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按照诺奖将被保密50年原则,到今年,截至1962年所有关于诺贝尔文学奖奖获得者的提名和选择信息已达到可以公开的时限。记者昨天从诺贝尔官网获悉,中国哲学家、文学学者胡适曾于1939年被地理学家、探险家、瑞典学院成员斯文·赫定提名;1940年,作家林语堂被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赛珍珠和斯文·赫定同时提名;1950年,赛珍珠  相似文献   

2.
赛珍珠(Pearl S·Buck,1892~1973):世界著名女作家,以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巨著《大地》于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出生于美国亚弗吉尼亚州希尔斯保罗.原名泼尔·康福·赛登斯屈克。出生几个月后就随父母来到中国,此后一生中的前40年基本上在中国度过,“赛珍珠”是她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1935年,赛珍珠回美定居,1951年当选为美国作家协会主席。在她一生的一百多部作品中.绝大多数是描写中国的.是西方社会中唯一一位专写中国题材的作家。  相似文献   

3.
《出版参考》2007,(7X):45-45
据《费城询问报》报道,赛珍珠所撰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的原稿,最近由美国联邦调查局追回。赛珍珠曾经因为《大地》获得普利策奖,并在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4.
赛珍珠(Pearl S Buck,1892-1973)撰写的以中国农民为题材的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不仅为她赢得了1931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设立37年以来第三位获得该殊荣的美国作家,还使她有幸成为20世纪40年代美国知识分子当中令人瞩目的公众人物之一.利用这种身份,她不仅积极地游说美国政府支持中国抗战,还将自己对中国的深厚情感转化为支持美国的种族平等运动,并发起成立了东西方协会,帮助美国人了解中国乃至亚洲国家的文化和国情,进而帮助同盟国在亚洲的作战.  相似文献   

5.
该说说赛珍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附近的青山农场。浓密的蔽日榕荫下,一座洁白的大理石墓碑格外引人瞩目。观其型制与其他美国人的墓碑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只是碑上的铭文刻的不是英文,而仅仅是大大的“赛珍珠”三个篆体中文字。这位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892年生,1973年逝世,就葬于已被列为美国国家级文化遗址的她自己购置的这片农场里。20多年过去,如今,这农场一方草坪上,有一座雕塑——赛珍  相似文献   

6.
1917年美国基督教会在泰州创办的福音医院的历史延续了100年,见证了现代医学在泰州的发展历程,对泰州医疗事业的发展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Pearl S.Buck)的父亲赛兆祥(Absalom Sydenstricker)是一名美国传教士,是将西方医学传入泰州的引路人和策划者.1902年,他从镇江来到泰州,传播基督教.1908年,泰州正式建立宣教站.1912年,根据赛兆祥的要求,美国基督教南长老会派遣何伯葵(Thomas Harnsberger)夫妇来到泰州,何伯葵任基督教站长.  相似文献   

7.
周丽锦 《编辑之友》2011,(3):118-120
只有一个作者才能够理解,一个伟大的编辑如何能做到既是一位父亲、母亲、教师,也是一个魔鬼或者上帝。——约翰·斯坦贝克在美国出版业的黄金时代,帕斯卡·柯维希和约翰·斯坦贝克长达30年(1934—1964)的友谊一直被传为佳话,对于今天的出版人亦有无尽的启示。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文体学家、新闻记者和社会批评家。他是继刘易斯、奥尼尔、赛珍珠、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第6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人,被公认为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斯坦贝克一生创作了近20部小说,主题涉及文  相似文献   

8.
描绘旧中国农民苦难生活的长篇小说不多见,美国女作家赛珍珠(1892—1973)的《大地》是难能可贵的一部。由于视野开阔、取材丰富、刻划真切,1931年《大地》问世,顿时成了西方的畅销书,不长时期发行10余版,行销百万部以上,成了西方人了解中国基层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与此相关,赛珍珠在193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文艺研究院院士,193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迄今《大地》已翻译成上百种文字,成为美国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影响最大的两部作品之一。(另一部是马格丽特·密西尔的《飘》) 长时期来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民。中国农民的生活,他们的悲欢离合,理应成为文学作品描绘的重要对象。事实如何呢!描写中国农民的作品且不说在国外,在国内也不多见。在长达数千年的古代,诗歌戏曲中、其他  相似文献   

