就国语的概念、标准、推广等问题发表过许多真知灼见.他不仅参与语言理论的讨论,而且是一位实践者.在自己多年的创作和教育生涯中为国语推广工作默默贡献.研究与发掘朱自清的国语观对我们当前普通话推广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文中美的因素 散文被誉为“美文”,既是散文家又是诗人的朱先生笔下的散文更是美不胜收,《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代表作,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长期以来,它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因此《荷塘月色》是我们进行审美教学的优秀范文。 《荷塘月色》之所以美,除了它结构精巧、描绘细致等特点外,主要表现出语言美和意境美。 1.语言美 朱自清先生可谓散文语言大师,他的散文语言极具个性特色,笔法娴熟,想象丰富,变幻多姿,是散文语言境界的一座高峰。 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荷塘月色》虽不是诗歌,但在文章中确实体现了作者字斟句酌、锤炼语言的工夫,许多字词包容了极丰富的内涵,其简洁、确切是别的字词所无法替代的。如“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背着手  相似文献   

9.
在创作《背影》的取舍之间,朱自清的写与不写正好给广大师生提供了解读的契机.文章通过分析朱自清的写与不写,结合文本的写作背景,还原了身处两个时代的父子由矛盾重重到是非纠葛的最终冰释.透过这一分析,能更好地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在其作品中之所以描写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和使用了种种不同的女性化意象,从其作品文本、作家本体出发,主要与下面四种因素有关: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为人生”的文学思潮,朱自清独特的审美情感运动,朱自清的家庭生活与自身的性格因素,朱自清长期积淀的传统文化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是一个有独特风格的散文作家。朱自清的艺术风格有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华美和轻灵,也有白描写意的朴素和深沉。但是在众多研究朱自清散文的文章中,我们发现研究者大多只注意到朱自清散文朴素美的一面,而忽视了朱自清散文华美的一面,杨振声先生在《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中认为朱自清散文“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默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基本上能够代表众多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一生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传统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他总是以传统思想为基点和标准来衡量和吸取外来思想以为己所用.同时,对于传统思想的吸取,朱自清也经历了一个由全盘接受到深刻反思,最终实现一次次扬弃的艰难发展过程.在不断扬弃旧思想、吸取新思想的基础上,朱自清实现了由狷介之士向民主战士的过渡.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作家中比较注重古代修辞理论的学者,因此,他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朱自清在《文学与语言》一文中说:“比喻在口语中我们常常用到它,但在文学中,比喻尤其重要.”他在《文学与语言》中还说:“山头、山脚都是比喻,用惯了便不觉得.”“比喻是文学的重要一部分,它的来源有二:改变旧的,或创造新的.诗人与文人必须常常制造比喻、改造比喻.”因此,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喻.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晚年的“左”转,是他认真观察思考的结果,也是他为适应时代氛围、时代需要而作的一种努力,是时代大潮与他内在的生活逻辑和价值立场的一种合力.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平民意识,是朱自清最终“左”转的内在依据,而广大民众和他个人在抗战胜利后所经受的磨难,则成了他“左转”的催化剂.在这个过程中,清华大学的“左”翼教授和青年学生是重要的推动力.但这个转变并未终结,朱自清内心仍然存在着若干疑虑和矛盾.  相似文献   

15.
一、背景 这学期我教高中复读班,复习<荷塘月色>之后,同学们被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所吸引,他们陶醉在那清新细腻的语言中,流连在那清幽淡雅的意境中.他们为朱自清高超绝伦的写景艺术深深折服.为此,我布置了研究性学习:阅读<温州的踪迹>(<语文读本>第一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松堂游记><匆匆><歌声><威尼斯>等朱自清散文名作,研究朱自清的写景艺术.  相似文献   

16.
李艳霞 《考试周刊》2008,(25):192-193
在五四时期,以白话文为主体的中国现代语言运动高涨,朱自清不仅积极的支持,而且身体力行,他的散文就对白话文运动具有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朱自清还在他的许多著述中阐述了他的中国语文现.本文主要谈谈朱自清的散文对于白话文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曾说李白与杜甫是唐代诗坛的双子星座,闻一多与朱自清也可以称得上是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双子星座.特别是朱自清,基本上一直担任清华中文系主任,他说得上是与清华中文系相始终.他逝世于清华,身后萧条,书剑飘零,惹得同事无比感叹:"卅年教授只留得一室琴书"(余瑞璜、王竹溪挽联),"一寒彻骨再来不作教书人"(邓以蛰挽联),读来使人酸鼻.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先生》一文是通过作者冯至与朱自清先生交往中的几个片断的回忆和述评,赞扬了朱自清先生的优良品质和可贵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朱自清先生的深挚崇敬和怀念。我想,阅读《朱自清先生》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习朱自清先生怎样做人。纵观全文,作者怀着由衷的钦敬之情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朱自清先生的做人要旨。一、勇于探索,坚定不移文章首先以追忆25年前的往事入手,从《雪朝》引出这部诗集的作者之一的朱自清先生。进而指出《雪朝》的风格是“里边的诗有一个共同的趋势:散文化、朴实,好象有很重的人道主义色彩。”这种风格,正  相似文献   

19.
<正>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他“写过诗,写过小说,写过散文.”但人们一提起朱自清这个名字,自然会联想到他的《春》、《绿》、《背影》、《荷塘月色》等,这说明他的主要文学成就是在散文方面.有人说:散文家往往是出色的语言大师,这话不无道理.因为散文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除了文章的美境、美感所构成的深蕴内涵和旨趣外,还有传情达意的语言艺术,写起来笔底升华,字里行间透发出浓郁的醇醪情意.朱自清就写出了这样一些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名篇.朱自清散文的美意表现在各个方面,这里浅谈一点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在吃这方面是从来不拘"小节"的,他有一个不良习惯,就是过量进食.长期的粗劣伙食,加上"贪吃"的不良饮食习惯,朱自清得了严重的胃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