9.
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吸引了国人的眼球.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最终折桂,诺奖作品的中文翻译出版也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选评工作吸引了全世界人的关注,我国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0.
国际诺贝尔文学奖已于10月5日揭晓。最近,台湾文建会邀请部分作家和文化界人士组成“诺贝尔文学奖访问考察团”赴瑞典作15天考察访问,仔细了解观察评审委员是从什么角度来甄选作品,希望日后台湾也能选送作品给评委会参考和报名竞选,以利向世界介绍台湾文学。代表团特地购买500多册台湾文学书籍,分赠瑞典东亚图分馆和斯德哥  相似文献   

11.
观点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因此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相似文献   

12.
观点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因此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4,(17):21-26
城市形象的跨文化传播需要克服由文化脉络边际带来的传播障碍,因此在来自不同文化脉络的传播主体和客体之间构建一个第三方文化空间可以为双方文化协商和交流提供缓冲地带,从而帮助信息的顺利传播。镇江市充分利用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的渊源关系,积极构建基于赛珍珠文化的第三方文化空间,以激发跨文化认同、鼓励跨文化体验、提高己方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宽容为传播策略,成功地向外界传播出真山真水、充满人文气息的中国江南名城形象。  相似文献   

14.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园西墙根下,矗立着一座砖木混合结构的近代西式小楼.小楼坐西朝东,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加一阁楼层,这就是赛珍珠与其前夫卜凯1920年至1934年在金陵大学执教时期的住宅.赛珍珠于1932年获得普利策奖,193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唯一获得普利策奖加诺贝尔奖的女作家,也是目前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她的获奖作品《大地》等正是在此创作完成的.南京大屠杀期间,故居又是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重要活动场所.赛珍珠故居蕴含着非同寻常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小楼于2011年开始修缮,设为“赛珍珠纪念馆”,以纪念这位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作家,缅怀抗日烽火岁月中那段难以忘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1975年,国际笔会第41届大会,林语堂当选为总会副会长。在国际文坛上,林语堂是一位知名度极高的作家,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二十世纪智慧人物”之一。他旅居美国后用英语创作的《京华烟云》(亦译为《瞬息京华》),被欧美汉学家称之为“中国的第二部《红楼梦》”。日本文学界有人曾向瑞典皇家文学院提名将它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作品。林语堂也被国际笔会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1989年2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对国会两院联席会谈到他访问东亚的准备工作时,说他读了林语堂的作品,内心感受良深。他说:“林语堂讲的是数十年  相似文献   

16.
观点     
《中国传媒科技》2012,(19):24-25
<正>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因此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相似文献   

17.
赛珍珠(1892—1973)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她一生的著作中有一半以上的文字同描写中国、介绍中国有关。赛珍珠所以能如此了解熟悉中国人民的生活并进行成功的描述,完  相似文献   

18.
刘心武为标题挑毛病1993年10月8日,上海某报出现这样一条标题:《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中首添汉语教授》。一般读者看不出这条标题有什么错,而作家刘心武却挑出了毛病。他在一篇,“随笔”中指出,“汉语教授”的说法不确。理由是:一、消息中没有说出这位“汉语教授”是谁;二、诺贝尔文学奖是由瑞典学院院士评定,严格地说,院士不好称为“评委”。该机构的院士是终身制,死一位方可补一位;而现在18位院士无一在1993年逝世,怎可能“增添”出一位来?三、退一万步,就算今年添了一位“汉语教授”吧,那也绝非“首添”,因为瑞典著名汉学家马悦然教授,早在8年前就被选为瑞典学院院士,1992年他还担任评定诺贝尔文学奖的执行主席,也就是说,瑞典学院院士中早就“首添”汉  相似文献   

19.
正瑞典是个十分注重儿童文学出版和青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的国家。根据瑞典政府官网的数据显示,瑞典每出版十本书籍,其中必有一本儿童文学。2012年共出版1761种儿童文学,其中有54%是瑞典作家所写。瑞典设立诺贝尔文学奖已有上百年的传统,每年颁发世界上最大的儿童图书奖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纪念奖(ALMA,the Astrid Lindgren Memorial Award)、北欧青少年儿童文学奖(The Nordic  相似文献   

20.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赛珍珠是中国文化的传播使者.其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书写了“中国题材”系列英语小说,赋予了“中国故事”以世界的舞台.此类作品在中国的出版始于上世纪30年代,漫长的译介历程映射出赛氏作品被国人接受的坎坷之途以及“中国形象”在海外传播过程中的历时嬗变与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